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古典美学
人生的一大使命就是受苦!
这是昨天和孩子们学习使命mission一词的时候,一位孩子说的!
然而因为有艺术的慰藉,
苦就会因为爱而成为甜美的!
所以爱将人生苦难之冰融化,
让你品尝天堂的幸福!
一
艺术就是:
道成肉身,
住在我们中间,
充充满满有真理,
有恩典!
这恩典就是信望爱!
所以艺术就是道的感性表现!
中国人说,
美是道之文,
或者是道的遮蔽和显现!
中国人说,天地有大美!
道的显现就是文,文就是痕迹、轨迹!
具体有天文,地文,人文!
(学员:天时,地利,人和)
道的显现表现为一个感性世界,
就是天地色彩,万物声音。
于是中国的美感就是,
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乐就是美感!
(学员:中国人好厉害)
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就是人在世界中的情绪状态。
有三种:
1.屈服于自然。
2.征服自然。
3.和就是人与天地的关系或者情绪的最高状态!
和是和谐,不是僵死的一致,
包含了差异的同一。
在与天地同和的境界中,
人经历和平,宁静,自由,爱!
人陶醉于自然之中,仿佛居住于自身的家园之中!
这样就其最高本质来说和西方文化的基督信仰美学有很多类似之处!
所以中国艺术:文以显道!
道必须显现,
唯有显现的道才是存在的,可以思想的和可言说的。
也唯有在显现之中,道才能遮蔽自身!
道的感性显现即为艺术,它的显现形式是感性的,是情感的,不是理性的!
二
道法自然就是,
道遵守自身的本性!
所以道家说,美在自然,美在于道!
不是说,自然界就是很美!
而是说一个事物如果遵守自身的本性,即道,就会很美。
所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个其实和基督信仰神学美学也是异曲同工!
三
那么儒家美学和艺术呢?
道家的美其实是真的感性体验,
艺术就是真的感性表现。
儒家就是与道德之善的关系!
儒家美学认为美在礼乐,在于仁爱!
礼即差别,乐即和同!
仁爱把统一性和多样化结合!
儒家文化的美学艺术研究社会,不再是自然。
所以儒家的美必须是善的!
所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儒家美感是中庸,即情感不能过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庸是儒家对真理的领悟的智慧,
和三视角智慧有类比之处!
二元思维反对中庸智慧,宣称自己掌握绝对真理!
其实中庸主要是强调事物的对比视角和变化视角的关系!
所以情感也要保持这个度,不要越界!
圣经里说的是节制!
儒家追求的美感是平静和和谐的!
所以儒家的艺术就是:
人性的塑造,而且是人性塑造的最高境界!
孔子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艺术不同于道德仁义,是自由活动。
诗的艺术是人性的开端,乐的艺术是人性的完成。
所以儒家美学的艺术是人道的充分实现!
四
佛家的美学以禅宗美学为主。
禅家美学有三境:
1.直观感相的渲染。
2.活跃生命的传达。
3.最高灵境的启示。
而这正好对应于粒子美,波美,场美。
这样看来,禅宗美学实为中国美学之最高境界!
五
美感三视角:自由、平安、爱!
平安宁静致远为静态之美。
(学员:平安、自由、爱的三视角细分又是什么呢?)
比如平安,有80岁的老人的平安,也有20岁年轻人的平安,一个是静静的平
安,一个是在高速运转的生命中的平安。
还有40、50岁人的平安,在与人交流中的平安,家庭里面的平安,静态,动态,关系的平安。
(学员:这是平安的变化视角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平安)
根据这个你可以得到平安的对比视角,即对比特征,试试看?
(学员:平安的对比视角即平稳,不出意外,在希望的范围、方向发展,对吗?有健康平安,财富平安,家庭平安,公司平安,社会平安。)
那平安的情感体验,只可能会在场中产生,对吧?)
是的。
场又有静态,动态,关系的场。
这样对应于静态平安,动态平安,关系平安。
(学员:水在杯子里,不会洒出(静态平安);身体里五脏六腑(动态平安)
和谐共处,身体就健康。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平安)合谐共处,家庭就美满,对吗?)
仅仅平安,不是美!还需要自由和爱!
比如一坛死水,非常平安,却真的不美!
一个国家,如果一人专治,老老实实听话,
机械运转,也是平安,但是不美!
所以仅仅和谐不一定带来美!
和谐只是描述分布视角!
(学员:好像加入自由和爱,就上升到灵的境界了。)
对。
六
这就明白了,
为何机械灌入式的教育不美。
孩子学习缺少主动积极性!
因为不美,他们的学习精神,即灵无法得到滋养!
孩子们的学习中体会不到自由和爱!
(学员:所以完美的合谐情感体验应该是平安、自由、爱三视角,缺一不可的,明白了,谢谢!)
他们体会到控制和自私!
这样孩子被培养出来也是人格分裂和严重缺陷的!
缺少自由,爱,平安的情感喂养,孩子不会产生希望和信心的!
就会缺少忍耐,恩慈,良善的性情。
就会缺少信实,忠诚,温柔,节制的性情。
自由,平安,爱是三个视角,缺一不可的!
三视角智慧三视角美学
2018.06.01 11:05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