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GPS PPK测量技术,如何作业并解算?
PPK(postprocessed kinematic)测量技术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事后差分的GNSS定位技术,属于动态后处理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动态初始化OTF(On The Flying)可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外业测量时观测10s至30s就可以解算出厘米级的空间三维坐标,与RTK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测量技术不同,PPK测量时在移动站和基准站之间不需要建立实时通讯链接,而是在外业观测结束以后,对移动站与基准站GNSS接收机所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事后处理,从而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PPK测量技术与RTK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PPK系统也是由基准站和移动站组成,但测量主要由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组成。正常RTK测量时,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差分数据传输需要通过数据链来传输,数据链传输一般是通过电台和网络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山区或者网络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就没有办法接收到差分信号,从而影响RTK作业效率。这个时候PPK测量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胜任,PPK测量不需要数据通讯,作业半径可以达到70-80公里以上。在RTK受到限制的区域也能利用GPS进行动态测量,是RTK测量的重要补充方式。
基准站也可以是CORS系统,移动站只要在CORS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即可进行PPK作业并解算。
01
架设基准站
把基站架设在控制点上,调成静态模式,接着整平对中,并且量取仪器高度。做好前面的工作后开始静态测量。
02
移动站操作
打开移动站接收机,进入工程之星软件主菜单,点击“测量”——“PPK测量”。
03
数据导出
04
内业静态处理(SGO)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