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的影片密码,你看懂了吗?
文/帅帅
一
西谚有云:you are what you read.就是说,你读什么(书),你就是什么(人)或者译作“人如其读”。同类的谚语还有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 are what you say……那是不是可以同理可推,You are what you direct,人如其导。
无论是《厨子戏子痞子》,还是《老炮》,亦或是《八佰》《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在这些影片中,我能读出管虎导演的赤子情怀和对革命先辈的致敬。看到这部影片是管虎监制,于情怀也好,于信任也罢,我买下了《革命者》的影票,试图再去读懂一些东西。
二
影片开场便是从1983年讲起,在北京西郊公墓,一群人挖出了深埋于地下的墓碑,此时影片一直是黑白影像,直到他们中的一个人拿起朱砂笔开始在墓碑上描红,影片才显现出颜色,但是一场雨又把刚写好的字冲刷了下来,红色的雨水像极了血水……镜头语言在暗示:一个是革命者所处的年代极其凶险,即便是牺牲后都不能立碑;一个暗示了革命者们经历了残酷的刑罚和折磨,最终付出了血肉的代价。
当李大钊从矿井中出来的时候,煤炭工人的矿灯聚集在一起,象征了未来的革命趋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独秀在发放传单时,镜头在卓别林的海报A dog’s life上停留了一下,这也是在暗喻那个年代人们过着“悲惨生活”(A dog’s life本意即为悲惨生活);蒋介石听戏时,一个人用手在桌面上打节拍,旁边一个人用手按下了正在打节拍的手,寓意是蒋介石独断专行,不容有其他声音和意见;京剧演员上场前保卫人员要进行搜身,更是说明了那个年代的紧张氛围,同时也暗喻着很多人反对仇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京剧演员在唱戏间送上了象征权力的大印,此时天色一点点暗淡下去,寓意着蒋介石掌权后中国走向更黑暗的社会。李大钊号召工人阶级革命后,出现了一组齿轮咬合带动的画面,也是寓意有了革命者的带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会传染带动,直至改变原来的状态!
影片中,有一处是李大钊与青年毛泽东的对话,此时的背景是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像极了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的政党正如旭日东升,光明普照大地,驱散了一切黑暗;也正是阳光普照后,青松上的积雪开始消融落地,一切焕发了新的生机。李大钊激动地说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此时镜头一转,建国的场景,新中国的场景,人群中红色旗帜漫天飘扬,一片胜利的景象。这样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人破防,泪水不受控制地流出。记得在《厨子戏子痞子》影片中,也有这样手法的运用:看似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到影片结尾,既出现几位演员现身说法,又出现片中人物原型的解释,朴树演唱的《送别》别有一番味道……当时因为流泪,在影院久久不愿离去。《金刚川》中同样是在朝鲜战场战争的场面,因为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尽量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可最后还是被突然转折的镜头,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的场面所破防,前面所有控制的情绪在这一刻化作泪水喷薄而出。看过的影片很多,可是让自己流泪的影片才印象深刻。影片最后,少年李大钊驾驶着蒸汽火车,在暗夜中踏上征程。这何尝不是他短暂人生的一种写照?生于黑暗的旧社会,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未来,他积极寻求真理信仰,并努力带动人民一起闹革命谋幸福。影片中诸如此类的镜头有很多,是可以多次观看反复揣度的。
三
影片在光影间游走影片在光影之间熟练地游走:在狱中打在李大钊脸上的光;他借着光用手做出飞翔的小鸟;他和狱警在探照灯中进行对话;以及黑暗中带着白色蒸汽呼啸而至的火车,一帧帧一幕幕都是可以拿来当做摄影作品。影片中的音乐又是恰逢其时的出现,或高昂或低沉,更能帮助观众进入到观影的情绪中去。
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张颂文老师所饰演的特别有真实感,看了幕后花絮,他为了在镜头面前呈现出真实,就自己在地上打滚,把身上弄出灰土感;为了表现出瘸腿,就在鞋子里放了一个小石子;为了表现出绞刑的坠感,把自己的脖子都勒红了……其他演员,比如杜奕衡演出了狱警凶恶和残忍;韩庚演出了蒋介石的阴险和狡诈……好的电影就是靠着这些一点一滴的真实累积出来,让观众有代入感的。
总之,《革命者》是一部有着美感和多重寓意的红色影片,相信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