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秋山风月情,谁家巧做断肠声丨王次恒《深秋叙》
《深秋叙》是由作曲家穆祥来老师于1989年所作,王次恒老师在纪念蓝玉崧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音乐会演奏的一首笛曲。
-欣赏-
《深秋叙》为我国在竹笛音乐艺术的笛子类型选择、音乐美学和音乐表现内容的深度、中西方作曲技术的有机结合及笛子演奏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吹笛秋山风月情,谁家巧做断肠声”。用这旬忧愁的诗句来形容《深秋叙》这首作品一点也不为过。作品通过不落俗套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及其作者面对满地黄花枯叶,根据景色延伸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叹与思索。
此曲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作品。在板式方面,选用了能反映复杂环境中感情世界的内心矛盾冲突的散板、选用了能反映悲剧性叙事内容的四四拍慢板和反映欢快、活泼的四二拍小快板。作品引子部分采用突弱由低音3到向下五度进行,表现出一阵秋风吹过的感觉,低音3的向下五度6通过无名指揉过几次减弱,而第二乐节与第一乐节如出一辙的由中音1向上增四度到舟4,再由几个3减弱消失,表现了那阵秋风吹走了树上的一片落叶,落叶轻轻的荡漾落下,忽然风又吹走了一片落叶缓缓落下,后一乐句明显对比的变成弱音,表现远处有落叶落下的凄清。引子最后以模进的音型、模仿乐节的形式,直至低音6向上八度的小碎音结束,表现了沧桑感。
曲目:《深秋叙》
演奏:王次恒
穆祥来老师自述
《深秋叙》是我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份开始创作,一九八九年元月完成。当时正值八八年的秋天,很多友人纷纷准备出国,临走之前前来拜访。多年好友就要离开了,依依不舍,充满一种“悲天悯人”的感情,所以特别想做一首曲子来抒发我当时的种种遗憾和对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感叹之情。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各种坎坷总是会有的,而遇到的坎坷越多,特别是能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如:寂寞、苦闷、伤感、痛苦、矛盾、怨恨、恐慌、犹豫、尴尬、欢乐、兴奋、愤怒、失望、绝望而又能正确面对生活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是最有财富的人。所以,我在音乐表现内容上,选用了最适合反映艺术审美特性的悲剧题材——在深秋季节“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扬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蒴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演奏技巧
《深秋叙》这首作品的技巧方面要注重的是演奏时的气息、嘴劲、速度、低音大笛快速吐音及音色。作品在引子段落第一个音首先运用到了“突强”,需要着重注意气息,第一句的“揉音”,体现悠远,而第二句对话形式的乐句以弱音形式出现,此时要注意的口风的变化。第三句从A调低音大笛的最低音弱起,要注意低音饱满逐渐加速并声音清晰。引子部分从速度上来说需要着重注意莫要表达悠远的速度而拖沓,乐曲需要合理表现音乐乐句与乐句间的连贯性。
在乐曲第一段主题段落需要有稳定的速度,音乐不能太写意。记叙形式的音乐有含蓄的情感,每个乐句是呈略起伏形态的流畅前进,以渐强衬托第一段后面高潮的乐句。另外,述说段的高潮部分运用了气震音模仿哭腔,表达悲伤感和情感变化。高潮句经过伴奏变成朴素的弱奏,是一种模仿箫声音的乐句,仿佛空荡的院落远处传来凄楚的箫声。此时即使是弱奏也需要声音清楚的展现。而后弱音逐渐变强,此时气息要逐渐放出,使音乐画面逐渐明朗。直到此述说段结束,声音减弱直至逐渐消失,声音保持圆润不要扁。快板段,音色需要“实”,并具有跳跃感。在连续吐音的几处快板段落中,通常轻快淋漓的吐音在梆笛中的运用比较方便,但在本作品中运用低音大笛吹奏快速吐音,声音容易模糊不清晰,表现在乐曲中是不流畅的,需要清晰连贯吐奏。
王次恒,竹笛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民族乐团笛子首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