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17)

▲素描 茶馆

罗洪波说过: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茶馆,在宜昌,无论是老码头还是洋码头,都会有油货茶馆和行业茶馆。油货茶馆盛行于宜昌,除了门口设一茶炉,茶炉上放几把白铁茶壶供应开水泡茶,同时还有炉灶上置有铁锅,或是油锅,以炸早晚出售的油货;或是蒸锅,以蒸中午售卖的包子馒头花卷,这就是油货茶馆的特色。

因为既能坐在茶馆里面和两三朋友喝茶,又能在喝“早茶”和“晚茶”的时候顺带吃些油饼油条、馒头包子,饥肠辘辘者既可以吃些“夹货”(有些类似于北方的驴肉火烧,不过就是里面夹的是糍粑而已),牙口好的也可以嚼嚼“炸生面卷子”(将未蒸熟的卷子在油锅里反复炸几次),也就把一顿饭给对付过去了。所以当时宜昌的油货茶馆很受欢迎,仅从一马路到内陆会,就有王道德等人开设的油货茶馆七八家。

而宜昌的行业茶馆只卖茶不卖吃食,但默许一些熟识的小贩将一些油货、蒸食、面点在茶馆里穿梭叫卖,也默许一些小摊贩在门前路边卖些饮食。这样的茶馆或为各行业议事之处,或为牙行(即现在的中介)提供一个谈生意之处。更多的还是木船业的“川楚八帮”、宜昌商界的“十三帮”、靠手艺谋生的“九佬十八匠”,以及各码头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寻找商机、推销自己、工间休息和分账、候船的场所。

不管怎么说,在刚刚形成码头,还没有形成大路之前,大公桥附近就有了内陆会,也有了他们的那栋两层小楼。和李明义在《宜昌开埠》里指出的那样:“中国内陆会宜昌站主要接待该会进出四川从事传教布道的传教士,常驻宜昌站的中国内陆会人员还要协助进川的传教士租用木船、雇用船夫、纤夫、救生红船、办理海关注册登记等事务。”所以,在大公路未修建前,这一带就被统称为内陆会。

在宜昌市公安局《基督教在宜昌设置的堂口、会口、传教点的分布情况》中可以得知,内陆会在大公路有教堂一处,但没有找到资料得知,内陆会宜昌站在大公路码头附近用架设的木棚充当茶馆进行布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可以想象得出,那些“垦荒”的传教士无疑是从沿江的茶馆是工人聚集之地得到启示而付之行动的。

对于内陆会的传教士为了宣传福音,采取“入乡随俗”的宣教策略:包括学说中国话,学穿中国衣、学梳中国头,也包括在宜昌码头上开设茶馆,趁那些普通的码头搬运工人、纤夫、船工坐在茶馆里休息闲聊之时,不失时机的开始布道也是很辛苦的。据史料记载,内陆会的作法连当时在华的外侨团体都感到困惑和惊疑,中国人的反感就可想而知,被殴打、被驱逐的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相信,内陆会宜昌站的那些传教士一定会向中水门开茶馆的王婆婆学习。允许码头工人喝茶不是随喝随付,而是定期结账;为方便工人,不仅提供洗脸水,还常备布条,供工人缠草鞋用;不仅会借钱给工人应急,还不收利息,自然会得到工人的好评。据说,工人们常常在完成搬运之后,将船上撒下的粮食、煤炭和木材捡起来送到王婆婆茶馆来,使得王婆婆逐渐发富:“积攒下的黄货(金首饰)就有好几两”。

只是一些资料表明:因为传道原则的因素,内陆会宜昌站的财经状况一直不太好,其艰苦困窘的状态在宜昌十分突出,当然,同时这也不得不叫人赞叹他们的热心、信心和无私的奉献。

(0)

相关推荐

  • 散文类:《散文小花》36 《故乡旧事》  20、“挑箩” 的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36 <故乡旧事> 20."挑箩" 的 解放前,在蕲州码头上搞搬运工作的人,称为"挑箩" ...

  • 悠悠大公桥(1)

    ▲宜昌晨曦初现的大公桥滨江带 稍稍年长点的看官都会哼两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也都知道万里长江冲出西陵峡口的南 ...

  • 悠悠大公桥(2)

    ▲唐贵智<南津关附近红层中的地应力场示意图> 宜昌河道的"沧海桑田"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一节的照片上得到证实,这是地质学家.宜昌地质地矿研究所唐贵智先生所绘制的<南 ...

  • 悠悠大公桥(3)

    ▲青草滩长云满渡 万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就在长江和汉江之间的冲击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十分壮观的"江汉湖泊群".据统计,解放初期,湖北全省共有湖泊1065个, ...

  • 悠悠大公桥(4)

    ▲图上是江南五龙山,图下是青草滩,如今还能见到的只有宝塔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清廷将彝陵州更名为宜昌府,增设东湖县城即为宜昌府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东湖县将所属三十八" ...

  • 悠悠大公桥(5)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招民填川诏 当年,从当阳.荆(门)襄(阳)往宜昌的行旅客商,只要到了青草铺与九溪铺和峰溪铺交界处的金巴岭,就知道宜昌快要到了,都会松一口气,停下脚来歇息,喝茶.青草铺 ...

  • 悠悠大公桥(6)

    ▲<宜昌府志 溪> 笔者在寻找史料翻阅同是清同治版的<宜昌府志>和<东湖县志>时发现一个新大陆,宜昌地方史学界常说的"常家溪"在清同治年间叫&q ...

  • 悠悠大公桥(7)

    ▲1953年宜昌港务局确定的港区和作业区地界 宜昌文史爱好者张玉新老师在<旧貌与新颜--宜港茶园的前世今生>中回忆说:1953年,宜昌港务局在作业区内兴建工人茶园,购置躺椅660把,并拟定 ...

  • 悠悠大公桥(8)

    ▲<东湖县志 铺> 从上面这张<东湖县志 县疆域图>中可见,当时宜昌府有三十六"铺",除了作为府治的"东湖铺"(东湖县城),就是北面的& ...

  • 悠悠大公桥(9)

    ▲王天官 不知各位看官发现没有?常家溪发源于东山寺左边的青龙嘴,和<东湖县志>说的那样"经江家塝.石垸子,会南湖水,出天官桥入江."而那句"访僧湖引东南去&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