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③

范坝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碧口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刘家坪乡,西北接尚德镇,北接玉垒乡,距文县县城100千米,区域总面积489.2平方千米。范坝镇地势山高坡陡、沟梁纵横;主要山脉有摩天岭、团包、哑巴咀,境内最高峰团包位于甘川交界处,海拔2702米;最低点海拔700米。至2020年6月,范坝镇下辖22个行政村:竹元村、河口村、行家村、关子村、渭沟村、陈家村、董家村、银厂村、严家村、王家村、草坝村、枣树村、白皂村、对树村、高桥村、坪上村、店坝村、红林村、正沟村、前山村、交流村、柏元村,镇人民政府驻严家村田家湾。至2018年末,范坝镇户籍人口为11116人。境内属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珙桐、红豆杉、银杏、水杉、香果等珍稀保护树种。范坝镇境内河道属于长江流域,主要有白龙江、让水河,其中白龙江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占10%,让水河流域面积437平方千米,占90%,河流总长度43.2千米,河网密度0.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让水河,从柏元村长岸坡至碧口水库,流经境内柏元、交流、店坝、白皂、草坝、严家坝、陈家坝、渭沟、衡家湾,长12.2千米,流域面积437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西沟、正沟、东沟、胡顺沟、黑阴沟、银厂沟、关子沟等。2018年12月,范坝镇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范坝镇溯源::范坝地区让水河域开发较早。据史书记载因三国文化之邓艾伐蜀,于《三国志·魏书》有言: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陈寿说得再清楚不过,“艾自阴平道”,不是“阴平县”。我们有理由说,指的是从文县走广元的大道之间某一段,再行无人之地的(注:“再行无人之地”正是文县翻摩天岭从青溪以上入左担山的路)。说这是邓艾伐蜀道,是准确的,统冠:“阴平古道”,显然不确切。时值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3年)蜀,炎兴元年。《通志》载:摩天岭又称眚塘岭。在宋代孝宗(1163一1189) 年间,正式开发国道商通旅。也是最大茶马古道,可通四川江油,南部等地。往来人们更多,迁入居住的也多了,故以姓氏家族群居,有了范家坝、范家山、严家坝、王家坝、高家磨、衡家湾等等,明未清初尤盛。范家坝,以范姓大家而名,请代己有逄场(赶集)记载。《甘肃建置志》载:每月逢二、五、八为乡镇集市。清代,以柏元,梧桐乡合称,中华民国时,以柏元乡、梧桐乡。1947年归玉垒乡辖。1949年解放后,设范坝、河口、冯家、柏元、店坝五乡,由碧口区辖。1955年6月,合并区乡,柏元、冯家2乡并入范坝乡,由玉垒区管辖。1958年12月,建立人民公社为碧口人民公社,在辖范坝乡、店坝乡等。1961年8月,划小公社,建范坝、店坝公社,由碧口区辖。1970年10月,因修碧口水电站,范坝公社驻地被淹没,遂迁至严家村田家湾。1983年11月,范坝公社改乡,店坝公社改乡。2004年4月,范坝、店坝2乡合并为范坝乡。2016年,范坝乡撤乡设镇,改为范坝镇。至今。

