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哲:憨憨,侬个伯嚭大王!
金华人常指称那些个不做实事、说话不着边际、天一句地一句、喜欢吹牛皮的人为“白屁大王”,这是一句能登大雅之堂的骂人古语。只是现在大多数人对这“Pah Phi”两字怎么写还真不大明白的,一般只会用“白屁”两字来代替。但“Pah Phi”真正的本字是“伯嚭”,这还牵涉一段古老的历史。
其实“白屁”系古代春秋时期人伯嚭的谐音。伯嚭本是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父亲郄宛任楚王左尹,史载他为人“直而和”,深得国人敬仰。因遭小人进谗攻杀,全族几乎都遭到灭绝,只有机灵的伯嚭侥幸脱逃至吴,投奔了有同样遭遇而亡吴的伍子胥。受伍子胥推荐,当上了吴国大夫。讨伐楚国战争中他是伍子胥的副手,后任太宰,得到吴王宠信。但吴大夫被离早就看出这个伯嚭不是个好人,进言伍子胥说:伯嚭“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不可亲近。”但伍子胥却不信,最终吃了大亏,落了个死在伯嚭谗言的下场。
“纣王听妲己,吴王听伯嚭。”那是我已过世的老丈人生前常常挂在嘴边的两句方言口头禅。开始我还不大明白老丈人嘴里嘟囔的是啥,后来解释后才明白这就是口传历史,说的是因君王听信近宠之人而亡国的两个历史典故。
每个王朝的灭亡,后人几乎都能找出一个红颜祸国的女人。最著者要算“妲己亡殷”。无论正史,还是稗官野史,都说妲己是个蛇蝎美人,说她掩袖工谗,狐媚惑主,把殷纣王搅得魂不守舍,最后连好端端的河山也给弄丢了。
这样的论调已经家喻户晓,深植人心。当然妲己怂恿纣王“剥圣人心验七窍”、纣王“敲骨验髓”以悦妲己、妲己“剖腹取胎”等等之事因年代久远,史料缺乏而不能证其真伪。但纣王是因听信妲己而亡国,是历代以来人们始终不二的看法。不过从吴王夫差自身骄奢淫逸,听信伯噽谄言陷忠臣伍子胥于不义乃至亡国的史实来看,证明了这亡国之祸不仅仅在于红颜,男女都一样。
吴王夫差大概是因父亲阖庐与勾践的争霸战中,伍员未能立功取胜,反使父亲手指受伤感染致死,遂不再信任伍员。而专信与伍员经历相似的贪财佞臣伯嚭,使越国得到上下其手的机会。
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忠臣伍子胥正是受了伯嚭的陷害,被吴王阖闾赐剑自杀。而越国的勾践贿赂了伯嚭,才留下一命,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教训,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最终反败为胜。吴王夫差亡国,伯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孔子门生子贡曾评论他说:“太宰否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伯嚭“一词随吴越争霸史实的口口相传,从春秋流传至今,最终凝固成了古吴越语的活化石。在中国的江浙一带,多有用“伯嚭”来形容某一类人(大多为贬义)。如作为春秋时期吴国核心区域的苏州、无锡地区便有将恶人、奸佞之徒称呼为“恶伯嚭”的说法。而作为春秋时期越国核心区域的诸暨、绍兴、宁波、金华一带,“伯嚭”则指吹牛说谎、说话不足信的人。
吴越两地方言里对伯嚭一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带有很强烈的地域色彩。客观的讲,伯嚭是吴国绝无仅有的卖国巨奸,吴地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对于越国来说,伯嚭确是当之无愧的“恩人”,不过越地的人对他也绝无好感,据说伯嚭就死在勾践手上。
如《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越灭吴后,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而越王以为太宰嚭不忠而诛之。勾践是很看不起那种出卖主人,出卖国家的人的。虽然事实上伯嚭是帮了他,但他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伯嚭,因此,伯嚭有这样的人生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
伯嚭这么个卑劣无耻的人,当初如丧家之犬奔吴,后来却内残忠臣,外通敌国,骄横跋扈,祸国殃民,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灭亡。
经历过亡国灭种之痛的吴国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不断地告诉后代曾有那么个“坏伯嚭”,世世代代地来骂他。而曾是越地的人们则拿伯嚭为警示,告诫人们千万不要相信“伯嚭大王”,不要亲近那些吹牛说谎、说话不足信的人,否则轻者害己,重者害家,甚至于亡国。伯嚭自作孽,臭名遗万年,足以为后人者戒!
而今韩寒者,是否正在步“伯嚭”后尘?从他的言行来看,至少我认为他就是个现世的“伯嚭大王”。我不怀好意地揣测,也许若干年后,就有“憨憨”、“侬个憨憨”之类流行于网络,以讽刺那些个初小没毕业,造假吹牛能写书,自称少年天才,被抓住辫子后还自称一年就读完了二十四史的牛逼哄哄、沽名钓誉之徒,那是非常可能的。因为语言是进化的,“伯嚭”从来就是后继有人的。
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