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领袖沈周:一生两次远游,为何都去了同一个地方
沈周,明代四大著名画家之首,吴派画风掌门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所以,身在江南,却从没有出过远门,最多的时候,只是在家乡附近转一转,看一看,最远的地方是走到苏州北面的虞山一带。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不是现代人的想法,在古代“仗剑走天涯”更是许多文人雅士之举。年过不惑的沈周也不例外,他更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待时机成熟而已。
一、第一次远游,首选是杭州
公元1471年的冬天,沈周已经是一个45岁的中年人了,可谓事业有成,家道安康,儿子在家已经能独撑门面了。在这样平静的生活里,他突发奇想,这么多年来,只是在家里坐享其静,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为何不能走出去看看呢?走,走去哪里呢?此时,他的面前闪现出一位朋友来,谁?这位朋友就是多年前与自己有过书信来往的杭州诗人刘邦彦,他曾在给刘的回信中写到:“每羡好诗如好画,不须相见即相知”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对刘是非常有好感的。
再说了,沈周从小就跟随父亲常出没于苏州一带的大小寺庙,对僧侣们尤为敬仰,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之地在杭州,那里大小寺庙多达52座,心已向往,理应拜谒。特别是杭州自古就被喻为人间天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杭嘉平原的最南端,风光绮丽,物阜民丰。虽然自己出生在苏州,但是不到杭州走一走,此生枉为江南人。
“说走咱就走哇,天上的星星像北斗哇......”沈周带领几位好友,一路歌声,一路向南,乘船远行。这几位好友里有刘珏,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恰逢他50岁这一年辞官不做告老还乡;还有一位名曰史鉴,善读书爱收藏,著有《西村集》八卷,在吴中一带的文人雅士中仅次于沈周。最有意思的是沈周的弟弟沈召知道他们几个要去杭州,也要一同前往,哥哥念及他体弱多病,婉言拒之,沈召死活不肯,只得满口应允。
那时,连接苏杭二州的主要交通枢纽就是京杭大运河。沈周一行乘船经吴江、同里、南麻过嘉兴、湖州、余杭,最后到达杭州卖鱼桥上岸。我说的很容易,他们一路行走的十分艰难。船过嘉兴时,适逢一股强烈的冷空气南下,风雪交加,不得不停泊数日,直到冰消雪融,天气晴好,方才继续南行。
二、杭州觅知音,艳遇在西湖
沈周一行到达杭州后,即刻去会老朋友刘邦彦,小扣柴扉久不开,刘不在家。据《西村十记》载:客皆肩舆入市,访刘邦彦。他出不遇,投刺而去。入北关门,至洪福桥,饭诸立夫家。他们在史鉴的好友诸立夫家吃过饭,先游玩了杭州的宝石山。尔后,刘邦彦得知好友到来,急忙赶回家,陪同沈周他们接连游玩了数日。
在杭州期间,沈周先后拜会了灵隐寺、葛岭、虎跑泉等佛教名山圣泉,足迹踏遍了西湖的所有景点,留下了《至保叔寺》、《灵隐图卷》等十余首杭城诗作图卷,这是他一生上千首诗作中的佳作,寄语他对杭州山山水水是的一片深情。
忽一日,西湖渔舟唱晚,沈周漫步湖边独自一人欣赏夜景,听到不远处的茶楼里飘来曼妙的歌声,他不知不觉走了进去。一曲歌罢,只见一位色眼迷迷的公子哥对着台上怀抱琵琶的女子说道:“好一位云小小,走遍西湖楼外楼,踏寻杭城山外山,珠帘卖俏的粉黛哪位能比得上她呢?兄弟们,上!”说完大手一挥,几位青衣男子就窜到女子面前,不容分说,将女子推推搡搡向门外拖去。沈周看到这里,飞起一脚踹在前面那个青衣的肚子上,“哎吆”一声蹲下去在地上打滚,后面那两个家伙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沈周左一个“封眼锤”右一个“白鸽展翅”揍得鼻青眼肿,两把抱头狼狈逃窜。那位公子哥慌忙高喊:“你是何方人士?休得多管闲事!”听到这里,沈周哈哈笑道:“我乃苏州人士,名曰沈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公子哥一听是著名的画家,想不到他还有如此非凡的武功,特别是他那位徒弟唐寅也不是等闲之辈,只好拉起地上那位青衣灰溜溜地跑出门去。
沈周自幼跟随父亲往来于寺庙,与僧侣们学得的好武功没想到在西湖派上了用场。云小小更没有想到慕名许久的大画家会在这种地方邂逅,而且还搭救自己于危难之中,不觉俊俏的脸颊绯红绯红的。
