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家境贫寒,上过美院当过兵,为追梦创造一项国画新技法


我叫仝龙凤,1988年岀生于陕西凤翔县一个农民家庭。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就喜欢上了画画,美术课是我最期盼的课。平时放学回家,我会随手捡起土坷垃或树枝,在地上画着想象中的图画。特别幸运的是上初中时,我的美术老师是美术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他对国画艺术很有研究,我就经常去老师的办公室或家里请教。他是我学习国画艺术的启蒙老师,每次回想起来,我都打心眼里感谢他。

我家在农村,经济状况很不好,加上姊妹四个都未成年,父母无法支持我参加绘画培训。初中时,班上有两位同学也在学画画,他们请了专业老师每周来宿舍讲课,每个课时每人交60元。我因平时常和他们一起画画,一起交流学习,所以就经常蹭听他们老师的课。上高中后课业越来越重,加上没钱去上校外的美术培训班,每逢假期我就去美术短训班打工,坚持以工代学来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图为我通过阅读画册给自己充电。

2006年高中毕业,我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安美院国画专业。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泪水在我的眼睛里打转,能进入西安美院这所国内一流的艺术学府,我感觉天地一下子变大了。在学校,每一堂课我都如饥似渴地认真听讲,课余时间我也泡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者参加学术报告会,和同学们一起岀外写生。那段如鱼得水的求学时光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我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年把大学四年的课程学完。

在美院就读的费用比较高,当时一学期的学费是7000多元,加上住宿费、生活费和老师安排的外岀写生,一学年需要两万多块。虽然我一个大小伙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300元以内,但是靠父亲喂养的20多只羊和四头牛的收入,这些费用还是给家里造成沉重的负担。当时,我爸经常愁眉不展,说就是把家里的牛羊全都卖了,也供不起我读完西安美院。图为2006年我和父亲在家里的合影。

西安美院大一还没读完时,部队来美院征兵,想着去部队当兵就不用再跟家里要钱了,而且还有工资,我就动心了。我安慰自己说以后也可以报考军校,重新规划人生道路。经过反反复复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忍痛割爱,含泪告别了西安美院,入伍来到新疆部队服役。凭着自身的良好素质,在部队我依然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被任命为军风军纪纠察。这期间我报考了军校,可最终没有被军校录取。图为我参加军校招生考试的准考证。

2009年,在部队服役期满,我回到了家乡。按有关规定,复员后我可以回西安美院继续就读,但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仍不能支持我回校学习。挣钱还是追梦,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两难选择。我丢不下对国画艺术的热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艺门路,最后拜师于一位挂毯烫画老师。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我娴熟地掌握了在毯上画国画的艺术。图为我将画好的毯画挂起来做最后的修改完善。

掌握了挂毯烫画技术后,我开始琢磨加入自己的想法,改革了老师在毯上以烫勾画线条再填色的方法,尝试直接用毛笔画,不断总结毯上画国画的笔法和颜料的选择。为了创造一些特殊效果,我根据毯子的质地和吸附颜料的性能,用牙刷涂颜料,这样既可以让颜料在毯上渗透得更深一些,还可以让云雾的淡化过渡效果更加柔和。

2013年,我开办了自已的工作室。由于毯国画既有毯质和吊絮的装饰效果,又有传统中国画的高雅气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3年到2015年,我每年销售毯画40多幅,按每平米单价一千元,年毛收入在13万左右,有8万多元利润。2016年至2019年,因工作室搬迁销售量下降,每年利润变成5万多。但钱挣多挣少我不是很在意,重要的是我可以专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图为我在毯子上作画。

目前,我最擅长的是在毯子上画山水和花鸟画。在所有的国画名家里,我非常喜欢唐伯虎的画,经常进行临摹。临摹唐伯虎的古画,需要在织毯厂定做仿古色面料的毯子,而有的颜色鲜艳的国画,比如象征着红红火火的图案,则需要在白色的毯子上绘画。图为我绘制的两幅作品,下面的是我临摹的唐伯虎画作《贞寿堂》。

有一次,一位著名国画老师听朋友介绍来到我的工作室,参观了我的毯画作品。他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说我的作品说是国画,用的却不是传统的宣纸,而是在毯上作画,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是国画界的一种创新,填补了国画界的空白。听到他的肯定,我知道自己终于闯岀了一条艺术之路。图为我在为一幅完工的毯画挂吊絮。为了使毯画具有更好的装饰效果,我还学会了编织各种形状的吊絮。


作者介绍:刘克俭  陕西宝鸡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银奖获得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