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阳明当下不当下,下后也不要急着滋补

《伤寒九十论》阳明可下证(六)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

予曰:“热邪毒瓦斯并蓄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

主病者曰:“审可下,一听所治。”

予以大承气汤,半日,殊未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

予曰:“药曾尽否?”

主者曰:“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

予曰:“再作一服,亲视饮之。

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 然周身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

次日予自镇归,病患索补剂。予曰:“服大承气汤得瘥,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论曰: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要之与病相当耳。失此,是致速毙也。谨之!

【结语】这个医案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①年老体衰之人遭遇阳明实证当不当下

②再就是阳明下后该不该滋补

③病人擅自做主服药药不尽剂或者病人抓药的时候抓不全,都要值得我们注意,在读黄仕沛前辈的医案里有不少诸如春节期间或者外籍华人抓药不全,都能影响到实际临床的诊断效果。

阳明蜜兑证(七)

庚戌仲春,艾道先染伤寒,近旬日,热而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如常,神昏多睡。诊其脉,长大而虚。予曰:“阳明证也。”

乃兄景先曰:“舍弟全似李大夫证,又属阳明,莫可行承气否?”

予曰:“虽为阳明,此证不可下,仲景,阳明,自汗,小便利者,为津液内竭。虽坚不可攻,宜蜜兑导之。”作三剂,三易之,先下燥粪,次泄溏,已而汗解。

论曰:二阳明证虽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荡涤五脏,为无津液也,然则伤寒大证相似,脉与证稍异,通变为要,仔细斟酌,正如以格局看命,虽年月日时皆同,贵贱穷通不相侔者,于一时之顷,又有浅深也。

【结语:】上则脉证长大而洪,本案则是长大而虚,并且由于虚故神昏多睡。可见病人既有阳明实证困扰又因身体极虚耐不住承气汤之属。但遇到问题总要解决的呀,蜜兑导之。可见许氏对伤寒经典和治法已经了然于胸,活学活用,随证治之。看来李赛美老师说台湾的张步桃老先生一天能看700多病人的记录有赖于对经典几千遍的熟读和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可能达到了“望而知之谓之神"的医术高手的境界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诚值得我辈敬仰和学习矣。

中医讲究个性化治疗,具体病案具体分析,

转载仅供学习参考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猜你还喜欢【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经方解读】调胃承气汤证

《中医十大类方》桃核承气汤

【经方发挥】桃核承气汤

【中医十大类方】温经汤(妇科名方)

【张石膏经方治验】外感之热不除,痢证岂肯轻易罢休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不孕案(三则)

《经方医学论坛》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

老中医钱伯煊治不孕症实例

温经汤治疗痛经案(文末含痛经常用经方辨证总结)

【经方应用】温经汤治黄褐斑案

【中医十大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茯苓丸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 治卵巢囊肿案

黄连阿胶汤治崩漏案

顽固性黄褐斑的中医治验

你的牙痛老毛病为什么反复发作不除根

你每次祛斑效果不如意,原因在这里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三二)

    只是一个便秘,就不是那么简单,当少阴寒实的时候,什么叫寒实?病人便秘,可能一个礼拜或者十天才大便一次,小便清白,如果小便是黄色,那就是阳明证,阳明都是热证.寒实的病人便秘,不会感到肚子难过,阳明证是燥 ...

  • 治便秘,张仲景有一个堪比“开塞露”的方子

    小编导读 便秘是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遇到的问题,现在临床上常用开塞露来辅助排便.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古人们也创造了中药版的开塞露,堪称是用"美人计"解决便秘问题的典型案例.医圣张仲景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一)

    伤寒论第97条辨: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原文解释:当病人服了小柴胡汤以后,出现口渴欲饮等阳明见症的时候,表示病已经转属阳明证了,治疗的时候,必须按阳明证的治法来进行治疗. 当我们看到 ...

  • 第二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起179条迄262条)

    179.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胡希恕注:赵.成本均把下条置于篇首,今依<金匮玉函经>以本条冠篇首为是. 阳明病,即里阳证.胃家实,即病邪充实于胃内之谓,按之硬满而痛者是也,胃家实为阳明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2|大小承气汤的区分

    二二七.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这两个死证,是阳要脱了,阳绝的时候,阳一直往上升,病人会直视.谵语.喘满,不能睡觉,眼睛一直瞪得大大的,连眨一下都不会,因为人的所有精力全部要耗尽才死. ...

  • 『每天学伤寒』阳明病,脉浮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

    倪海厦&张仲景 JT叔叔资料库 二一七:『阳明病』,脉浮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脉浮紧者,代表表实无汗,表太实了,毛孔都闭住了发不出来,因为汗没有办法宣泄,如果阳明证能够流 ...

  • 许叔微医案:阳明急下证

    阳明急下证 [原文] 乡里豪子得伤寒,身热目痛,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矣,自昨日夕汗大出.予曰:速以大柴胡下之,众医骇然,曰阳明自汗,津液已竭,当用蜜兑,何放用大柴胡药?予曰:此仲景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七)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