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箍咒的那些趣事儿》

给你金箍棒是希望你勇敢去拼去闯

送你紧箍咒是让你晓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阅读者:陈俞安)

(阅读者:施昌源)

【我的思考】: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 成大道

斗罢艰险 又出发 又出发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每逢假期,电视里响着就是这首经典老歌。可以说,一部《西游记》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可是再次面对新教材,再次面对这部经典名著,面对学生这份摘抄“关于紧箍咒的秘密”解读,我恍然发现自己教了这么多年书,说了这么多年阅读名著,好像都是空白的。没想到,真正去整本书阅读,还可以读的这么有趣儿。

紧箍和如意金箍棒都有一个“箍”字,如意金箍棒代表着自由,力量的释放,而紧箍代表着力量的制约,社会规范。

紧箍是帮助孙悟空成长的一种外在力量,没有这种外在力量,孙悟空就无法成为斗战胜佛。当他经过一路的磨练,心志足够强大时,已经不需要外在力量去约束了,于是紧箍也就自动消失了。

说起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唐僧念紧箍咒的次数并不多。第一次,就是刚刚受孙悟空做徒弟的时候,悟空不听劝告,观音菩萨就送了唐僧那顶帽子和经文,这是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念了两次;第四次,唐僧他们遇到打劫的了,孙悟空打死那么多的强盗,唐僧又念了;最后一次是六耳猕猴变成和孙悟空一模一样,唐僧就念紧箍咒区分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最烦唐僧念紧箍咒,老觉得他没大能耐,只会不分清白乱念紧箍咒,心里老替悟空报不平。可是,现在再读名著,觉得紧箍咒对悟空太必要了。最终孙悟空成功取到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因为不光是孙悟空最得力的武器金箍棒。

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不可谓不华丽;可大可小,有诸多变化,“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不可谓不神奇。

可是如果没有了紧箍咒的约束,金箍棒不但可以打妖怪,也可以打唐僧。那么孙悟空御用停留在妖猴阶段,永远被人当弼马温使唤。

因为心中有了紧箍咒。每一次想挥动金箍棒之前,就先想想可不可,师傅会不会念紧箍咒。紧箍咒箍在他的头上,是非观念在悟空的心中越来越明确。所以,他才可以不必时时受紧箍咒之苦。

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无聊又艰险,难免坚持不下来,紧箍咒可以解决意志力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当前的教育,我们的学生,学生们常说自己要努力学习,可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又有几人呢?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使自己去静心学习。在生活中,父母的教诲,老师的督促就是孩子们的紧箍。教育是反反复复的事,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有着共同的人性弱点。立志很容易,但要实践达成,必要艰辛付出。你靠自己的心志不能坚持时,那就得靠强有力的外界力量。当你心志足够强大,能够自我约束时,就不需要紧箍了,只有戴上箍子的不自由,才有去掉箍子的自由。

这也让我想起当前的社会,紧箍咒就是道德,就是文明的规则。正因为道德的约束,孙悟空才成了佛。让道德和规则成为我们自己的紧箍咒,是每一个现代文明人都需要的,只是紧箍咒的松紧不同。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往好里修,还是坏里修,这是我们自个的选择。虽然《西游记》说的是三藏取经的故事,但是其中渗透的人生道理确实深刻。

因此,凡成功者,手上有本领,心中有规则,坚定的做个行者。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像悟空一样,成圣封佛,成为最好的自己。

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