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浙江杭州的6个国保
我一天看的最多的国保是5处,时间是2011年6月4日。网友最多的记录是8个,是在晋东南S324黄金国保线上实现的,按计划我这次是7处,但最终放弃了闸口白塔和钱江大桥,但结果也是心满意足的,突破了6。这6处是:临安城遗址(南宋太庙遗址)、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慈云岭造像、郊坛下窑址、六和塔和之江大学旧址。
因为要在太庙广场停车,去看宝成寺,所以看太庙遗址纯属意外。遗址已全部覆盖,上植花草和铺设硬砖,进行软性保护,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盖遗址性博物馆什么的,杭州这做法是明智可取的。
现地表只有一截仿制的墙垣和一个雕龙的石础。石础的龙饰,雕刻精致,且完整,看整体,估计原承重柱的直径不少于半米。太庙是奉祀祖宗牌位的地方,精致细腻的南宋王朝,尽管偏安,但绝对能造出优等的建筑来,可惜没文化的元人进城,大毁杭城。空留遗迹,我们只能凭吊而已。
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在紫阳山上,但要穿越菜市场、居民楼,东打西问才能找见路口。这寺很给力,五代、元造像并存,且免费,是国保党的杭州行必选。它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唯一一处麻曷葛剌佛像,且保存完好。
麻曷葛剌这绕口的词其实是梵语大黑天的意思,即佛教中的战神,藏密造像在江南的出现,实在是匪夷所思。造像旁边有明确的题记:元至治二年。造像1米多高,容相威怒,左右两侧刻有普贤文殊像,手法洗练,堪称精品。
龛楣上浮雕三只金翅鸟。
旁边的五代造像。
慈云岭、天龙寺和烟霞洞三处造像并称为西湖南山造像,非单列国保,并入的是飞来峰造像。于此花35大元去热闹的看飞来峰,到不如看这三,经济实惠,因为其价值毫不缩水。慈云岭造像在出玉皇山隧道的南观音洞的旁边小路上,尽管问了N多杭州人,但我还是凭着一张破地图轻易的找见了。
慈云岭造像雕凿于五代吴越王钱弘创建资贤寺时,古寺早已毁灭,只剩造像残存。主龛坐东朝西,造像7尊,弥陀、观世音、大势至、地藏、供养人等,及浮雕文殊、普贤菩萨,常委们差不多都聚全了。侧龛3尊,菩萨加两边的侍者。龛楣呈拱弧形,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弥陀等两尊头像疑似后补,手法粗糙,非一气呵成的圆满。我有时想,能大规模凿窟造像,不仅是信仰,而且还是对盛世的平静展现,兵荒马乱而绝无此心情。
主龛仰莲须弥座上的观音,跏趺坐式,姿态妩媚。
侧龛3尊造像。
主龛全家福。
郊坛下窑址是南宋的2大官窑之一,就在玉皇山路和复兴路的交叉路口。这窑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有窑炉,作坊等遗址。和我看过的那5个窑子不同的是,瓷片区都进行了黄土覆盖,戏说它是中国最干净的窑子。即为官窑,就是为皇家御用专烧,也就是从徽宗开始,朝廷直接筹划御窑烧制,直至清朝。展示区的青瓷残件,肥厚的釉层与碧玉斗妍,变幻着宋人细腻的审美观。
作坊遗址的上面是烧制器物的龙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龙窑,在佛山看到是阶梯窑,太原是馒头窑,景德镇的则是蛋形窑。龙窑顾名思义是长形窑,分头室尾三段,两侧装窑、出窑、投柴。龙窑建造简单,烧量大,升温快,还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宜烧制青瓷。其实青瓷的故乡就是浙江,东汉三国时,上虞一带就烧制成功了。
六和塔是所有到杭州的人必去的,拍的写的也都泛滥成灾了。外表雍容的六和塔是宋元清混血,南宋的是里面的砖塔,元的是塔刹,外面的是清人建的木构檐廊。六和塔完全按照李诫的《营造法式》建造的,这书还来不及全国颁刊,北宋就灭亡了。所以安稳江南的南宋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给美丽的杭州添了一景。
六和塔是八边形。这八边形是从五代开始的,以前的塔不是圆形就是方形,其初祖就是离六和塔不远的钱江边的闸口白塔,所以对于国保党来说,看闸口白塔就是一个园梦。六和塔的意义还在于由单筒体向双筒体结构嬗变,这对后朝的建塔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于游人来说,无需这么啰里啰嗦的介绍,登塔瞭望钱塘江和翠涛汹涌的月轮山、吴山,清风徐来,赏心悦目,就是惬意的得到。
石牌坊。“净宇江天”乾隆题写。
塔内的砖雕牡丹图。
砖塔和檐廊的连接横梁斗拱。
眺望的是另一个国保-钱塘江大桥。
抱着不看贵的只看对的的原则,之江大学旧址是我杭州行的最后一个国保。之江大学旧址就是浙江大学的之江校区,现在是法学院。它是六和塔的邻居,进去也简单,身份证一登记就OK了。
之江大学是我看过的第5个国保大学了,和北大(燕京大学)、苏大(东吴大学)、东南(金陵大学)等一样都是曾经的教会大学。钱江边的缓山上,红色建筑高低错落,花木葱郁,宜景宜情。钟楼、慎思堂、图书馆、编号楼、上下红房等和环境融为一体,这些老外真会选地方。
浙江大学校舍始建于1907年,分二期建设,红砖清水外墙,红瓦顶为主基调,是西方近代建筑糅合东方建筑而成的建筑群。整体感觉虽不如东吴大学的壮观和细致,但优质的环境,其他学校是无法堪比的。这个学校很有意思,好像没有学生似的,钟楼里的教室课桌上,灰尘积满,校园里晃荡的都是手机、相机拍照的闲散人,和我去过的浙大玉泉校区相比,显得过于静谧和幽暗了。
二号楼,建于1910—1920年,男生宿舍。
钟楼,曾经的经济学馆,1936年由《申报》史量才独资捐建。
图书馆,现在依旧是图书馆。三层红砖清水外墙,红瓦披顶。
慎思堂,曾是学校主楼,行政办公楼,圆拱形窗户,下面是多立克石柱的门厅,楼前有2颗秀颀的棕榈和200年粗壮的香樟树。
博友汗马提供的1918年主楼前拍的毕业照。
下红房,司徒雷登故居。建于1902—1903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有古罗马建筑的痕迹,非常考究,是典型的磨洋工建筑。顺便多说几句,老司离开杭州后,后创办了燕京大学,成为第一任校长。别了司徒雷登后,老司对中国情感至深,念念不忘,希望百年后葬在北大燕园,但世事诡谲多变。2008年其终于被葬在杭州的半山,飘忽的灵魂安栖在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遗愿实现。
校园一角。
-----------感谢各位耐心看完这2300字30张照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