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6到旅游产业发展那些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几天考察大同的旅游市场,感触颇多。无数的古代文物在沉睡,任凭时间的摧残,无数的新建工程在上马,不顾经济周期。全国范围的“旅游”大跃进能否如预期般火爆市场,还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
1.自上而下规划,不如自内而发发展。
自从16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连带着主题公园等项目开始大建,有成功有失败,我们总在思考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发展旅游。就说特色小镇吧,最开始兴起的是江浙一带,他们的成功为全国树立了好的榜样,于是很多地区都想有所突破。可是除了少数地区复制模式成功,大部分地区都把特色小镇变成了纯地产项目。
江浙一带的小镇发展由来已久,一个是江浙轻工业发达,产业基础好,所以很多小镇都是自发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定对人才、资金有一定的剧集作用。有了人和钱发展特色小镇才有了基础。经济本身进入良性周期,人们才有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并且有足够的购买力。所谓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小镇式发展也不过是顺应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及发展方向。顺势而为而已。
靠近北上广深的地区,因为短距离内有大量的消费者,还可以单纯靠旅游打造特色小镇,其他地区,由于人口及消费能力有限,不带产业的特色小镇对于地方而言,是很难持续发展的。房子建的再漂亮,没人来消费也是枉然。
2.不顾经济周期发展,很难做到可持续
现在很多地方发展旅游都还是依靠房地产经济。随着新一轮周期接近尾声,有多少地产可以存活也是个大问题。万达全面出让重资产,转为轻量运营管理模式已经为房地产敲醒了警钟。未来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面临大滑坡的压力,一线城市可以坚持多久也不为知,靠地产爆发式增长获利的时代已然过去。旅游地产更是有其局限性。且不说一带一路的国家旅游发展基础好,对国内有度假需求的游客有着向外发展的竞争压力,就说国内已经形成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也是其他想发展旅游地区的强大对手。与那些旅游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相比,很多地区基础薄弱,道路交通尚不够成熟,想要分旅游这块蛋糕还需要十分的努力才行。
3.生态破坏是硬伤,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在不大搞建设的情况下,想发展轻量投资的旅游无不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毕竟大自然是神级设计师,一些地方在没有人类破坏的情况下,自然景观就是一大吸引点。反观国内,多少地区因为工业化已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山不青,水不蓝,游客来到这里能看什么呢?旅游的消费主体是那些生活在大城市有消费能力的人,他们可能去选择文化更进步的国家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亦或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释放压力,疗愈内心。不上不下的地区,即不及经济发达地区艺术超前,又不及东南亚原始淳朴,想找到吸引力的点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做生态修复,但这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程,所谓一年见绿,也无法抵抗自然规律。
4.旅游不是万灵汤,却是最有机会翻身的产业。
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不只是因为旅游是绿色产业不产生污染,对其他产业还有间接推动作用。还因为,旅游是最有可能跨越式发展,不遵从产业发展路径的行业。很多产业需要有产业基础,还要接受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比如电子、互联网、工业、制造业....所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探索,任何一个可以存活的产业都要有击败百万雄兵的技术支撑及产品质量,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型产业。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部分产业趋于技术密集型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可是中国的本科生仍不足总人口百分之五,稍微有点能量的人都为了个人的发展聚集到一线城市,能回到家乡投入建设的人才,又往往孤掌难鸣,找不到合作伙伴,很难成为一股力量。这也是中国产业发展总是集中在少数地区的原因。
但是旅游业不同,旅游业更像一场赌局。只要做的真正有特色有足够的创意和吸引力,随时可能形成爆红产品,引来无数人追逐。
抖音小视频app的火爆,为更多人了解世界开了一个窗口。人们可以跟随明星、网红去那些爆款的地方去旅游。以前不为人知的地方,下一秒可能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在别的产业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焦点,但是首先要开阔自己的思路,接受不能接受的事物。真正做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像我们昨天讨论的故宫IP,如果思想保守,觉得用网络语言卡通表达亵渎了故宫的威严,那故宫就永远只能靠门票经济,怎么能再新时代开创一场文化盛宴?
