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87 | 文化之旅13:陆河篇(吴小冰+陈瑞绒+黄宗宏+杜青+施良壮)

海陆物语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的作家们在河田镇“九厅十八井”采风。

孙彦修  摄

又到陆河

●吴小冰

骨子里,我是一个喜欢旅游观光的人。凡是没有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凡是我去过的地方,我却不大喜欢去了又去。这是因为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涉足尽可能多的地方,也是因为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有些地方去得太多次了,会生出太深的感情,以致于魂萦梦绕有了太多牵挂而不能自拔。

陆河,是个例外。当汕尾日报社约我参加他们2015年5月31日组织的“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甚至由于过度兴奋一宿未眠以致次日晕车呕吐仍不悔此行。我知道,这绝不是一般的走走、看看,而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之旅”。

很巧的是,我的每一次陆河之行都是有主题的。以往前行的关键词是“赏梅”、“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俗”、“客家文化”、“古村落”等等,而这一次,似乎兼而有之。如果说,以前的造访是片段式的,这一次则是全景式的。确切地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这一天,我们马不停蹄地一共去了九个点。分别是水唇镇石坝村、莲心湖、墩仔寨三个省级古村落和罗洞梅园;河田镇的九厅十八井、蟠龙祠、曜德楼、商贤祠和河田高景基地。

我们去的地方,显然不是陆河的全部,却是很具代表性的。相对于其他景点来说,参观罗洞梅园显得“与众不同”,都说到罗洞是赏梅来的,可当下不是赏梅时节,能有什么看头呢!有的,郁郁葱葱的叶子下是突兀的褐色枝桠,与其他果树长在一起还是令人一眼就看出它的独特之处。冬天,人们总惊艳于梅花的美,却不知道为着那怒放的一刻,它们何止是要经受严寒,当下的酷暑,不也一样备受煎熬?虽然梅花还未及盛开,但那焦褐色的枝干有如钢筋,也如骨络,让我懂得什么是“梅骨”,哦!从一树树傲骨里开出的梅花,怎不超凡脱俗呢!

梅园深处有人家。生活在梅园里的人就是不一样,总人口2000人的罗洞村,80位以上的老人就有90多位,而90岁以上的13人,还有一位超过100岁呢!他就是老寿星彭永茂,而他的妻子,也已91岁了。据说,该村是榕江水源主要发源地之一,水流清澈甘甜无水垢,村民直接饮用茶坑河及其两岸的山泉水。我不知道他们长寿的秘诀是否与这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有关,但从他们对于我们这些陌生人的到来所表现出来的那份从容和恬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日子是过得怡然自得且宠辱不惊的,莫非,这是长期与梅为友所熏陶出来的气质?

到陆河观光,品一品他们的擂茶必不可少。陆河擂茶,闻名遐迩。客家擂茶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家家制作,人人饮食,奉为经典。当我在莲心湖的康吉楼品味到正宗的陆河擂茶的时候,我几乎是惊呆了。原来,这就是我要的味道呀!带着笑容,默默地为你送上绿葱葱的擂茶,客家人的热情与淳朴,还需要再多的言语吗?我连喝三碗,撑得几乎直不起腰来,当坐车离开的那一刻,还真有点后悔没再多喝一碗呢!

走进陆河,才知道陆河人民的家乡情结有多么浓厚。当车子从隐隐约约幻出烟雾的乡村缓缓驶过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当地房屋的门楣竟赫然写着“京兆楼”、“德顺楼”、“泰兴楼”、“庆安楼”……这些楼号,充分显示了他们尊敬祖宗、炫耀祖德、追根溯源等等,无一例外的是表达了客家人历久弥新的如同血液一般的民系记忆。我默默注视,肃然起敬。霎然间,我似乎在与一个古老的家族相遇,是何等激动而幸运。

这次陆河之行,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的。不管是在石坝莲心湖、墩仔寨,还是在九厅十八井、蟠龙祠、曜德楼、商贤祠、河田高景基地,我都充分感受到了陆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坚持,对阴阳五行那亘古不变的天人合一的遵循与追求。那一座座沉默的古建筑,不正是一件件历史标本么?虽然,岁月暗淡了它们的容颜,却也见证了客家人生活的沉浮。他们热爱家乡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家乡的情怀并不难理解,这一切都是因为眷恋呀!谁说古建筑是冰冷的?那浓浓的人间烟火味至今依然在弥漫着呢!

