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王步瓷板画不贵,室无王步瓷板画不雅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尤精于青花,人称“清华大王”。
王步善于分析前人的优 秀作品,从中吸取在运用材料的成功经验。他曾经写道:“我们的祖先对原料性能很有研究,往往运用不同瓷土的特点来表现装饰的美,乾隆间的唐窑利用星子高岭烧后发红这一特性,用它作西厢记送别的胎骨,莺莺的眼皮施以影青釉,反映胎骨的红,见出莺莺满目血泪汪汪的形象,烘托了‘杯酒未尽妾心醉,血泪灰心送君行’的词意”。②他对坯胎认识是这样透彻,同时对釉料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又写道:“用树叶粘上生白釉、加入未烧的钧釉盘内同烧,效果很好,名为‘满盘海水一叶飘’,因钧釉烧得流动变化象海水一般,叶形的生自釉则照原不动,这是前人根据瓷土矿石原料、色彩进行创作的范例”。③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勇于实践,王步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画葡萄珠,多采用玲珑釉或釉里红表现,由于这两种色料的特性不宜于在坯体平面上加厚,否则会在高温烧成时的流动而产生形象摸糊和色彩单薄的毛病。因此,王步根据这一原料特性,将画葡萄珠的部位用刀刻深,然而再填上玲珑釉和釉里红色料,保持了它的一定厚度,烧成后的线条形象自然清晰、体现了葡萄的水汪汪的质感。又如,在胎质较差的坯体上青花料色发色不好,他采取在坯上吹一层薄釉的方法,弥补这一不足,使料色青翠夺目;可见这种用釉料衬托色料的方法是受了釉下五彩的启示。王步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如此独到之处,是他熟悉和掌握了青花材料的特性,发挥其性能,体现出的材质美;同时他又能巧妙地运用釉下和色釉等色料,使青花瓷色彩更加丰富。这一切都展示了王步运用材料的技巧美。
王步在分水上有独到之处,他将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绘画中,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时,特别注重坯体与宣纸的区别,结合青花传统技法,充分发挥钴料的色泽效果,增强青花艺术的感染力,守法而不囿于法,匠心独运。他在青花绘制中,针对不同的色阶与料晕,以鸡头笔蘸料水,利用料水积层的厚薄以及托拿坯体的左手侧坯和右手提笔收水相配合的技巧来表现。他习惯于在分水笔上保持一定的水量,落笔轻捷,运笔从左到右,根据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一气呵成,不留笔迹。他常常饱蘸料水,以下流成线的涌水在坯上绘画,因水多而涌,坯体吸干稍缓,料水粗粒下沉,细粒上浮,烧成后青色漂润,明净莹澈,水色鲜亮,苍翠隽秀,淋漓甜畅。为了更好地表现水色的浓淡层次,他常采用蘸浓水后以笔尖蘸些清水落笔分水,在最浓处收水的方法,呈现由淡到深的效果,有效增强了水色的表现力。
王步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笔意简练、博大精深和水色莹澈、淋 漓 尽 致的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展示出青花绘画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青花艺术特色——淳雅、简洁、清雄, 从而独步近代百年,无人可步其后尘。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瓷板画集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优势,近几年瓷板也备受藏家追捧,一直处于上涨状态。此外,在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中,王步的《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以2702.5万元的高价成 交。
王步一生淡泊名利,许多作品并未署名,但他艺术造诣深厚,作品独树一帜,辨识度很高。
王步能从美的角度取景,描绘自然景物中精萃之处,加以自己“淳朴”思想感情的陶铸,表现出情景交融“雅尚”的境界。《鸡鸣图》画鸡振翅啼叫前一瞬间的神态,富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气概。《荷花翠鸟》瓷画中池塘清润,荷叶田田,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的意境。《池塘小景》画上一只鹅衔着一片苇草,神情悠闲自得,周围环境是一片江南田野的景色水色溶溶,似乎还有早晨潮湿的露气。以上三件作品其清雅的旨趣蕴含在画意的境界中.
王步瓷画界一代娇子,以青花分水见长,作品意蕴生动,极 具笔墨趣味,一棵白菜、一藤葫芦在他笔下仿佛都有了神韵,所以拍卖价格水涨船高,一路上达以千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