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外教的大爱情怀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
01
约翰是我在省师范大学进修期间认识的—位来自美国华盛顿的洋外教,三年前,约翰和妻子玛丽被美国政府批准自愿到中国扶贫支教,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山东——一个美丽的家家垂柳、户户泉水的东部城市。
约翰的美式英语讲得很慢,又很标准,只要你稍微用点心,一定能和他做简单的交流。一堂堂口语课,经常被约翰变成 “演讲与辩论”课。
每个学生轮流上台用英语演讲,或者结成小组,就一个时事话题展开辩论。
课堂上遇到学生一个单词的发音不标准,约翰能够不厌其烦地纠正好几遍,夸张的表情和逼真的动作经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约翰经常笑眯眯地望着大家,虽然有时候他并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时间久了,同学们逐渐认同了约翰的教学方式。每当满头银发的约翰步履轻快、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同学们总是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总是围着他问长问短,他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这种无拘无束像朋友一样亲密相处的教学模式让约翰和同学们很快打成一片。
约翰备课非常认真,连外语学院的几位中国教授都自叹弗如。每次上口语课他总是背来一大摞资料,事先准备很多教具、图片,教学中利用各种身体语言,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有时他还背着笨重的收录机,不辞辛苦地从一楼爬到七楼的教室。每次上约翰的口语课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同学们总是意犹未尽。
约翰的教学模式和中国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中籍教师更多注重于自己讲授和引导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课堂上经常是老师一人在讲台上演讲,台下鸦雀无声。
约翰喜欢将西方的思维方式展现给学生,他说这是年轻人融入世界的必要训练。
约翰一直不习惯教室里的讲台,不喜欢站在讲桌后面授课,他喜欢坐到我们中间,讲到激动处,甚至会以课桌为椅子。
有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在课堂上特别安静,不敢说,不敢讲,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约翰总是尽其所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和他一起在教室里疯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老师严厉的课堂教学,对约翰这种无拘无束的西方教学方式充满了惊奇和新鲜。
一次口语课,约翰和同学们商量把教室搬到植物园去。同学们雀跃欢呼,纷纷投赞成票。没想到却遭到了班主任的反对,怕他带同学们到外面不安全,活动范围尽量别出校园。约翰很失望,他耸耸肩,摊开双手做了一个很无奈的动作。
约翰教同学们英语,同时也向同学们学习汉语。来到中国三年了,从一个汉语盲到简单的汉语会话,约翰成了半个“中国通”。
外培中心组织会餐,席间,一位同学向约翰介绍他的爱人:“这是我媳妇!”约翰惊讶地瞪大眼睛:“师傅,出租车师傅?”
旁边一位中国老师赶紧站出来更正:“媳妇是中国男人对妻子的俗称,不是师傅。”约翰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小学生的表情,他不好意思地用手遮住脸:“错了,师傅就是师傅,不是媳妇!”
