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书和刷一套题应该选哪个

每一次和弯弯来图书馆,在这里看见的大多数人,其实是来上自习的,到这里来看馆里的书的人,应该是少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环境好,学习的氛围浓。

也和弯弯讲,我们到图书馆,也是要刷一些题的,因为,应试这个事情,目前来看,是无法躲过的,因为要大面积的公平选择人才,可能这是必需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是要考试的。

那么刷一定的题,可能就是解决应试的必然,可能是因为这些题难度有一些高,所以弯弯刷一刷就刷不动了(省内名校中考题),这时就跑去找本书来看,有时候,看完这本,还回去的时候,又找来下一本,要是在馆里没有看完,就借回家接着看。

昨天晚上,和弯弯讲起,和她24小时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到今年九月,她去上初中,就要结束了,希望她在这一段时间内,能够把自己修炼到:当她坐在教室里的时候,可以选择性的听老师讲课,感觉有意思就听听,觉得没有意思,就看自己的参考书好了。要知道,现在中学课本简化到了无趣、无味的地步,而且薄薄的一小本,就要讲半年,听起来当然就会是这样子的感觉。那么上课的时候,看相关课程的参考书,老师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吧。当然了,谁知道呢,到时候再看情况吧。我和弯弯讲,咱不是老师的孩子,所以,老师在咱不影响其它孩子的情况下,是不会对自己管得像自己孩子一样严格的。最不济,老师是无法知道咱脑子里在想啥吧,不让看参考书,咱可以做白日梦,在脑子里跑咱自己的想法总是可以的。

这就是我虽然看见弯弯刷一会题,就不愿意再刷了,跑去找书来看,却也不焦虑的原因。一本书,只要她愿意看,喜欢看,就一定比刷一套题让她得到更加多的认识,同时让她的眼界更加的开阔,要知道任何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或者一群编者一生的经验和知识的结晶。一套题呢,刷出来,也就是熟悉了一下课本上那些知识点,这些东西,对于中学生来讲大多数都是几百年前的认知了,当然了也有一些知识新一点,百年前的数学可能都是大学才学的了,三百年前的物理中学的孩子同样才学一点点。要是不为了那什么择校考试,我才不会给她弄来这些中考题呢,因为中考已经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了。花这些时间来看书对弯弯来讲要重要得多。

其实对任何孩子来讲,何尝不是呢,大家都在讲教育的内卷,也就是把大量的精力耗在了不必要的精致上,从做题上来讲,就是在不超纲的情况下,把题弄得烧脑。要是孩子不跟上别的孩子一同刷题,就一定会比别人慢,或者对于相同的题来讲,就会得到比较低的分数。在白热化的竞争之下,要是得不到高的考试分数,就上不了好的大学。用现在家长的说法就是,没有好的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工作。

但是,是这样子的吗,可以去统计一下,那些无论是科学还是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物们,他们真的是因为刷题然后成绩好,考了好学校,然后就有现在的结果吗。

敢于确定的是,就是有,也是极少数。用诺奖得主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从小没有兴趣,就一定不会终其一生在一个事情上充满激情的投入精力,没有这样的持续深入,就一定不会有开创性的成果。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会在高精尖和基础学科上(诺奖、菲奖)和别人差距那么大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可能是扩大知识面,在研究生之前就是多阅读,多增加通识方面的认知,有条件的话,多去实践与体验这些通识教育所需要认知的事物。

当进入研究生,博士阶段的时候,这时,可能就远非那些刷了上万套题,两眼带个大眼镜儿的孩子能够理解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