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黄河与黄河改道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申明: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KFC的老家在泗洪一个很偏很偏的乡下(泗洪是革命老区:能成为革命老区都是偏僻不发达的地方),所以在小学之前几乎没有离开我们的村。但是我外祖母家在宿迁。记得唯一一次去外祖母家,路过洋河(梦之蓝的那个洋河;洋河不是一条河)时看到一条河,父亲说是废黄河。当时隐隐约约知道黄河是在北方,洋河的这条废黄河与书上说的黄河没有关系吧。后来书读多了,才知道这就是北边那条黄河改道过来的。黄河历史上究竟改了几次道?下面转发一篇文章(怕将来找不到这篇文章了)。
另外关于黄河,KFC以前还有些错误。原来以为黄河流入黄海(都有黄),近两年才知道现在黄河入海口在渤海。另外江苏的领海也不是东海,而是黄海,尽管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连云港有个东海县(东海的水晶很有名的),而且东海也不靠海。
小时候也会把三门峡和三峡弄混了。现在知道了:三峡在长江上,三门峡在黄河上。哎,KFC的功底就是这样。
黄河的历次大改道
转载自《大明号》
黄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着浩瀚的民族文化,然这条母亲河却以善淤著称而决口改道频繁。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始,黄河决口近1600次,较大的改道达26次,真可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河道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先秦时黄河单一固定河道的形成
先秦时期,因无堤防束缚,古黄河下游在平原沃野间自由的迁徙漫流,遂形成多股河道,即“北播为九河”。《山海经·山经》和《尚书·禹贡》可谓最早记载黄河古河道的古代文献,其记载的河道分别称《山经》河和《禹贡》河。两者在今衡水深州市附近分道而流,《禹贡》河折向东,经今沧州市青县后入海。而《山经》河应为“北播为九河”中最北的一支徒骇河,在今天津市区南入海。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首次大改道,即自宿胥口夺河东徙。黄河河床淤高,又无堤坝护佑,每遇汛期免不了漫溢泛滥。故战国时,各国为保疆域纷纷营建防河大堤,即“堤防之作,近起战国”。自此黄河有了单一固定河道,《山经》河、《禹贡》河等岔流渐次消失,专走自宿胥口改道的《汉志》河(因《汉书·地理志》记载其河道故名)而结束了多股分流的局面。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末期。
二、东汉王景治河后的安流期
王莽新朝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今河南濮阳西北),泛清河以东数郡”。因经久不予堵塞,河患愈演愈烈,肆虐汴渠、济水间长达近六十载。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奉诏征发数十万工整治河患,自荥阳东(郑州西北)到千乘海口筑黄河堤千余里。王景勘测地势,截弯取直,加固险要堤岸,疏浚淤积河段。自此黄河决溢渐少,进入安流期,800余年没有改道。
大图模式五代时黄河决溢频率显著增加,而藩镇的割据混战,甚至以水代兵,更使河患愈演愈烈。五代53年历史(907至960年),共18年有决溢的记载,即平均3年就会有一次河患发生。
三、北宋时的剧烈变迁——人为强制东流
北宋时黄河河道的变迁可谓创纪录的频繁剧烈,168年间竟决溢89次,黄河渐成大患。北宋初,黄河下游沿用王景治河时旧河道,称京东故道。然此河道因行水时间长已淤积严重,已濒临改道变迁的前夜。由于此时期的决溢改道太过频繁,下面简略叙述。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chán澶州(今河南濮阳西南)商胡埽sào决口而改道北流(埽是指用捆扎的秸秆、石头等修建的护河堤坝),此为黄河北流,在今天津东南入海。
嘉祐五年(1060)北流黄河在大名府魏州第六埽决口而东向分出一条支流,《宋史》称二股河,亦称黄河东流。由此黄河下游分两股河道分流入海。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黄河尽归东流入海,这是人为干预而堵塞北流的结果。此后,黄河在决口北流和强制东流间漂泊不定。
1)1081年,澶州小吴埽决口北流,仍由天津处入海;
2)哲宗时回河东流工程陆续兴修,至1092年已大部东流;
3)然仅仅数载,1099年黄河又在内黄决口,奔腾北流间东流尽绝。至此北宋劳民伤财、苦心经营的回河东流工程彻底以失败告终。正如《宋史》中所载:“屡塞屡决,至南渡而后,贻其祸于金源氏(即统治黄河中下游的金朝)”。
那北宋为何要屡次堵塞黄河的北流河道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河不东,则失中国之险,为契丹之利”。黄河如果北流,一者会泛滥北宋统治的核心地带——农耕极发达的河北数州,毁坏当地的御河漕运和农田水利,进而影响国家财富的积聚和沿边军粮的供应;二者会淤塞河北沿边地区为防御契丹铁骑而修造的池塘、湖泊设施。故北宋朝廷“竭天下之力以塞之”。然黄河东流高仰、北流低下,回河东流工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引水就高,即使耗费巨额财力,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四、黄河夺淮入海
大图模式南宋建炎二年(1128),东京留守杜充为抵御已近在咫尺的金军,在滑州掘开黄河提防。
时金将宗翰、宗辅率主力自河北南伐,誓言捕获宋高宗,灭亡赵宋王朝。1128年十月,宗翰、宗辅会军毗邻黄河北岸的濮阳,杜充为自保掘开黄河堤防,妄图以洪水阻挡敌军南下。黄河自此夺淮入海,然御敌功效却甚是微弱。金军绕道山东南下,高宗则一路辗转狂奔南逃,甚至避居海上,金军“遂行海追三百余里”后北返。难怪《宋史》给杜充的评价是“喜功名,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
黄河改道后,入淮通道常迁徙不定,或泗水、或guō涡水、或颖水……。直到明中后期潘季驯治河后,黄河下游河道才基本固定。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到万历二十年(1592),潘季驯共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其秉承“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的策略,彻底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忽东忽西,靡有定向”的混乱局面,自此明清故道行水两百余载。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向东北方肆意横流,夺山东境内大清河入渤海。自此南向穿越苏北注入黄海的黄河下游河道极速断流。当时清廷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加之整治水患耗费甚重,故采取了“暂行缓堵”的放任态度,即“现值军务未平,饷糈xǔ(指粮食)不继,一时断难兴筑,……所有兰阳漫口,即可暂行缓堵”。由此黄河下游河道自趋向东南转为北行山东,今黄河下游大体即沿此线东流。
拓展——在黄河、长江冲击下中国陆地面积的自然增长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黄河八次大改道

