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镇印象:过去莱阳县的“二衙”,如今莱西市的“副中心” 2024-04-30 06:46:42 姜山,是莱西市东南部的大镇。笔者曾去过那里三次,一次是在2017年,一次是在2019年,而最近一次就在上个月。 由于204国道修路施工,此次前往姜山镇的途中,导航也带着我们绕来绕去。不过,路虽然是绕了一些,但光景也额外多看了不少。跟2019年那次到姜山不同,这次我们在镇驻地以南看到了不少已经初具规模的建筑群,通过外面的牌子可以得知,它们大概是几所“青”字头的学校。 这几座学校的位置,大体处在姜山镇驻地和李权庄(原来也是乡镇驻地)之间,恰好将两者连接起来,构成了一大片城镇的框架。如此场面,跟笔者之前印象中的姜山镇大为不同,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 而在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笔者又看到了这样一块宣传牌:“发展新高地,魅力新城区。”原来,姜山镇在未来的定位已经不是“镇”,而是“城”了。回来之后查询资料,方知过去几年,媒体上早已有不少报道将姜山镇和“副中心”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往近处说,是莱西市的城市副中心;而往远处讲,也有青岛“次中心之一”的提法。“副”、“次”这两个字眼,用在姜山镇身上,也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这里作为莱阳县“二衙”的一段历史。而笔者在2017年第一次来到姜山时,主要目的就是探访这一点。在民国版《莱阳县志》的大事记当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移县丞驻姜山镇。”县丞相当于知县的副手,为县中的佐贰之官,通常大县才设。莱阳县丞起初与知县同驻城里,但因当时莱阳县辖区辽阔,为方便管理,于是分陕而治,将县丞驻地迁至姜山,统管周边钱粮等事务。对于这个迁到城外的县丞办公场所,民间一般称之为“二衙”。那么,在过去的莱阳县众多辖地当中,姜山镇又为何能被选作“二衙”呢?在古代,大凡能被选为衙门驻地的地方,要么是交通要冲之处,要么是人口辐辏之所。而在这两方面,姜山镇的优势也都很明显。 如今204国道在莱阳、莱西和即墨之间的路段,走向与清代莱阳县和即墨县之间的官道大致相同,姜山镇就位于两县交界处的孔道上,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大多要从此经过。此外,姜山镇周边无高山,村庄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二衙”设在此处,辐射范围也比较广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二衙”的定位是“大衙”(正堂)之辅佐,两者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事权重叠。而远离莱阳县城的姜山,这一点也符合。大概是综合以上因素考量,姜山才从清代莱阳县众多村镇中脱颖而出,成为“二衙”的驻地。从古到今,科技虽然几经更新换代,但区划治理的大体思路,却有明显的脉络相承。姜山在清代成为莱阳县“二衙”的那些优势,其实在今天也一定程度存在,只不过莱西单独建县之后,与之相对的城区,从城厢变成了水集。 当然,如今的“副中心”与古代的“二衙”相比,也有明显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来自外部的辐射影响。在清代,姜山设立“二衙”,只是莱阳县自己的“家务事”。而现今,姜山成为“副中心”,却并非莱西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反映的青岛整体的规划和辐射。姜山与即墨的华山唇齿相依,在即墨划区、华山成为蓝谷的背景下,青岛的影响力越过莱即边界向北面姜山镇辐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曾经的莱阳县“二衙”,正在发展中的莱西市“副中心”,未来的姜山镇还会是什么?令人期待。 赞 (0) 相关推荐 这些年,莱阳消失的八所高中 1969年莱阳每个公社都有一所高中,加莱阳一中(时称莱阳县中学),共25所高中 1981年25所高中调整为11所,保留了一中.二中(大夼).三中(沐浴店).四中(龙旺庄).五中(团旺).六中(穴坊). ... 胶东半岛朱氏源流略考——莱阳朱氏整修续编《宗系谱书》之序节选 鲁王文化,记录真实的历史 关注 鲁王文化 一起走近真实的大明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 胶东半岛朱氏源流略考 --整修续编<宗系谱书>之序 21世裔山东莱阳市中朱兰村 朱忠坤 2 ... 地铁17号线莱西段最新消息!可达胶州新机场!还要延伸至莱阳!?