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丫回忆那些年的高中
小董丫档案:
出生年份:1991年
毕业学校:莒县造纸厂幼儿园-莒县实验小学-莒县三中-莒县一中
高考年份:2009年
高考成绩:612分。
第一志愿:中国药科大学(211院校)
一分之差滑档,进入山东科技大学黄岛校区。
不甘心,努力考研,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今年毕业。
现状:与同校的先生已领证,国庆节举行婚礼,在上海浦东新区有八十多平米的婚房。
她出生的时候早产,不到五斤,像小猫一样。
她出生的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
后来我出去上学了,放假回家我姐姐就抱着董丫来看我,董丫就“小姨小姨”地叫。
每次假期回去一次,小董丫就变化一次。
后来,我毕业后来到日照上班,只能在节假日的时候见到董丫。
每见一次,还是变化一次。
有一点没变:她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时候,过年过节去姥姥家,没事就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看教科书,或者做题。
我偶尔笑话她:董丫,再学就成书呆子了。
她就抬头笑笑说:小姨,没什么事,看看书。
一直想写写这孩子,后来想,干脆让她回忆一下她的高中生涯,让她的弟弟妹妹们读读,了解一下姐姐在高中时代的苦乐年华。
下面是小董丫的回忆:
高中三年,我其实是不愿意去回忆的,因为除了没日没夜的为了高分而努力,无他。
记得那几年好像总是披星戴月,白天在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为了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甚至不怎么喝水。
晚上回家还要再继续学习到十一二点。
那时候我们班级是四个实验班之一(实验班一半学生可以进入一本,普通班只能有三五个可能考上一本),大家都比较拼命。
每天也都是穿着校服,不像现在的孩子还会攀比名牌一类。至于吃,也是家里做什么吃什么,有些农村住校的同学甚至就吃点馒头咸菜。
那时候我们比的只有成绩,每次模拟考下来都要暗自与自己同一档次的同学比较。
大家好像都在比着今天我多学了几个小时,他多做了几套卷子。
没有什么课余生活,有同学会在晚饭期间打会乒乓球,而班主任就会去守株待兔。
后来班主任会去桌洞里翻球拍,这也导致我们班有些同学练就了搬砖打球的高超技术。
现在想来也许这种培养方式对花一样年纪的孩子并不是最合适的,但的确造就了我们扎实认真、谦逊努力的品质。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到上海读博士后,发现有很多山东老乡,很多导师,都喜欢山东学生的原因之一。
高中三年我的心理压力一直很大,因为初中三年我基本都是第一第二的尖子生,老师的宝贝,同学们的榜样,中考也是全县四十几名的成绩免学费进入高中。
其实以我的中考成绩可以免一年学费进日照一中,父母也给我联系好了,但我因为想和我喜欢的男生同校,而和父母大吵一架坚持没有去市一中。
后来再和那位男生聊起年少轻狂的时代,他当时也以很好的成绩和家庭条件,联系好了去市一中,也是为了我而放弃。
呵呵,所以沟通很重要,一起进步是好事情,无需以那幼稚的、所谓的为了对方而耽误彼此。
思路从早恋的小插曲拉回来。
哈哈。
进入高中以后,实验班里都是全县的尖子。
失去了光环的我,好强的话感觉很压抑,但我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努力。
总体来说我的成绩比较稳定,好的时候可以排全校二十几名,不理想的时候百名开外,考个211没有问题。
关于成绩起伏,印象很深的只有一次。
我高三那年,山东省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不准过多考试。
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举行模拟考,临近高考也只有三次模拟考,再没别的。
结果,由于长时间不考试,对时间分配难于把握、心理紧张导致我一模考的出乎意料的差。
平时八十多人的班级我排名十几,那次考了倒数十几。
当时看到成绩的时候真的人是傻了,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不知道如何跟辛勤工作全意为我的父母交代。
自小父母就告诉我,除了努力学习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好大学别无他路,爸爸妈妈支持你但帮不了你,所以也会觉得无助与迷茫,万一考不上好大学我的未来又在何处呢?
我记得那天晚饭时间,我独自走上教学楼最高层的。安静的仿佛我被整个世界抛弃了,看着窗外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哭了好久好久。
我不明白这么努力的我为什么没有好的回报,我不明白全部身心都放在学习上我的却考出这样的成绩。
但我始终没有否定自己,我分析过后相信,不是自己没有学好,而是长时间不考试忘记了考试状态。
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具体说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应该是让妈妈相信我可以,同时我也向妈妈撒了谎,轻描淡写地告诉她跟原来差不多不用担心。
在此,也想感谢一位阿姨,妈妈的同学。
阿姨在一模过后,出于关心去跟我班主任打听过我的情况。但她没有告诉我妈一模的成绩,是后来考上大学请客的时候,阿姨才告诉妈妈说。
当时班主任跟她讲“再看看吧,要是二模再考成这样,估计就爬不起来了,就完了”。
一模以后,我调整好心态以后就什么都不想了,不计算付出了多少,不考虑能有什么回报,只是心态平和,安安静静的坚持着。
后来的二模三模和高考,也都算发挥正常。
过后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告诉她,我也无从回答。
因为从小我算一个比较独立好强的孩子吧,从小知道心疼父母,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只想我是他们的骄傲。
其实父母是了解我的,他们一直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关心我支持我。
我的先生第一次去我家和我爸爸喝酒,酒过三巡,我爸爸对他说:我的女儿你看她平时和和气气,我知道的,她好强,你平时多担待着点,让让她。
这些年,我不断拼搏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为了我的父母,想让他们过得更好更幸福。
董博士于百忙之中写了这些发给我。
我看到她一模成绩下滑后,走上顶楼独自落泪的那段,眼窝里也酸酸的。
她最后写到:我不断拼搏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为了我的父母,想让他们过得更好更幸福。
这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作为父母来说,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有个理想职业和家庭,生活得幸福美满。只要孩子幸福,自己委屈点也没关系。
我这个外甥女高二的时候,爸爸妈妈来日照创业,她跟奶奶在家。
奶奶就是每天一日三餐,从不多说。
我问她对即将高三弟弟妹妹们有什么建议,她说:
从现在开始到高考前一天,什么都不要多想。
不要去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去担忧考试的结果,不要因为身边人的状态和言语影响自己的进程。
无需问自己的拼搏是否值得,只要静下心来抛弃杂念,踏踏实实走完复习的过程。
要:用心用心用心!
她一连说了三个“用心”。
我想,还是那句话:心在哪,脚步就在哪。
我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