郭德纲在相声大赛中只得了三等奖,贾玲却得了一等奖,这是真的吗

2003年,北京电视台举办了《相声小品邀请赛》。这一年,郭德纲刚刚把“北京相声大会”改名为“德云社”。他为了生计,刚刚通过“活人展览”的形式,为自己谋到了《超级大赢家》一个副咖主持的职位。

这一年,距离德云社爆红还有两年时间,也正是德云社最困难的时期。这一年,搭档于谦还没有来到德云社,而郭德纲也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比赛。

确切地说,郭德纲参加的是《相声小品邀请赛》专业组的比赛。以郭德纲草根的身份,他根本不可能去参加这样的比赛。而他自己更是整天为了生计,忙得焦头烂额。但无论如何,参加比赛,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终归是一件好事。

此时,已经听过两年郭德纲相声的老听众袁鸿,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袁鸿是中国著名的戏剧制作人,正是由他的推荐,郭德纲才以北京市曲艺团演员的身份参加这场比赛,而他的搭档,也是曾经和自己在郊县打拼过的于谦。

而与此同时,郭德纲的义父,著名相声作家廉春明先生也一直在运作,要把这个相声人才引进到北京市曲艺团。但团长有话,必须有重大比赛的一等奖才能进团。因此,作为评委的廉春明也告知了郭德纲必须要拿一等奖。

整天为生计发愁的郭德纲时间紧迫,他只用2个小时,就创作了一段名叫《北京你好》的相声。都是旧瓶装新酒,以当时他的能力,创作相声并不难,但必须适应主流相声的要求,却是让他拿不准。

当年的比赛,所有演员都是西服领带,唯有郭德纲和于谦是穿大褂上场。每段相声都固定为12分钟时长,这也让郭德纲很不适应。而当天他又抽签第一个上场,可以说是个下下签。

在这段《北京你好》中,郭德纲表现出了自己“说学逗唱”全方位的才华。同样还是拿于谦找包袱,他的三个父辈分别叫“于进锅,于进汤和于过油”。当年穷得住破房子,“外面下小雨,屋里下中雨,外面中雨,屋里大雨,有一次实在雨下得太大了,全家到外面避雨去。”

后来,三个父辈出国赚钱,成为富翁。在为三个叔叔回国发展而庆功的时候,郭德纲还学唱了京剧女老生,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剧目,充分展现了他“十项全能”的艺术特点。

郭德纲的这段作品,从人物名字中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后面各位亲戚演唱各种戏曲,更表现出这只是一个好玩且愉快的喜剧。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轻轻松松地心态来欣赏这个节目。

郭德纲这样的表现,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去做的。按照主流相声界对主流相声的理解,郭德纲的表现并不出色。现场众多评委中,廉春明给打了一个超高分。这让同为评委的侯耀文非常不解,还转过头去看了一眼。

侯耀文也确实是在这场比赛中,认识了这个基本功扎实的小黑胖子。但要说拜师,还是一年后的事情。但在这次比赛中,郭德纲确实只取得了第三名。这个成绩,使他无缘进入北京市曲艺团。郭德纲也彻底明白了,自己的风格终究不会被主流相声界接受。

当年贾玲和王彤合说的《怎么了》,沿袭了冯巩擅长的子母哏。入活没有垫话,开始就是尬聊。可以看出二人十分紧张,动作虽然到位,但都十分僵硬。包袱大都是靠逻辑错位形成的,技法极为单一。

相声里面讽刺了一对下岗工人夫妻靠劳动致富,成了有钱人后却不会好好过日子,遭遇到整容失败,车祸重伤等倒霉事。最后还有一段升华“金钱不是万能的,还有比钱更可贵的”。

而李伟健和武宾说的《较劲》很热闹。讽刺了主人公的丈母娘和父亲为了儿子的婚事有面子,互相攀比着送嫁妆,造房子的事。整个作品几乎没有包袱,主要就是对杜撰出来的两位老人,全方位地进行丑化。

两段相声都是讽刺作品,但他们选择针砭的对象都是普通劳动人民。而且都把火力集中在了有钱之后的各种穷奢极欲。实话实说,靠劳动致富的人,几乎没有这样得意忘形的现象。而更大多数的普通人,为了温饱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地拼命工作,却都被创作者选择性地忽略了。

这两段相声,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切入的现实性作品。创作者都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对观众进行教育。这非常符合当时主流相声的特点。因此,分别夺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现在听来,郭德纲的相声中,内容一般,包袱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但还可以欣赏老郭“说学逗唱”的相声技艺。而《怎么了》和《较劲》两段相声,听起来十分硌牙。尤其李伟健对自己的父亲和丈母娘分别在方言和形体上进行丑化,更是让人痛恨。

主流相声,就是靠这样地闭门造车,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深渊的。2005年,以郭德纲为首的小剧场相声全面兴起,红遍全国。因此可以看出,2003年对主流相声界太重要了。

但主流相声界并没有人意识到危机的到来,这和他们固化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同时,很多高官厚禄的艺术家更不愿意为了相声的发展,而否定自己的过往。因此,主流相声的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