5.量体裁衣,绝不搞大拆大建。
越是发达地区对文化遗产越是爱护有加。对开发更是谨慎小心。而有些地区由于经济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文物保护及修缮,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怎样依托文物遗产,又不破坏他们,发展旅游经济,合理的利用文物古建,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形成良心的循环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完全绕开文化古迹无异于对文化的冷漠,大拆大建破坏古文化我们也绝不提倡,找到其中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6.人们热议996是给旅游业重重一击。
这几天朋友圈刷屏了996事件,很多私企老板出来站台,甚至有很多人提出007。在我看来,表面上这是私企老板想更大程度的占用企业员工的时间,榨干他们的价值。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与国家发展旅游产业唱反调。
自从五一十一变成短节以后,除了周六周日,基本上中国的企事业员工们就没什么休息时间了。想想所有这些有能力的人连睡觉时间都没有,他们还有什么体力和时间去旅游去消费呢?如果996成功,那么意味着,短途旅游都无法发展了。
之前国家的休假体系就已经让很多人无法去享受长假,所以长线旅游都很难做。只有少数有钱有闲的人可能去消费长线旅游。所以大部分客户都集中在周末游、小长假游旅游产品上,如果全国劳动力都没有时间,旅游如何发展?那么建设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项目又靠谁来消费?退休老干部吗?
中国进入经济L底,根据国际经验,当经济滞胀时,文娱产业会迎来高峰期,大家拼命赚钱也没有太多利益时,很多人会选择享受生活。这正是旅游业发展的好时机。而就在此时,竟然轰轰烈烈的搞起了996,这就像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明明没那么多工作做,但是企业还是让员工假装忙碌去吸引风投的注意。这无异于掩耳盗铃,风投难道不知道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吗?有几个投资公司会因为员工貌似勤劳拼命而砸钱到企业呢?
7.我们要顺应周期,更要敬畏自然
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会有高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不能因为GDP无法保持高速发展就病急乱投医。我们即使把全世界的房子都建到中国来,也不能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引到中国来。以前日本没做到,美国没做到,现在中国也不可能做到。从六十分到九十分容易,从九十分到一百分总是举步维艰,我们应该接受这种经济发展的规律。既然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期就调整好心态,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让人民敢消费,不是建了娱乐设施就能够的。要让人民有安全感,有时间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去消费。
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一天形成的,恢复也不可能一日成功。这是一个长期的攻坚战,种满树不能马上引鸟来,但只要坚守原则,总有一天可以让绿水青山回来。
自然规律就是,人需要吃饭睡觉休息也需要娱乐,我们不能要求青年们一边996、007,一边还要去消费旅游产品。平衡人民的工作休闲时间,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更是国家的事。
中国人民几乎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了,他们付出一切却要很少回报。如果连休闲的时间都没有,又怎么成长呢?难道一直做劳动力低端的世界工厂吗?只有流水线上的工人才会因为提高工作时间提高产能,任何与创意挂钩的行业,需要的都不是机器。他们需要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开阔眼界、发挥创造力的人才。而忙碌刚好是创作灵感的死敌。
8.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开始即为消失。
很多人说中国的旅游业喜欢跟风造势,但是却很难留下精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设计、创意、规划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人民可以一夜暴富,但是却很难一夜之间欣赏的了艺术。任何一个世界级的精品打造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惧怕错误,也不要害怕建造的项目被淘汰。
变化才是解决变化的方法,旅游业更是如此,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思考,常常升级,不断完善,不断为旅游产品注入不同的新鲜血液。再美的巴黎圣母院都可能逃不过一场大火。付诸一炬何其可惜?被淘汰的项目何其悲凉?人们不再喜欢的创意何其的备受冷落?但是这都不是我们选择颓废的理由,更不能以我已经很好了来自我安慰。
任何一个景区都需要掌握时代的需求规律,跟着时代的步伐,以万变应万变。911炸了的双子塔变成了一个景观公园,旁边建起了更美得大厦。圆明园被大火烧毁却留下了永远的记忆。我们的项目只要用心做了,就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无论未来是否消失,记忆永存。至少我们曾经来过.....
我对大同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吧:
第一,坚定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不急于求成。
第二,地产开发类需谨慎,旅游地产类带时机成熟再介入。生态筑底很重要。
第三,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特色,轻量投资,创意取胜。
第四,可以借鉴成熟案例,但绝不跟风造项目。
第五,不贪多求大,以一个项目为突破口,先做标杆、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