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每天为儿子的10万彩礼发愁,可她说出的话,我送她两字:活该
01.
前几日,我才写了一篇关于高彩礼的文章,在如今这个社会,彩礼水涨船高,只有越来越多,没有越来越少的可能。
男方的父母,为找不到媳妇发愁,为高彩礼发愁,而女方的父母,却将女儿当成商品一样捂着,看谁家给的彩礼高,就嫁给谁。
这种只冲着彩礼去的婚姻,多少有点变了味,就像变相的买卖婚姻,也就是我们常常调侃的“卖女儿”。
高昂彩礼确实不应该继续恶性发展下去了,这并不利于年轻人的婚姻,这几年来,结婚率一直跑低,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没钱结婚。
为人父母的,想着儿子早点结婚,早点抱孙,看着别人家的同龄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自己的儿子,却还是光棍一个,做父母的,心里多少有些酸楚。
我姑妈就是这样的心情。
她有一儿一女,儿子29,女儿31,按年龄算,两个都是大龄青年了,都没有结婚,换了哪个父母,都会着急,都会焦虑。
姑妈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这几年来,轮着相亲,都不知相了几回了,每次不是他看上了别人,别人看不上他,就是别人看上了他,他又看不上。
一方面这样挑来挑去,另一方面又因为彩礼啊嫁妆啊房子啊等问题没有谈妥,两个人谈了一两个月,就谈崩了。
姑妈逢人就叹气:“哎,我儿子要打光棍了,我没有抱孙子的命咯。”
刚开始,亲戚邻居们还会安慰道:“子孙自有子孙福,缘分没到,光着急也没用。”
后来啊,姑妈抱怨的多了,别人也就免疫了,也就懒得安慰了。
02.
表弟终于谈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女朋友,身高学历相貌,家庭条件,都比较匹配。
唯一一点,女方家要求10万彩礼,并且要有独立的婚房,有钱就在外面买商品房,没钱就要单独准备一间房子给她婚后住。
姑妈家有两层楼房,就将二楼全部划给儿子儿媳婚后住,就当作他们的婚房,还特地装修了一番。
现在这10万彩礼,成了姑妈最头疼的问题,表弟这几年来工作不是很稳定,赚的不多,每个月也就三四千块,在老家那个十八线城镇里,勉强只够温饱,房子装修了一番后,就再也没有存款了。
姑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眼看着儿子明年就30岁了,总不能一直让儿子打光棍吧,大概是想得太多,姑妈的头发逐渐发白了。看着都让人唏嘘,感叹女方家,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将彩礼定得这么高,这是卖女儿吗?
姑妈甚至联合一些亲戚,找女方家长谈判谈判,但被女方家长怒怼了一番,羞愧难当地回来了。
这个婚事,就一直拖着,双方都不肯让步。
姑妈长吁短叹,时而怒骂一下女方家:你女儿是宝贝吗,我儿子才不稀罕呢;时而又感叹,自己家没那个本事。
不明就里的人,或许还会同情姑妈,站到她这一边,为她的一片慈母心所感动。可是,当你知道她的“双面孔”时,你便会吃惊,天啊,这个人做人怎么可以双重标准。
03.
姑妈的大女儿也就是表姐,今年已经31岁了,按道理,姑妈应该更为女儿担忧才对。
更何况,在老家那些地方,女人过了28就不好嫁了,年轻的时候或许是你挑人家,过了这个年龄,就沦为别人挑你了。
现实就这么残酷。
早几年,不少媒婆来上门说亲,可是姑妈都一口回绝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舍不得嫁女儿,别人配不上表姐呢。
一问才知,原来姑妈要求至少20万彩礼才肯嫁女儿,否则,别想打她女儿主意。
早几年,媒婆还会来回走动,现在,媒婆都不来了,一是年龄在这,二是姑妈根本不肯松口,真当自己的女儿是公主,不愁嫁呢。
姑妈这样的母亲,双重标准,一方面为儿子娶媳妇要花费高彩礼而烦心,另一方面又渴望嫁女儿获得高彩礼,这跟别人“卖女儿”又有什么区别?
我送她两字:活该。
一下拖累了两个孩子,都成为大龄青年。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李银河说爱情》一书中说:“变相的买卖婚姻是以习俗的面貌出现的,就是说你不出这笔钱,你也可以不出,但是如果不出这笔钱,这个女人你就娶不到,她的父母不同意,潜规则不同意,社会习俗不同意。”
家里有一儿一女的家庭,将女儿的彩礼钱用来娶媳妇,甚至女儿的彩礼钱要高于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这就是变相的买卖婚姻,也就是“卖女儿”。
甚至更为不齿的是,还中间赚了差价,“卖了女儿”,不仅娶回了媳妇,还赚了一笔钱,这对于女儿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
04.
像我姑妈这样的父母,在这现实中很常见,在农村地区更是屡见不鲜。
变相买卖婚姻下的婚姻,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因为两个年轻人结婚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而是金钱的基础上,谁给得多,谁的条件符合要求,就跟谁结婚,这样的婚姻,早已经变了味。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坟墓。
靠金钱换来的婚姻,婚后将一地鸡毛,一旦争吵,就免不了拿彩礼说事。最终,两人过不下去了,也就离婚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