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李则藩,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用药思路
一、育阴潜阳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体失濡,肝阴偏盛,虚阳上亢者。
临床表现:头昏头痛,眩晕频作,视物不清,耳鸣如蝉,面部颧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肢体发麻,舌质红,苍薄白或薄黄,亦可见舌红苔剥,脉弦细数等证候特征。
治疗思路:治法以育阴潜阳、滋水涵木,方选杞菊地黄汤合复脉汤化裁。
用药思路: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玄参、麦冬、阿胶、女贞子、旱莲草、钩藤、石决明、生牡蛎、怀牛膝等。
随证加减:若伴有木郁化火生风,风阳上扰者,佐以凉肝熄风,加用栀子、夏枯草、牡丹皮、黄芩、羚羊角粉等。
二、运脾泄浊法
适用范围:脾虚运迟,痰浊中阻证。病因病机:主要是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减少主食,忽视佐清淡、富于营养的原则,妄进高脂厚味,误补贻疾;或恣啖瓜果饮料,或过服苦寒药物,脾胃受伤,痰浊内生,浊脂害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或头重如裹如蒙,嗜睡纳少,倦怠肢麻,或下肢水肿,肠鸣漉漉,脘痞恶心,大便鹜溏,时吐痰涎、可见血脂增高,舌质黯淡,苔浊腻或白厚而润,脉濡缓或弦滑等。
治疗思路:治法以运脾分消,化痰泄浊,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加减。
用药思路:药用制半夏、茯苓、陈皮、天麻、苍术、白术、薏苡仁、石菖蒲、炙远志、厚朴花、白豆蔻、建曲等。
随证加减:偏热者加黄连、黄芩、竹茹;偏寒者加桂枝、炙甘草、草果仁、砂仁;脾虚者加山药、太子参,重用白术;血脂偏高者加草决明、何首乌、泽泻、山楂等。
三、济阴助阳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证。病因病机主要是,糖尿病历时已久,久病必虚,多由气虚、阴虚渐至阴损及阳,或因治疗不当,耗阴伤阳,导致阴阳两虚,气机失调,浊阴上逆,虚阳上越,多见血压增高,并有夹湿、夹瘀等兼证。病至晚期可并发肾病,形成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手足欠温,面色潮红,腰膝酸软,筋惕肉瞒,心悸失眠,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偏阴虚者见口于喜饮,午后身热,五心烦热,面部烘热,舌红苔净,脉细数,重按无力;偏阳虚者见肢冷畏寒,夜尿频多,性欲减退,精少阴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夹湿者可伴有下肢水肿,腹胀便溏,脘痞呕恶,苔腻,脉细濡;夹瘀者可见有胸闷,头痛,肢麻,舌质紫黯,舌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疗思路:治法以调理阴阳,济阴助阳,调其阴阳偏性,随兼症治之,灵活变通,方选自拟济阴助阳镇逆汤加减。
用药思路:药用山茱萸、白芍、山药、黄精、玉竹、阿胶、仙茅、淫羊藿、肉苁蓉、杜仲、生牡蛎、代赭石等。
随证加减:偏阴虚加玄参、麦冬、枸杞子、天花粉;偏阳虚加鹿角霜(胶)、巴戟天;小便清长,肢肿便溏加白术、薏苡仁、茯苓、益智仁;夹脉络瘀阻加丹参、郁金、川芎、地龙之类。
四、补虚活血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病因病机主要是,糖尿病日久多见气阴两虚,阴虚必累及血,血虚则脉失充盈,血流缓慢而涩;气虚运血乏力,不能载血畅达四肢百骸,血行不畅则滞,血流涩滞,导致血瘀阻络。
由于脉络瘀滞,微血管循环障碍,经气不利,清阳失养,从而引起血压增高。
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胸闷不舒,心前区阵阵刺痛,心悸不宁,四肢麻木,或兼见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乏力,面色无华,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等证候特征。
治疗思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选补阳还五汤合生脉饮加减。
用药思路:药用生黄芪、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太子参、麦冬、北沙参、五味子、石斛、丹参、代赭石等。
随证加减:伴有心悸失眠加酸枣仁、炙远志、朱茯神、柏子仁;手足发麻较剧加鸡血藤、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