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黛玉为何会讥讽刘姥姥?
黛玉喜欢讥讽别人众所周知。不过,她这样做一般是针对宝玉和宝钗的,不会涉及到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人和事。
但凡事往往会有例外,可能谁也没想到,她竟然会去讥讽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刘姥姥,称她为“母蝗虫”!这件事被研究者炒得沸沸扬扬,几乎成为证明黛玉尖酸刻薄的有力证据,甚至被看为是她道德上一个抹不掉的污点。
剪纸《黛玉葬花》
按说一个临时来贾府串门的乡下老妪,应该与黛玉几乎没有任何关系,黛玉如何会有兴趣去讥讽她呢?
黛玉第一次嘲讽刘姥姥,是在第四十一回。当时贾母率众人在大观园游览,其间听府中的戏班子演奏,“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看到刘姥姥忘乎所以的举止,向黛玉笑着说:“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便讥讽说:“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引得众人发笑。
在将刘姥姥说成是“母蝗虫”之前,黛玉先把她比作了“牛”。这大概是因为之前吃饭时,刘姥姥向众人宣称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自称“食量大似牛”,不过只是一个比方、一个笑话而已,她并非真的就食量如牛。而黛玉将其比作“牛”,与刘姥姥自称为牛,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挖苦、嘲笑的意味显而易见。
中非邮票《刘姥姥进大观园》
“食量大似牛”的顺口溜,大约是刘姥姥现场即兴编的,但刘姥姥这样表演,却是凤姐和鸳鸯策划、授意和导演的。说个笑话哄贾母开心,素来是凤姐的必修课,即使刘姥姥不来贾府,这类把戏也在不断地上演着,只是凤姐翻来覆去地耍嘴皮子,时间久了,也就没有多少新鲜感,还会让贾母产生审美疲劳。
现在刘姥姥来了,她如同一位天生的小品演员,具有逗贾母开怀大笑的潜力,于是凤姐便抓住这个机会,亲自导演了一场“精彩”的滑稽剧。凤姐、鸳鸯这样做,目的并不是要刻意捉弄刘姥姥,故意糟蹋她这个乡下穷婆子,而只是为了让贾母开心,其中并不包含什么险恶的用心。
宴会结束后,凤姐特意向刘姥姥说:“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鸳鸯也说:“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可见凤姐、鸳鸯是尊重刘姥姥的,还担心她们的恶作剧行为,会让刘姥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专门作了解释和道歉。
邮票《刘姥姥见凤姐》
一些研究者认为,刘姥姥为了逢迎巴结贾府主子,甘为小丑作出十分拙劣的表演,完全是自轻自贱,这其实既不符合刘姥姥的本意,也不符合书中的实际描写。
刘姥姥的表现和表演,的确有一些可笑和愚蠢的成分,但这其实是根据演戏的需要而装出来的,并非她真的就是那样傻。可以说,刘姥姥在宴席上的种种令人发笑的表现,都是为了演好凤姐、鸳鸯导演的滑稽剧而故意装出来的,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看出其中的端倪,而不会反感或讥笑刘姥姥的表演。
但一向聪明过人的黛玉,却偏偏看不出这一切都是在演戏,也许是她讨厌刘姥姥的吃相,也许是她不喜欢她的表演等等,总之,她随口说出了一个典故,将刘姥姥比作“牛”,引得众人哄笑。黛玉讥讽刘姥姥,口气中的确含有轻蔑、嘲笑的意味,说她鄙视劳动人民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说她尖酸刻薄还是大致不错的。
电视剧《刘姥姥外传》
如果黛玉到此为止也就罢了,读者可以看为是她的个性使然,不会去在意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问题,但之后她又进一步将刘姥姥称为“母蝗虫”,这就不能不令人诧异和深究了。
第四十二回,写惜春因贾母要她画大观园,便向李纨提出要请一年假,暂时不参加诗社的活动,于是李纨便请黛玉和宝钗一起到她那里,与诸位姊妹商议,其间,黛玉又一次将讥讽的矛头对准刘姥姥。
刘姥姥已经离开荣府回家了,黛玉还不放过刘姥姥,还要在与姊妹们说笑时,进而讥讽她为“母蝗虫”,并且有些恶作剧地叮嘱惜春,一定把“母蝗虫”画进画里,甚至起名叫《携蝗大嚼图》。
黛玉对刘姥姥这样穷追不舍、肆意攻击,不像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只将其归结为说话尖酸刻薄,恐怕也很难令人信服。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不妨作一些深入的分析。
电视剧《红楼梦》中陈晓旭饰演林黛玉
黛玉质疑刘姥姥说:“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实在有些令人不解。刘姥姥是贾府的亲戚,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只要王夫人、王熙凤认可就行了,如何轮得到黛玉去提出质疑呢?哪怕由探春、贾环或惜春去质疑,也还说得过去啊!
