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讲究
陈鸣远的紫砂作品也是相当丰富的,除却馆藏于博物馆的大作,近年来出现在拍卖场上的作品价格均不低。这也是我最 后想说的,大家千万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的搞收藏!否则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鸣远出身紫砂世家,其父陈子畦,是制壶名匠。据龚心剑(1870—1949年)[5]考证,陈鸣远的外祖父就是时大彬的弟 子蒋伯荂(时英)。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学渊源,陈鸣远在紫砂艺术上的杰出贡献,让他声名远播,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还未满四十岁的时候,他就被破例列入《宜兴县志》,载曰﹕“陈远字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沉士良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图一)通常撰修地方县志为免受人情、权势左右,都需秉持“生人不立传、以本籍人士为主、必须信而有徵”这些大原则,但陈鸣远既善于陶艺创作,又是具备高等学厉的文才,堪称“文武双全”,远非泛泛陶工之属,因而得以在中年就被“陶都”的县志破格收录。
陈鸣远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 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 越功勋。
《阳羡名陶录》谓陈鸣远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传世紫砂器中,有“远”、“陈鸣远”及“寉邨”等款识。归纳起来,较大件的作品如紫砂壶、各式水洗、水盂及部分像生器,署“陈鸣远”、“鸣远”等款识;小件作品如藕片、筍、花生等等,有不少署“寉邨”款。前面署“陈鸣远”或“鸣远”款自然不会有问题,但后一类则使人疑惑了。因为,文献中只有“鹤峰”一号,并无“寉邨”。但是观之其“寉邨”款作品,皆是精妙绝伦十分逼真,若无高超的技巧很难完成。而以上种种无不为云藏深处的陈鸣远身世更添了一丝神秘的传奇色彩。
陈鸣远传器不多,但陈鸣远的作品却为数不少,多为后人仿制。今天知道的有不少鸣远款的紫砂作品为蒋彦亭所仿,裴石民也曾获得“鸣远第 二”的称号。
陈鸣远一代紫砂巨匠,花货宗师,技艺绝伦,陈鸣远花器、光器砂壶、文房器物等常见,筋纹器则很少见,今天我们就来看陈鸣远馆藏级筋纹传器,感悟一代宗师的千古匠心。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 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