这一天,我们遇见了阳光,也邂逅了雷雨,不变的是我们的热情与兴致丝毫没有受到变幻莫测的天气的影响,反而增添了不少“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惊喜。是啊!阳光之中有雷雨,雷雨过后是晴天。被雨水洗刷过的陆河,有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清新又亮丽,令人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再到陆河,我只希望能看得多些,了解得更透彻些。每到一处,我都用心在看,专心去听。显然,这次的陆河之行给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我想,无论之前我有过多少次造访,都没有这次真切,也比不上这一次更亲切!对了,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之旅”。

我终于明白,有些地方是值得去了又去的,就像陆河,当我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这哪里是似曾相识,分明已经相知多年。

陆河,谁说不令人魂萦梦绕!

爱上罗洞

●陈瑞绒

夏日,大雨初歇,我随“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的脚步,来到水唇镇罗洞村。罗洞村与我的故乡普宁市交界,我由此产生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像是回到故乡。

大巴顺着山路往上爬,车窗外满眼青翠,群峰罗列,如屏如障,如梦如画,令人不禁想象山中定有帝子天神居住。“王爷”就是罗洞村民信奉的神,当年“破四旧”,“王爷”曾落难罗洞村,避难于山里一个石崖里,村民偷偷去祭拜,祈求“王爷”保佑子民平安顺利。现“王爷”已被村民供奉至隔壁东坑镇共光村的聚云寺。每年正月,罗洞村民和东坑镇各村落村民用神轿抬神出外巡游,接受子民膜拜。

陆河树多林秀。最多的当然是梅树,故有“青梅之乡”的称呼,罗洞的万亩梅树就是明证。郁郁葱葱的梅树,墨绿哑静,头顶明亮蔚蓝,底下绿芜照眼。我们错过了梅林繁花似锦的繁华,错过了梅林硕果累累的盛宴,但此刻被梅林“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象包围着,依然心动。梅树在山上成林,罗洞的村前屋后也随处可见。只要有一个落脚点,它就扎根成长。梅树扎根陆河,扎根罗洞,欣然开花,努力结果,青梅丰收时节,罗洞村民忙着采摘腌制青梅果,泡青梅酒,加工厂制成的青梅果脯甚至畅销海外。罗洞村口那棵高耸的“迎客松”,茂盛葱郁,区别于成片的梅林,用它独特的方式欢迎四方来客。罗洞村还有另一棵天生的“情侣树”,这是一棵高大的“相思树”,原是两棵,因种得太靠近,两棵树就相依相靠缠绕生长,你怀抱我我环绕你,风吹不走,雨打不散,数十年下来慢慢融合成一棵,分离不得,恩爱非常,像是人间的模范夫妻,于是村民称这树为“夫妻树”。据说,情侣们只要来这棵“夫妻树”树下虔诚膜拜,摸摸树干,有情人都能成眷属。

山脚下山沟怪石嶙峋,不闻流水潺潺,但见水落石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提到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乃是冬季,如今雨季时节山沟河水没有理由干枯。我有点困惑,同车陆河文友道出原委,原来半山腰建了一个小型水电站,河水在半山被拦截蓄起来,水流改变流向,因而下游石头裸露。忽然,文友一声惊呼“快看”,原来车经过山脚下的一块很出名的“雷打石”,树林间出现一个“大寿桃”,寿桃大约两层楼高,中间一条窄窄的裂痕。据说这条缝隙就是被天雷劈打而成,“雷打石”因故得名。“雷打石”也别称“双鲤石”,它很神奇,每逢下太阳雨,一侧石面会隐约出现两条上下游动的大鲤鱼。“雷打石”的最顶端,有一块巨人脚模样的小石块,脚趾头一个个清晰可见。这块小石头如何飞上去的呢?难道是仙人曾经在此落脚过?也是一奇,村民叫它“飞来石”。山上奇石数也数不清,有“三叠石(三层石)”,由三块各自独立的石头叠罗汉一样叠在一起,浑然天成;有“风响石”,风吹石头会发出响声;有块石头在梅雨季节会呈现一个繁体字“寿”叫“寿字石”;有一块被仙人拨剑切割而成的叫“仙人试剑石”……

罗洞河是榕江水源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沿着罗洞河溯流而上,天气初晴,山水秀雅,青翠欲滴。行至半山,果然见到一潭碧水,平静如镜子,明丽如西湖。离山顶越近,越体会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河水顺流而下,水底各色石头直视无碍。水流冲撞石块,溅起白色水雾,水雾在阳光下五颜六色闪烁着。一对黑色水鸭在河里戏耍游泳,一会儿栖息岸滩,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山泉清澈甘醇,据说专业人士曾测试过水质,矿物质含量丰富,属微碱性质,对中和酸性体质的人十分有利。罗洞村民大多饮用此处山泉水地下水,长寿老人很多,因此,罗洞村在陆河在汕尾得到“长寿之村”的美称。

