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汇报(一):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
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简介
八(1) 蔡妍杰
l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皮埃尔·别祖霍夫
皮埃尔是声名显赫、腰缠万贯的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因而起初不被上流社会认可,而当他继承了父亲的几乎全部家产之后,上流社会便对他大开绿灯。他单纯天真,质朴热情,却带有一些“多余人”的气息,矛盾性在他身上最为明显。
2、尼古拉·罗斯托夫
尼古拉是罗斯托夫家的大儿子,他单纯善良,一心想成为军人报效祖国。
3、玛丽娅·保尔康斯基
作者塑造了玛丽娅充满爱的形象。在她的内心,被强烈的爱包围着,唯有相信上帝的人,心中才能对爱的本质有真切的体会。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自己爱上帝一样来爱别人。
4、娜塔莎·罗斯托娃
13岁的娜塔莎是小说中年龄最小的人物,是一个有着黑头发、大眼睛的女孩子,虽然样貌不是非常与众不同。但是她的性格却非常活泼开朗,身材也很好,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天真活泼的少女。在少女的时候,娜塔莎被托尔斯泰塑造成一个天使般的形象,她就是幸福和美好的一种象征,是被众人喜欢的小天使。然而战乱的年代和社会的不断影响,再加上娜塔莎的思想和阅历,使得她不断成长为一个革命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她愿意参加战争,献出自己的一切。
5、库图佐夫
库图索夫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平凡人形象,他和自己的士兵、和人民群众之间始终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他能够理解士气和民心,能够对人民群众的意愿妥善把握,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行事。在自己的行为中,他基本不会提到自己,总是非常平易近人地和人交谈,表现出非常朴实的情怀。面对法国的入侵,他和自己的人们群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了自己的祖国英勇奋战。
l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列文
列文是属于一种社会基层统治阶级,他只是一名小地主,因而他必须从事劳动,而劳动的特性决定了他全部生活的性质。他与基蒂相爱、结合之后,他的生活不仅仅是爱,他的整个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
2、卡列宁
卡列宁在文中被塑造成了一名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长期的封建官场生涯己经腐蚀了他的心灵,使他思想僵化、感情麻木、虚伪庸俗、墨守成规。卡列宁虚伪而冷酷,他最感痛苦的不是妻子的不贞,而是妻子不肯把这种感情掩饰起来,而使他的名誉、地位受损。
3、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同样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小丧父,一方面具有聪明、富有同情心、乐善好施等优点,另一方面也具备爱慕虚荣、寻欢作乐、追求功名等纨绔习气。他对安娜的爱是真诚的,为了能经常同安娜在一起,甚至拒绝了一项关系到他前程的重要任命;在他感到他们的爱有可能结束时,甚至不惜开枪自杀。
4、安娜
美丽端庄、高贵典雅、聪慧善良、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安娜身上还负荷着传统因袭的重负,她为情出走,追求个性解放,却又始终挣脱不了贵族社会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感、危机感愈演愈烈,让她痛苦的挣扎于个性解放与传统道德之间。
附:《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关系图
l 1886年《伊凡·伊里奇之死》
伊凡·伊里奇
首先呢,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人们说“他是一个好人”,其次是一个法官。应该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吃沙皇的饭,给沙皇当喽罗,借沙皇吆喝,大家都一样,混日子。而不幸患病,那种国家机器的冷漠无情才表现出来了。办公室里,“一听到伊凡·伊里奇的死讯,办公室里在座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一死对他们本人和亲友在职位调动和升迁上会有什么影响。”这与现在多么相似啊!家里呢,应该有温暖吧?也没有,妻子女儿尽了几分孝心,渐渐不耐烦了,甚至对病人吹胡子瞪眼睛。亲朋好友呢?与我们周围有时候差不多,问候几句,巴望几眼,准备办丧事。在忍受了各种怀疑、难堪、恐惧、讨厌、折磨、疼痛之后,“他吸了一口气,吸到一半停住,两腿一蹬就死了。”一个俄国官僚的可怜的无奈的死亡。没有写官场的讨厌腐朽的伎俩秘籍。
l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1、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想。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2、玛丝洛娃
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痛苦和按捺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