    <山海经>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的一部书.书中以昆仑为坐标记述了黄河经禹治理后的流路,"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东",这也就 ...

  • 一条有故事的河流,濮阳马颊河的前世今生

    "人类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河流的生命文化> 濮阳人的记忆中,一条河流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我们每天可见的马颊河.马颊河在周秦时称古笃马河,为< ...

  • 《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北宋黄河北流和东流 郝金龙

    2020-03-25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后一直到北宋灭亡的靖康二年(1127年)的79年间黄河北岸的决口一直未断,主要改道有三次: 第一次为庆历八年 ...

  • 1500次泛滥,二三十次改道:黄河水患三千年

    最近河南突遭"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因洪水造成的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等问题,已经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不过,历史上因黄河改道所引发的洪水,也给北方的人类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甚 ...

  • 揭秘黄河历次改道的缘由(简单易懂版)

    黄河在历史上,以"善决"."善徙"而著称,在民间称之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绝非虚言.在可考的三千年里,黄河起码改道二三十次,北到海 ...

  • 《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元符北流与残余御河 郝金龙

    2020-03-28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元符北流 元符北流黄河水全部流入元丰北流的河道, 即使北流对大名. 恩. 冀. 深.瀛有着太多的不利, 北部塘泊"长城&qu ...

  • 《金元永济渠变迁》杜充决堤仅是黄河分流 郝金龙

    2020-04-01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11月乙未,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乃决黄河入清河以沮寇"㈤叫近人多认 ...

  • 邢台快报:北宋黄河北流和宗城县城的迁移

    北宋时期,宗城县(今威县)为避黄河水患曾经有过四次迁邑,史志方面没有明确的记载,四次迁邑被分别记录在三块历史碑刻上,分别是<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大名府宗城县新修庙学记>< ...

  • 黄河现在还有改道的可能么?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入海口也由渤海转到了现在的黄海,那现在黄河还有改道的可能性么?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河道宽度不一,最宽的河段为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至山 ...

  • 黄河多次改道与河间?

    黄河多次改道与河间?

  • 黄河铜瓦厢改道探秘

    文丨侯全亮 1 那年,黄河在这里打了个滚儿 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黄河下北厅兰阳汛铜瓦厢三堡. 从6月18日起,黄河水势再次猛涨,洪水肆虐,激流翻卷,惊涛拍岸,许多堤段洪水已与堤顶相平. 铜瓦厢三 ...

  • 现在黄河还有可能改道吗如果可以选择,黄河在哪里入海最好

    按照现在黄河的水量来看,黄河已经没有改道的能力了,现在黄河的主要问题是断流! 自从有文字记录以来,黄河曾决口泛滥达1593次,大规模改道26次.最北曾夺海河河道入海,最南曾夺淮河河道入海. 其中黄河最 ...

  • 黄河为什么经常改道?

    1.497年到1855年间,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速度先慢后快:到1921年,海岸线有所后退:海岸线总体是向前移. 2.1855年.1855到1921年海岸线后退,黄河改道后入海泥沙供给不足,海水侵蚀作 ...

  • 黄河新风-黄河诗词第02期

    摘星揽月入黄河  纳尽风流向海歌 黄河新风-黄河诗词 ▷2018年第02期(总2期)◁ 黄河新风微刊编辑部 黄河诗词学会会长:郑晶 黄河新风微刊编辑部人员 总编:王静 主编:陈新 副主编:洪学霞  芸 ...

  • 黄河新风-黄河诗词第01期

    摘星揽月入黄河  纳尽风流向海歌 黄河新风-黄河诗词 ▷2018年第01期(总1期)◁ 黄河新风编辑部 黄河诗词学会会长:郑晶 黄河新风编辑部人员 总编:王静 主编:陈新 副主编:洪学霞  芸艳玲 编 ...

  • 日本人始终没打过黄河, 是因为黄河艰险吗 不, 而是此人的一建议!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终于在1937年爆发了,面对中国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自然就是虎视眈眈,蓄谋已久,大开杀戒的日本人也是在极短的时间,尝到了甜头,就这样一路高歌猛进,侵占中国大量土地,东北沦陷,京 ...

  • 【西南文学•蜀道杯•诗歌】赵国旗/山东/黄河,黄河

    蜀道杯文学大赛 --微刊总第1488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文学·快讯]周晓霞/四川/诗酒留香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