罗洞村民的长寿不仅归功于水质,还有其他因素。这里几乎被森林覆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大气中的长寿素)含量丰富。负氧离子能净化血液,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罗洞村远离城市,环境优美,生态未受到任何污染,适合休闲养生。村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过着近乎原始的农耕生活,世俗的喧嚣与他们无关,名利是天上的浮云。这里确实可以媲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汕尾市的生态示范村非她莫属。

罗洞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没有任何人工的斧凿,美得自然美得纯粹,美得那么无心无肺。今年四月份,市委书记曾考察罗洞村,鼓励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若如政府所规划,把罗洞打造为一块旅游胜地,我内心很是矛盾,这样会不会破坏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会不会扰乱这块“世外桃源”的清静?我其实又多么希望更多的人来欣赏它,来领略它的魅力。我就像超级男粉丝热爱着某位明星美女,既希望她找到爱侣过幸福生活,又希望女神永远守身如玉,为自己所有,在灵魂深处成为爱的寄托。

林徽因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我爱上罗洞,或许无关林秀石奇水清人长寿,爱便是爱了,只是爱了!

夏日梅韵

●黄宗宏

我们抵达罗洞村之时,已是仲夏蝉唱热闹,错过梅花璀璨之盛景,也错过梅子黄时节的浪漫和酸酸甜甜。

试想冬末初春,罗洞漫山梅花盛开,近看则尽是琼玉缀满枝头,远望则若瑞雪铺张,直抵山峦。

那时盛景,必然引得文人墨客、摄影“发烧友”、若过江之鲫的游人,远近驱车而来,拥簇山路。当其时,引人入胜之山路何止二十四弯,汽车必这头而抵彼屁股,络绎不绝。平时清幽之境,喧闹无比。

我们前来赏梅之仲夏,已经错过这等时光。

罗洞此时,还其清幽,静然于尘世喧嚣之外。山溪流水清闲潺潺,远山近山尽披翠绿。

三几棵橄榄树,溪畔张伞独立,绿叶枝头,青橄榄探首山光。我和文友随手摘其数颗尝之,滑而不涩,润而无核,甘香满口,喉底润甜。

沿路而向,溯流而上,一片,一带,无限,望眼所及,尽是古劲之梅林。

细细赏之,玉叶张华盖于其巅,虬枝舒其臂齐向天。

梅树大约梅龄二三十年者多。其粗大之枝干,有若小腿之壮,有若手臂之大,均遒劲而有力,少有直直枝条——当然不是为着引人前来观赏,而有意曲之。

许是遒劲之中,蕴含生长之艰难,纳阳光之不易,却枝条若龙爪舒张,拽清风明月,抓阳光雨水,探山光之清幽,望山色之有无。

畅想秋天时候,梅叶脱尽,唯余虬枝,当是另一种韵味。

廋骨嶙峋而有阳刚之气,铅华洗尽而余傲岸之味。尤令人神往、想忆“文人不可无傲骨”,尤令人体味“梅”所以列“四君子”之首,应是“文人最要有风骨”。

梅,自古而尤为国人所爱、所赏、所赞。隐逸之趣,诗以咏之,笔以绘之,志以寄之。大约以其傲岸之骨,兴寄文人之傲然独立之气。

可是也并非文人皆有此真趣味。人都不能脱俗,常被名利所获,尤其是为名为利而忘记文人当有骨者,在今日之名利场,大有人在。

赏梅而有所思,尚美而有所作,求名利而有所度,立世间哪能不岸然。

离开罗洞之之际,作《夏日之梅》赋之:

千山尽绿

一水千山穿

罗洞夏日

梅树皆傲岸

梅花早已退隐

居于黑白照片  宣纸画卷

梅子黄时节  瘦了酸甜

梅子酒已是甜口甘香

此时唯见梅枝铁骨

遒劲风姿印玉斑

就算来年花不见

也立傲骨岸然

墩仔寨散记

●杜 青

余一宇四十五岁那年,卖货到吉安(水唇)唐屋寨唐员外家门前,他怎么会想到,后来还有我们也追随到此。那是十年前,正值中秋,初入寨子,登楼远眺,眼前十里金黄,身后葁花茫茫,幽香将寨子弥漫。