几位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办好手续打算提前离校,一天中午,他们特地邀请约翰吃饭,正好约翰下午两点半有一堂口语课。
时针指向两点,几位同学意犹未尽,还不肯散去。约翰起身,向大家致歉:“Sorry,我要上工了。”一位同学笑道:“约翰,上班不是上工。”
约翰总是把汉语瞎掰,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他只记汉字的发音,记不住字形与声调,每次踫到同音字或者发音相近的字他都不知如何区分,闹出过不少笑话。
约翰的腰椎不太好,逢阴雨天气,他就腰疼,他已经年近古稀,像他这样年纪的中国老人早已经在家安度晚年,侍花弄草,而他还奔波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和他喜欢的学生待在一起。
02
在美国华盛顿,约翰和玛丽有一儿一女,都已经参加工作,也都非常支持他们在中国的工作。
早在美国的时候,他们就资助了一位中国男孩。现在约翰夫妇在中国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全家的合影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约翰最早资助的那位中国男孩李明当初是一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现在李明已经是某知名外语培训机构的一位讲师。
他一直喊约翰“爸爸”,一有空闲,约翰就和李明在微信上用英语聊天。李明的英语非常优秀,他糅合了中西方英语的精华,不但自己学得扎实,教学也别具特色。
约翰的另外两个中国儿子一个正在读高中,一个正在读初中,女儿Sunny是最小的一个,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每年寒暑假,约翰总是把孩子们接到家里,带他们一起出去旅游。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约翰最喜欢向客人介绍满满一屋子宝贝们的照片,房间的门上、冰箱上都贴着他和中国儿女的合影。
约翰喜欢孩子,尤其是这几个中国孩子的语言天赋都很好,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约翰每月按时资助孩子们一些书本费和生活费,还兼职给孩子们做口语辅导。
Sunny原来是个内向的害羞的小姑娘,约翰在一次旅行途经一所山区小学的时候,发现了Sunny,整所学校里只有Sunny会说几句英语,约翰问她,跟谁学的英语?Sunny告诉他,爸爸。
Sunny的爸爸因公去世,妈妈是下岗工人,由于家境贫困才带她转到这所收费低廉的乡村小学。自此约翰便担起教Sunny英语的责任,Sunny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和约翰待了整整一个暑假后,便成了一个英语通,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约翰和Sunny的妈妈商量,只要Sunny喜欢,将来由他负担Sunny出国留学的全部费用。
言谈中,我了解到约翰在中国支教不收报酬,他生活非常俭朴,不穿名牌,不讲排场。尽管他的住处是学校解决的星级涉外酒店,设施非常齐全,有些诸如微波炉、打印机之类他却很少用。
今年刚上三年级的Sunny说,约翰爸爸是个好爸爸,他对自己很抠门,在穿着上很节俭,可是对他们却很大方。三年来,每次她过生日都会收到“洋爸爸”精心给她准备的礼物。
约翰是一位热心肠的美国老人,一次他出门购物,出租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灯的时候,一位老太太上前乞讨,毫不介意周遭川流不息的车辆。
约翰匆匆忙忙地下车,扶老人到了路边人行道上,塞给老人一张100元的票子。连出租车师傅都冲他竖大拇指:这样的老外不多见!
约翰居住的酒店楼下有一个垃圾池,他经常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在垃圾池里扒拉,他和玛丽把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垃圾池旁边。
心地善良的约翰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保持着高度的同情和尊重。
约翰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候,总有些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主动上前搭讪。约翰猜想他们是想练习口语,所以他从来不拒绝他们。甚至有很多次他和那些年轻的学生一见如故,在公园里、商场里相谈甚欢,每每错过了回家吃饭的时间。
03
约翰的假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旅游事业,他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走遍中国。只要一有假期,约翰就背起背包去外地旅行,他出门旅行从来不跟旅行团,要么和玛丽自助游,要么约上几个驴友同行。
他喜欢用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去感悟每一处风景。
讲起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约翰兴奋地像个小孩子,他喜欢中国的美食,喜欢户外运动,喜欢少林功夫,觉得中国最美的风景在云南,最欣赏首都北京,因为北京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骨子里透着一种大家风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生活,约翰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还不够健全,汉语水平有限的约翰经常迷路,感觉自己像瞎子摸象一样。他希望中国尽快统一双语标识翻译,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欣赏中国文化。
约翰的影集中拍的更多的是一些天然的山山水水,他不仅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更推崇中国的山河原貌。我问他:“你的照片怎么都是风景?”他笑笑:“旅行拍的是风景,居家拍的才是家人。”
无须置疑,旅行让约翰近距离触摸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感受到她心跳的脉搏和温馨的气息。
热衷摄影、旅行、公益的约翰是个富有审美情趣、热爱生活,感情细腻的老人,这样可爱的性格决定了约翰喜欢做教师而且非常适合做教师。他表示,如果有可能,他将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下去。
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生活?当很多人在追求(American dream)美国梦,想挣更多的钱,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子的时候,来自大洋彼岸的约翰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能够按自己心里所想的去生活,不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吗?
作者简介:徐俊霞,媒体撰稿人,笔名:海风,微信公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一个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与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