|姜山镇|莱西|地铁|青岛|莱阳 3月12日 中国政府采购网上一份 <莱西市交通运输局青岛至莱西轨道交通线路方案规划成交公告>文件 显示地铁17号线了大体框架 地铁17号线莱西段 线路长约 37.8km 设 6 座车站(其 ... 河北石家庄八字培训姜上分享穿山七十二龙分金大空亡 罗盘的一圈共有360度,以象征一年三百六十日,又将三百六十度分为二十四山,以此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每十五天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一年有七十二候,所以有七十二龙之形成就是以七十二候之 ... 清姜河畔的秘密—— 宝鸡益门二号春秋墓发掘记 益门二号墓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通道的关中出口处,秦岭山脉的茂密森林绵延至此.在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这座先秦墓中,出土大量的精美器物,仅黄金器达3公斤,尤以三把金柄铁剑最为璀璨夺目.墓葬所处位置.规格与出 ... 抗美援朝70周年特刊 刘义、王英、刘耀龙 | 回忆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绥化县战勤二大队 ..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组织担架队赴朝执行战勤任务.绥化县委遵照省委的指示组成了一支1300余人的担架支队,下设大队,中队和小队.副县长何有林同志任支队长兼政委,杨家武.张志任副支队长,刘义任支 ... 陕西省105个县,二十万人口以下的县,有多少个?十万人口呢 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排名 分区人口排名:全国全省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榆林 安康 商洛 排名 地区 常住人口 面积(km²) 1 [西安]雁塔区 138.53万 152 2 [西安] ... 清代莱阳县的“沽河口之战”,店埠周边百余名团勇阵亡 在清代,捻军曾两次进军胶东半岛.第一次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 自康熙初年于七反清失败之后,至咸丰之前,胶东半岛(登莱二府)大部分区域有近两百年的时间未经兵火.而捻军突然入境,不少州县都措手不 ... 老莱阳县有一支李姓人,在清代的官档中标注“原籍云南” 在胶东民间,明代"云南移民说"流传甚广.信者有之,疑者亦有之. 此前,笔者见过的一些"云南移民"说法,要么是口头流传,要么是私修族谱,总之很少有官方档案(指的是 ... 【行走在乾县】二、老裁缝 二.老裁缝 之所以叫做老裁缝,是因为现在还有从事裁缝业务的人,但是他们不叫裁缝,他们叫做设计师,他们的衣服也不是做给普通人穿的,而是为特定的人群.专门的对象服务的:他们所做的衣服无论你理解与否,都非常 ... 莱西姜山镇有个村叫“哈喇”,这个名字作何解释? 从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驻地出发,向北沿着省道213行驶,走到索兰村附近的时候,转向东面通往泽口集方向的一条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走不远,看到刘家埠子村时,就进入了姜山镇的地界. 刘家埠子村保存有一座清代的家 ...
姜山,是莱西市东南部的大镇。笔者曾去过那里三次,一次是在2017年,一次是在2019年,而最近一次就在上个月。 由于204国道修路施工,此次前往姜山镇的途中,导航也带着我们绕来绕去。不过,路虽然是绕了一些,但光景也额外多看了不少。跟2019年那次到姜山不同,这次我们在镇驻地以南看到了不少已经初具规模的建筑群,通过外面的牌子可以得知,它们大概是几所“青”字头的学校。 这几座学校的位置,大体处在姜山镇驻地和李权庄(原来也是乡镇驻地)之间,恰好将两者连接起来,构成了一大片城镇的框架。如此场面,跟笔者之前印象中的姜山镇大为不同,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 而在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笔者又看到了这样一块宣传牌:“发展新高地,魅力新城区。”原来,姜山镇在未来的定位已经不是“镇”,而是“城”了。回来之后查询资料,方知过去几年,媒体上早已有不少报道将姜山镇和“副中心”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往近处说,是莱西市的城市副中心;而往远处讲,也有青岛“次中心之一”的提法。“副”、“次”这两个字眼,用在姜山镇身上,也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这里作为莱阳县“二衙”的一段历史。而笔者在2017年第一次来到姜山时,主要目的就是探访这一点。在民国版《莱阳县志》的大事记当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移县丞驻姜山镇。”