范坝镇名胜:1,摩天岭位于甘肃省南部的文县与四川省北部的青川县交界处。穿越摩天岭有著名的“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所以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在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在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率领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清《通志》称青塘岭。2,金丝猴:金丝猴与国宝大熊猫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是甘肃的特产,是陇塬的瑰宝。据1982年珍贵动物普查,全省2,159只金丝猴主要分布在陇南的文县等地。金丝猴形瘦而壮实,背部有金黄色的长毛故得名“金丝猴”。当地人也叫:线猴、金线绒、仰鼻猴、蓝面猴,古时人称“狖”等等。此猴属灵长目,猴科,金丝猴线绒毛最长可达23厘米,脸形较圆,吻部隆突,面盘靛蓝、鼻孔上翅,眼周白色,尾巴与体长几乎相等。金丝猴的珍奇,诗人早有赞叹。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有歌,宋代大诗人文同为文州金丝猴赋诗曰:《寄夏文州谢金线狨皮》天地生奇兽, 朝廷近宠臣。 覆鞍须用此, 投网为何人。梨栗恩虽厚, 云山梦想频。 烦君远相赠, 时为一沾巾。《寄夏文州左藏佾》  翩翩贵公子,佳誉本能文。大第辞京辇,高旌拥塞云。(劝农唐刺史,养士汉将军。莫刻和戎誓,朝廷立功勋。)1958年店坝办起金丝猴厂捕善百余金丝猴,送京城部分,后因猴群死亡,不了了知。3,名胜还有:摩天岭脚下《邓艾入川碑》;摩天岭古战场遺址;柏元古墓;严家坝古寺;店坝韩家老爷坟,范坝镇新街等。4,古树:范坝李家山,山银杏,雄性,树20米,圍4点7米。寇幅188平米。千年古树。范坝,黑阴沟扇子排一株60牟生麦吊杉,胸径26厘米,高20米,(包包麦吊子)珍稀树种。

(0)

相关推荐

  • 同样是鱼鳞坝,有的火爆,有的关闭,有的藏在深山无人去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新路村鱼鳞坝.余姚市陆埠镇鱼鳞坝,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岩下蒋鱼鳞坝,绍兴市新昌县羽林街道丁家园村阶梯瀑布,湖州市吴兴区康山街道东山村鱼鳞坝,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华家垫村.建德市三 ...

  • 铁楼乡

    铁楼乡是甘肃省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 ...

  • 写给自己的报告

    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报告 日记本上的诗,这么与时情相符:"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她枫叶白人头."这个寒气来到枫叶变红的深秋,又一次陷入新冠肺炎逼近的愁绪之 ...

  • 临江镇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⑤

    ​临江镇溯源一地名文化⑤刚刚 阅读158临江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北部,东与武都区相邻,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西邻桥头镇,北接梨坪镇,距文县县城89千米.区域总面积113.51平方千米 ...

  • 尖山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⑦

    ​馆长文县尖山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⑦前天 阅读80尖山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北部,东与口头坝乡相邻,南与尚德镇接壤,西南与城关镇相连,北与桥头镇.临江铺镇毗邻,距文县县城70千米,区域总 ...

  • 刘家坪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⑥

    ​文县刘家坪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⑥ 前天 阅读89 刘家坪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邻范坝镇,南接四川省青川县,西接丹堡镇,北靠尚德镇,距文县县城58千米,区域总面积343.41平方 ...

  • 铁楼乡名溯源一地名文化

    概      况 铁楼藏族乡,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东西 ...

  •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馆长 文县尚德镇名溯源一地名人文10 08-26 阅读368 尚德镇,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东接玉垒乡,南接丹堡镇.刘家坪乡.范坝乡,西接城关镇,北接尖山乡.口头坝乡,区域总面积2 ...

  •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地名文化②

    ​千年名乡玉垒溯源一一地名文化② 02-18 阅读299 玉垒乡,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地处文县东南部,碧口水库上游,东连碧口镇,南接范坝镇,西依尚德镇,距文县县城46千米,区域总面积230.69平 ...

  • 【地名故事】香溪镇因范浚而名

    香溪镇因范浚而名 香溪镇历史悠久,其名因宋代出了一个大理学家,名叫范浚,人称香溪先生,有范香溪之称. 范氏自唐末范思德起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28世中,科举题名者有104人之多.其中进士20人. ...

  • 市政协督查调研西和县《陇南名村名镇名称溯源》文史资料征编工作

    6月3日,市政协副主席杨春洲深入我县督查调研<陇南名村名镇名称溯源>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县政协主席年高龄.副主席王忠.张惠.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晓荣,县政协文史学习委.民政局.住建局.文广体 ...

  • 市政协副主席杨春洲深入徽县指导督查名村名镇名称溯源工作

    6月4日,市政协副主席杨春洲.文史委主任曾淼深入徽县指导督查名村名镇名称溯源工作,徽县政协副主席刘亚宗.文史委主任杜海潮一同参加. 在徽县栗川镇,杨春洲一行实地察看了栗亭村古井.石碑.杜公村杜甫草堂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