墩仔寨乃余氏族居,余一宇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生的,家境贫寒,十岁父逝,长大后得范姓表兄资助,货郎为生,走街串巷,便走到了此地,这也算得上是遇,因为寨主人的小姐听到了吆喝声,推门出来,要买红索丝线。说到此处,讲解员的声音顿时柔和了,将时间自远古拉至今天,拉得细长细长,连屋檐一角的蛛丝都颤抖起来。

一见钟情的故事到处都有,但身临其境,似乎货郎与小姐刚从身边走开,他们回避了众人的眼神。今天,像我们这样大队人马,穿街走巷,一村过了又一村,能有这样的奇遇,大家都忘掉了暂时的疲累,觉得生活应该如此,平静地相遇,美好地延伸。

余一宇就此建家立业,勤俭度日,生息繁衍。到了乾隆十三年间,他决定将点滴积攒起来的钱财建造大屋,给子孙营造一个生活的堡垒,而终得名师指点,在一个大石墩上依门槛与地形,从半坡渐次筑起,椭圆之形、围龙龟状,春燕衔泥一样,一泥一土,一砖一瓦,一石一柱磊墙建寨。头上扎着蜗牛角辫的儿女在屋前屋后戏耍,须发灰白的余一宇仍里外不停,偶尔抱一个,叫香一口,这儿,这儿……

想当初余氏入粤始祖宋人余靖,号武溪,谥号忠襄,是个大智贤能之辈,集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学问于一身,数十年宦海遨游,官至工部尚书,立功立德立言立身于后世。北宋仁宗时,范仲淹进言朝天得罪权贵,被逐贬饶州,谏官御史都不敢说话,与范毫无私交的余靖,却挺身为其鸣呼不平,故而也受贬,而此举却令其知名于世。故后来,欧阳修撰襄公余靖道碑谓:“公为人资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鐕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祖有余德,福泽子孙。在墩仔寨,先后出现过一百三十一位仕官及名士,竖于寨前的一对花岗岩石条,系其后裔公孙文武两代举人之旗杆夹,数百年来,素条条经风沐雨,默无语,胜有声,不需文字,却已记载。车马似乎还候在门口,举人已经一去不复返。后来,连马儿也不见了,只有青草散发着的清香。

寨子里有祠堂、更楼、厢房、澡堂、书斋、厨房……大大小小共两百多间房子,鼎盛时期曾住过七百多人,再加上鸡狗猪,可谓热闹丰富。一个寨子就是一个社会。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故事,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东家长西家短,评理哭闹,这里应该一样也不会少。而今透过破败,当年的自强不息还在、曾经的人间温暖,天真无邪,儿女情长,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当然也不会缺席。然而都是寻常百姓家,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来不及用文字记载,面孔已被时间刷新更替,那些事儿变淡了,消失了。

令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寨里东西两门坎和寨外一口井。从西门进去,西门“赫眺楼”是高高仰起的龟首,门楣石匾镌刻有“川岳钟英”四字,楼阁上有嘹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土枪、土炮、弓箭等武器,以备来犯。文武曲星,孔子关羽之神像供于东西两门的楼阁上,以记祖训“清水家声,武溪世泽”,感恩地之毓秀,以期后裔德勇。

一道门进去,进入到寨子外围,“赫眺楼”才算是寨子正门,又一道门、二道门、三道门过去,才算是进入寨子。这第二道门坎为青条石,与东边门坎朱砂石遥相呼应,都是天然生就,一样是大石墩上浮起的两根筋,一样的长度,一样的高度,不费一锤一凿,整齐平滑,作为门坎,是旺丁又丰财的风水。但余氏困惑于按石坎长度立门框,不便大农具出入,于是风水先生便将门坎两边留出两道口子,门框立得大一些。数百年后,慕名前来观光的人评头论足,说这是破坏了风水,因而盛极而衰,终得人去楼空。又有人说,圣灵之地,如灯一盏,光晕扩散于四野,余氏后裔,过山过海,遍布各地,不弃老巢,何来新的发展。

寨外那口古井更是奇迹种种。它位于水塘当中,七尺多深的井水终年清澈见底,从不干涸,养育着整个寨子男女老幼。每年三月,井水浑浊一次,据说是古寨南面的观天嶂农民耕田之象。但只要冲壶好茶水,倒入井之四角,水即变清。当观天嶂没人耕种了,井水便不再有这个奇象。逢大雨时,塘水漫过井面,但井水汩汩而出,不受其染,很明显,周遭一片混沌,唯有那块方圆,明净如眸,皎洁如月。