县丞相当于知县的副手,为县中的佐贰之官,通常大县才设。莱阳县丞起初与知县同驻城里,但因当时莱阳县辖区辽阔,为方便管理,于是分陕而治,将县丞驻地迁至姜山,统管周边钱粮等事务。对于这个迁到城外的县丞办公场所,民间一般称之为“二衙”。那么,在过去的莱阳县众多辖地当中,姜山镇又为何能被选作“二衙”呢?在古代,大凡能被选为衙门驻地的地方,要么是交通要冲之处,要么是人口辐辏之所。而在这两方面,姜山镇的优势也都很明显。 如今204国道在莱阳、莱西和即墨之间的路段,走向与清代莱阳县和即墨县之间的官道大致相同,姜山镇就位于两县交界处的孔道上,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大多要从此经过。此外,姜山镇周边无高山,村庄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二衙”设在此处,辐射范围也比较广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二衙”的定位是“大衙”(正堂)之辅佐,两者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事权重叠。而远离莱阳县城的姜山,这一点也符合。大概是综合以上因素考量,姜山才从清代莱阳县众多村镇中脱颖而出,成为“二衙”的驻地。从古到今,科技虽然几经更新换代,但区划治理的大体思路,却有明显的脉络相承。姜山在清代成为莱阳县“二衙”的那些优势,其实在今天也一定程度存在,只不过莱西单独建县之后,与之相对的城区,从城厢变成了水集。 当然,如今的“副中心”与古代的“二衙”相比,也有明显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来自外部的辐射影响。在清代,姜山设立“二衙”,只是莱阳县自己的“家务事”。而现今,姜山成为“副中心”,却并非莱西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反映的青岛整体的规划和辐射。姜山与即墨的华山唇齿相依,在即墨划区、华山成为蓝谷的背景下,青岛的影响力越过莱即边界向北面姜山镇辐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曾经的莱阳县“二衙”,正在发展中的莱西市“副中心”,未来的姜山镇还会是什么?令人期待。
姜山,是莱西市东南部的大镇。笔者曾去过那里三次,一次是在2017年,一次是在2019年,而最近一次就在上个月。 由于204国道修路施工,此次前往姜山镇的途中,导航也带着我们绕来绕去。不过,路虽然是绕了一些,但光景也额外多看了不少。跟2019年那次到姜山不同,这次我们在镇驻地以南看到了不少已经初具规模的建筑群,通过外面的牌子可以得知,它们大概是几所“青”字头的学校。 这几座学校的位置,大体处在姜山镇驻地和李权庄(原来也是乡镇驻地)之间,恰好将两者连接起来,构成了一大片城镇的框架。如此场面,跟笔者之前印象中的姜山镇大为不同,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 而在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笔者又看到了这样一块宣传牌:“发展新高地,魅力新城区。”原来,姜山镇在未来的定位已经不是“镇”,而是“城”了。回来之后查询资料,方知过去几年,媒体上早已有不少报道将姜山镇和“副中心”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往近处说,是莱西市的城市副中心;而往远处讲,也有青岛“次中心之一”的提法。“副”、“次”这两个字眼,用在姜山镇身上,也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这里作为莱阳县“二衙”的一段历史。而笔者在2017年第一次来到姜山时,主要目的就是探访这一点。在民国版《莱阳县志》的大事记当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移县丞驻姜山镇。”县丞相当于知县的副手,为县中的佐贰之官,通常大县才设。莱阳县丞起初与知县同驻城里,但因当时莱阳县辖区辽阔,为方便管理,于是分陕而治,将县丞驻地迁至姜山,统管周边钱粮等事务。对于这个迁到城外的县丞办公场所,民间一般称之为“二衙”。那么,在过去的莱阳县众多辖地当中,姜山镇又为何能被选作“二衙”呢?在古代,大凡能被选为衙门驻地的地方,要么是交通要冲之处,要么是人口辐辏之所。而在这两方面,姜山镇的优势也都很明显。 如今204国道在莱阳、莱西和即墨之间的路段,走向与清代莱阳县和即墨县之间的官道大致相同,姜山镇就位于两县交界处的孔道上,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大多要从此经过。此外,姜山镇周边无高山,村庄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二衙”设在此处,辐射范围也比较广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二衙”的定位是“大衙”(正堂)之辅佐,两者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事权重叠。