英雄救美的故事亘古有之,多数都是以身相许告终。这位沈周大人也不例外,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西湖有如此一场艳遇。他哪里知道刚刚救下的小女子名叫云小小,她是西湖名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一不精,而且尤善绘画。她自幼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姨母家里生活。姨夫嗜赌成性,欠下巨额赌债,于是就打起了小小的注意,欲攀高枝,答应杭州恶棍“南霸天”纳妾的婚约。小小誓死不从,宁为青楼歌妓也不嫁于恶霸为妾。从此,西湖边上她以卖唱为生。
沈周白天陪友人一同游玩,夜晚情不自禁地去西湖边约会云小小,不知不觉一月有余,归期将至,云小小以身相许,愿随沈周一同前往苏州,无奈之下,沈周只好实言相劝:“待我回去疏通家人后,八抬大轿,让你风风光光进入沈家!”说罢提笔写下“前年别郎三月暮,东荡西飘不知处。愿弹红泪湿杨花,总饶轻荡飞难去。”赠与小小,然后依依惜别。
三、再次远足游,仍旧是杭州
沈周在西湖艳遇云小小之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史鉴的《西村十记》也没有只言片语,但是在杭州一带传为美谈。若有此事,想必云小小日夜牵挂在沈周的心头,决不能做忘恩负义的薄情郎。若无此事,想必杭州的山山水水令他不能释怀,所以,沈周人生最后一次远游仍然是杭州。
公元1484年夏天,沈周和好友史鉴、汝泰一同登船南下,直驱杭州。这一次少了两个人,一个是弟弟沈召,他在上次杭州回来后不久就病逝了。另一个人便是好友刘珏,他于十年前就离开了人世。
一到杭州,沈周没来得及去见云小小,也没有去见好友刘邦彦,就被他的画迷们团团围住,因为这时的沈周在吴越一带名声大振,他已成为吴门画派的领头羊,独树一帜。为此,沈周的好友刘邦彦不由得作诗一首:“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更有甚者不能前来,便寄信索画。
整日被索画者缠身,如何能外出游玩,刘邦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忙着帮他寻找隐身之处,终于把他安排在灵隐寺里,这才算安静下来。小住几日后,刘邦彦又把沈周悄悄带去自己的竹东别墅。在那里,沈周仿佛离开了尘世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手捋胡须赞叹道:“乍认东庄路不真,有桥通市却无邻。山穷借看堂中画,花尽来寻竹主人。烂漫笺麻发新兴,留连樱笋送残春。与君再见当经岁,分付清觞缓缓巡。”
静谧的夏夜,沈周终于抽出时间前去看望千娇百媚的云小小,哪知他来迟了整整五年。茶楼的老鸨告诉他,五年前,小小终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不见她的郎君前来迎娶,于是决定只身行船苏州,这一去便音讯皆无。听至此,沈周掩面而泣,然后断断续续地说道:“阿娘心悸夜不眠,起来顾女如雉悬。......将心化石立郎茔,表是郎妻刻妾名。”
张爱玲说:“西湖在过去一千年来,一直是名士美人流连之所,重重叠叠的回忆太多了。”也许是西湖情未了,也许是钱塘更迷人,沈周离开了竹东别墅并没有急着返回姑苏城,而是从西湖乘舟沿钱塘江去了富春江一带,饱览了浙中大好风光,领略了黄公望隐居过的绿水青山,还登上天台山拜访名刹国清寺,奔赴建德严子陵钓台体会身临其境之美......所有这些都给他后来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画卷。
这次杭州回来后,沈周将所见的秀色美景与自己愉悦的心情虚实相融,凸显出“粗沈”的典型画法,故而他的作品实属古代山水画的上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
沈周一生仅有的两次远游地都是杭州,不仅是一位艺术家寻山问水的探索,更给他自己水墨人生锦上添花。两次浙江行,两次大修有竹居,用他自己的话说:“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他的晚年一直在有竹居里品茗会友,吟诗写生,直到终老,享年八十二岁。
作者简介:马献武,笔名墨念,江苏连云港市人。2015年重拾拙笔以文会友,以文寄情。目前,在各类报刊和平台等发表近百万文字,著有中篇小说《情归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