青砖土角磊成的寨墙,一个个长上杂草的天井,耕满蛛丝的一口口小窗,坍塌下来的一角角屋宇,半埋在断壁残垣中的老式眠床……无处不是破败之景,而一个个立而不倒的门框,似乎有一种精神在,不愧于天地。东西方的神还在高处,俯视千古。余一宇当然不会想到,数百年后,守护古寨的不是他的子孙,而是木头刻的神。神庇护的不是他的子孙,而是养蜂人放养在寨子里嘤嘤嗡嗡的蜜蜂们。这里已成了养蜂场,不是身之堡垒,而供心所徜徉。

古老的事物,总附有魅,有意无意地将人的心神牵摄。每每行走其间,总不知不觉中,思绪天马行空至迷离的境地,并自作多情地给眼前的景致赋予种种故事的可能性。

我来到陆河

●施良壮

我来到这里,是在芒种的季节里,撒下希望的种子,任视听随行踪驰骋:高高低低的山峰点亮了赏心悦目的绿,争奇斗艳的山花,喷吐着馥郁的芬芳,大大小小的溪流争先恐后地泛起浪花,追逐着远方的梦,千方百计想汇入陆河人的母亲河——螺河的洪流中。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这里著名的古村落相得益彰,还未细品其中滋味,就震撼于这里磅礴大气的高山流水,陶醉于这里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

我来到这里,了解到船形古寨石下坝“寒天不冷、暑天不热”“水涨船高、洪涝未殃”的神奇。

我来到这里,阅读到罗洞万亩梅海的壮阔,浏览到“世外梅园”里“雷石问梅”的奇观。

我来到这里,领略到莲心湖康吉楼“聚族而居”“围屋成群”的建筑特色,体验到客家人纯朴真诚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

我来到这里,感受到龟石上的墩仔寨气势磅礴、古朴端庄的建筑风格,呼吸着扑鼻而来的书香气息——

这里,有“川岳钟英”门天下独一无二的天然门槛。

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终年保持“常量”的神奇水井。

这里,有紧密相连的围龙屋,有绕墙而辟的跑马巷,有环巷而围的池塘。

……

于是,在这唯美陆河里,我邂逅了底蕴深厚的古寨文明。

在桐树下村,你让我见证“九厅十八井”的壮观。

在青龙背村,你让我触摸到蟠龙洞里革命先驱当年运筹帷幄的光辉岁月。

在下园子村,你让我在雨中去观赏曜德楼精彩纷呈的风貌。

徜徉于商贤家庙,那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我感动,让我痴迷……融进了你,就是融进复兴文明古国的洪流中。

来到河田高景传承基地,为精湛的制作技艺所震撼,为丰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豪,为“汕尾文化之旅——陆河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

陆河的山水,何止这些,一天虽然不能穷尽陆河的青山绿水,但我依然豪情万丈,期待梅花盛开那一天,我和你再相逢。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06.28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89 | 省作协又怎会让我们“深入险地”?(冯瑶+采墨+张远光+陈辚)

文学看台88 | 蔡金兵的散文小说: 文字温和持重 文笔流畅优美

文学看台87 | 陈泗伟的诗歌:守望心灵的文字

文学看台86 | 文化之旅12:陆丰篇(陈文伟+胡德钢+蔡金针+温水义)

文学看台85 | 郑海潮的诗歌:纯朴直白 感情澎湃

文学看台84 | 林进挺:渡(散文诗)

文学看台83 | 文化之旅11:陆河篇(彭大星+叶勤海+林瑞莲+吴志跃)

文学看台82 | 陈树茂的小小说: 用荒诞笔法揭示社会问题

文学看台81 | 陈树龙的小小说:手法多变 结局巧妙

文学看台80 | 4篇美文大PK,1个美女P3男(庄场+吕珠满+林永炼+苏香)

书画看台5 | 国庆书画专版

书画看台4 | 以禁毒为主题的书法展,你见过没有?

书画看台3 | 陈俊杰的书法

书画看台2 | 孔捷的书法

书画看台1 | 赖俊文:鬼画符

摄影看台9 | 来回徒步十公里,探访对海踣死鬼

摄影看台8 | 老严头:公平油菜花

摄影看台7 | 刘小宾、罗荣真:市区夜景随手拍

摄影看台6 | 王万然:到林场看美女作家下海拉大网

摄影看台5 | 老严头:甲子甲秀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