试想,黛玉自己其实就是贾府的亲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并非贾府的“正经主子”,因而,质疑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完全不是她应该去操心的事。
至于刘姥姥到贾府来,是否如同蝗虫一样大吃大嚼,或者拿走了贾府多少东西等等,同样也不是黛玉应该去管的事。只要贾母愿意、凤姐喜欢,刘姥姥吃了什么拿了什么,都与黛玉毫不相干,她何必去计较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呢!
进一步来说,将刘姥姥比喻成蝗虫,不光是尖酸刻薄,还有些失之厚道。刘姥姥到贾府打秋风,也是出于生活所迫,她希望得到贾府的接济,既没有狮子大张口,也没有为了得到施舍而不择手段,贾府需要她哄老太太开心,她也不过是客随主便而已。
连环画《刘姥姥进大观园》
就算她在宴席上大吃大嚼,或者得到贾府众人的馈赠,对于贾府来说都是微不足道,并不构成什么灾难性的后果,因而黛玉将其比成“母蝗虫”,实在有些过分。
其实,贾府中的许多人,上至贾母、王夫人这些主子,下至平儿、鸳鸯这些下人,对于刘姥姥都是非常同情的,并没有什么嫌贫爱富的想法,相信贾府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看不起她吃饭时的滑稽表演。
黛玉不喜欢刘姥姥的表演不是错,对她缺乏同情心也可以,但犯不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讥讽她,拿她心中的隐痛寻开心,这样便对刘姥姥的人格构成伤害,因而黛玉给人留下了缺乏道德感的印象。
分析至此,读者可能会问,一向对身外之事漠不关心的黛玉,为什么会忽然对刘姥姥妄加评论、出言不逊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去写黛玉呢?
笔者以为,黛玉之所以会讥讽刘姥姥,潜意识里有可能是将自己跟刘姥姥作了比较。刘姥姥是贾府的亲戚,黛玉也是贾府的亲戚,俩人的背景、处境有某种相通之处,刘姥姥需要贾府的救济,黛玉需要贾府日常的供给,也就是俩人都有求于贾府。
不同的是,黛玉认为刘姥姥为了获得施舍,不惜让贾府上下以捉弄取笑她为能事,而她对这种做法却是不屑的,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会为获得优厚待遇而牺牲自尊。因而她从内心瞧不起刘姥姥的做法,认为她人穷志短,没有骨气,所以便对她报以蔑视和嘲笑。
只是黛玉讥讽刘姥姥是“牛”、是“母蝗虫”,却是十分不恰当的,除了给人留下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印象外,并没有击中问题的要害。
而作者这样去写黛玉,用意大约在于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或者说写出人物的另一面,获得超越平常、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大型曲剧《刘姥姥进大观园》海报
按常情,黛玉的处境与刘姥姥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最应该同情而不会讥讽刘姥姥的,应该就是她林黛玉了,然而生活从来就是这样吊诡,按常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偏偏就这样奇怪地发生了。
黛玉对刘姥姥不仅是嘲笑、挖苦,还有对她人格的侮辱和名誉的伤害,虽然不用上纲上线,说她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歧视,是反映了她的地主阶级的立场,但黛玉用语言暴力攻击一个乡下穷婆子,还是很难让人理解和原谅的。
这就是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深刻之处,他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乍一看似乎不合常理,细一想又确实在情理之中。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非同寻常的缺点或不足,黛玉的形象才格外显得真实和生动,才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