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临,老是怕冷,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儿?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很多人会说自己很怕冷,手脚很凉,像冰块一样。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冬季来临,气候逐渐变冷,很多来看中医的,都会说自己手脚冰凉,医学术语称“手足厥冷”,那么手脚冰凉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如何针对性的进行调理呢?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中医角度解释,通常有以下的几种:
第一、先天不足。父母本来体质阳虚,然后爹妈给的肾气和阳气弱了,身体机能整体就会弱,会造成手脚冰凉。
第二、脾胃虚寒。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脾虚胃寒的人,中焦的阳气会不足,阳气不能温煦到达四肢末梢,脾胃功能衰弱的同时,会造成手脚冰凉。
第三、不好好吃饭,摄入食物和热能不足。当今社会饮食非常丰富,造成营养过剩的同时,一部分年轻人为了保持体形苗条,刻意的去少吃或节食,甚至每天不吃主食,只吃点儿蔬菜水果。脾胃后天化生无源,同时贪凉饮冷又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脾滞胃寒。现在很多上班族,熬夜晚睡已成习惯,面色青白,成了“白骨精”,身上缺火力,缺乏这种热能,所以会手脚冰凉。
第四、经络和脏腑的淤堵。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明明是典型的阳虚证,但是却不能用温补,原因是寒湿郁堵;寒湿郁滞,道路不通,造成了阳气的运行状态出现了阻滞,从而导致手脚冰凉,这种情况下先行宣通和温通,然后再去温补,就可以化解。
第五、阳气损耗太过。本来阳气不足,再去熬夜、贪凉饮冷、反复的手术、思虑过度、逐名逐利造成了正气的亏损,动摇了身体的根本,造成了后天更进一步的亏损,阳虚生寒,寒邪内生,阳虚必见气衰,气虚一分即是寒;另外气为血之母、血之帅,气虚血也亏,血不足亦寒,手脚冰凉是必然的了。
第六、血寒血瘀。现代人用脑多,动的少,阳气升发不起来,加上空调电扇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外寒传里入血分,血性属火,血要热,血寒了,就容易凝结不动,造成寒凝血瘀,也就是西医经常说的循环障碍,脑血栓、冠心病心梗、肢体动静脉血栓等就是这个原因。会造成手脚冰凉。
第七、里虚里寒。很多得大病或肿瘤病的人,你去摸他的手,一定是冰冰凉的;通体怕冷的人往往携带有表寒,而年迈体衰、久病体弱的人往往是有里寒的,这时我们就会用到扶阳派使用频率最多的药——大辛大热的附子,附子走五脏,破阴实,专治里寒,专治手足厥冷,所以附子也是防癌治癌的一个特效药。
第八、压力过大,情绪因素。很多人情绪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一种焦虑和紧绷状态,就会出现手脚发冷和发抖的症状,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慢慢改善自己的紧张心理,再辅以适当的治疗,就可以慢慢痊愈。
温通和温补是调治阳虚所致手脚冰凉的两个大法,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伤了,都是可以弥补的,不要再去耗损,同时用扶阳辛温的姜桂附药。就是所谓的“先天不足后天补”。
推荐手脚冰凉的人群一个小方:生姜30克 大枣5枚煮水喝
除脾胃寒湿郁堵(胃胀、腹胀、易咽痛、牙龈肿痛等上火)外,均可口服成药《桂附理中丸》调理
总之,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虚、阳郁是导致手脚冰凉的最根本原因,也是疾病生成的温床。人体的脏腑、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以及气、血、津液的化生、运行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摄等作用,先天不足,后天又失养,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情志因素,使我们的阳气日渐衰少,生命力逐渐在减弱。人们普遍出现疾病的低龄化和早衰现象,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已重病缠身,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们提倡扶阳,一方面为了防病治病,另一方面是为了益寿延年,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