而远离莱阳县城的姜山,这一点也符合。大概是综合以上因素考量,姜山才从清代莱阳县众多村镇中脱颖而出,成为“二衙”的驻地。从古到今,科技虽然几经更新换代,但区划治理的大体思路,却有明显的脉络相承。姜山在清代成为莱阳县“二衙”的那些优势,其实在今天也一定程度存在,只不过莱西单独建县之后,与之相对的城区,从城厢变成了水集。 当然,如今的“副中心”与古代的“二衙”相比,也有明显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来自外部的辐射影响。在清代,姜山设立“二衙”,只是莱阳县自己的“家务事”。而现今,姜山成为“副中心”,却并非莱西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反映的青岛整体的规划和辐射。姜山与即墨的华山唇齿相依,在即墨划区、华山成为蓝谷的背景下,青岛的影响力越过莱即边界向北面姜山镇辐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曾经的莱阳县“二衙”,正在发展中的莱西市“副中心”,未来的姜山镇还会是什么?令人期待。
由于204国道修路施工,此次前往姜山镇的途中,导航也带着我们绕来绕去。不过,路虽然是绕了一些,但光景也额外多看了不少。跟2019年那次到姜山不同,这次我们在镇驻地以南看到了不少已经初具规模的建筑群,通过外面的牌子可以得知,它们大概是几所“青”字头的学校。 这几座学校的位置,大体处在姜山镇驻地和李权庄(原来也是乡镇驻地)之间,恰好将两者连接起来,构成了一大片城镇的框架。如此场面,跟笔者之前印象中的姜山镇大为不同,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 而在经过一处十字路口时,笔者又看到了这样一块宣传牌:“发展新高地,魅力新城区。”原来,姜山镇在未来的定位已经不是“镇”,而是“城”了。回来之后查询资料,方知过去几年,媒体上早已有不少报道将姜山镇和“副中心”这个概念联系起来。往近处说,是莱西市的城市副中心;而往远处讲,也有青岛“次中心之一”的提法。“副”、“次”这两个字眼,用在姜山镇身上,也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这里作为莱阳县“二衙”的一段历史。而笔者在2017年第一次来到姜山时,主要目的就是探访这一点。在民国版《莱阳县志》的大事记当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移县丞驻姜山镇。”县丞相当于知县的副手,为县中的佐贰之官,通常大县才设。莱阳县丞起初与知县同驻城里,但因当时莱阳县辖区辽阔,为方便管理,于是分陕而治,将县丞驻地迁至姜山,统管周边钱粮等事务。对于这个迁到城外的县丞办公场所,民间一般称之为“二衙”。那么,在过去的莱阳县众多辖地当中,姜山镇又为何能被选作“二衙”呢?在古代,大凡能被选为衙门驻地的地方,要么是交通要冲之处,要么是人口辐辏之所。而在这两方面,姜山镇的优势也都很明显。 如今204国道在莱阳、莱西和即墨之间的路段,走向与清代莱阳县和即墨县之间的官道大致相同,姜山镇就位于两县交界处的孔道上,南来北往的行旅客商,大多要从此经过。此外,姜山镇周边无高山,村庄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二衙”设在此处,辐射范围也比较广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二衙”的定位是“大衙”(正堂)之辅佐,两者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事权重叠。而远离莱阳县城的姜山,这一点也符合。大概是综合以上因素考量,姜山才从清代莱阳县众多村镇中脱颖而出,成为“二衙”的驻地。从古到今,科技虽然几经更新换代,但区划治理的大体思路,却有明显的脉络相承。姜山在清代成为莱阳县“二衙”的那些优势,其实在今天也一定程度存在,只不过莱西单独建县之后,与之相对的城区,从城厢变成了水集。 当然,如今的“副中心”与古代的“二衙”相比,也有明显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来自外部的辐射影响。在清代,姜山设立“二衙”,只是莱阳县自己的“家务事”。而现今,姜山成为“副中心”,却并非莱西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反映的青岛整体的规划和辐射。姜山与即墨的华山唇齿相依,在即墨划区、华山成为蓝谷的背景下,青岛的影响力越过莱即边界向北面姜山镇辐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曾经的莱阳县“二衙”,正在发展中的莱西市“副中心”,未来的姜山镇还会是什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