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家是开国初的兵团级,曾让两位著名大将军眼红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留学期间接触共产党,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初任上海宣传部长.

上海解放初期,供给制的解放区大军和地下党会师,解放大军采取保留工资制,旧工作人员采用保留工资制.由此产生一些趣闻.

夏衍回忆:"另一件事带有喜剧性,大概是 6 月中旬,华东局副秘书长吴仲超同志派一个人事干部来要我填表,我填了姓名、籍贯、性别、入党入伍时期之后,有一栏“级别,,我就填不下去了,因为我入党二十多年,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级别。那位人事干部感到很奇怪,要我再想一想,我只能说“的确不知道”。对方问:“那么你每月领几斤小米?”我说我从来不吃小米,也从来没有领过。他更加惶惑了,那么你的生活谁供给的,吃饭、住房子 … … 我说我的生活靠稿费、版税,除了皖南事变后南方局要我从桂林撤退到香港,组织上给我买了飞机票,以及 1946年周恩来同志要我去新加坡,组织上给了我一笔旅费之外,我一直是自力更生、卖文为业。这一下对方只能问,那么你到上海之前,在党内担任的是什么职务?这倒容易回答的,我在香港时是南方分局成员、香港工委书记。他满腹怀疑地拿着我的表格走了。后来潘汉年告诉我,说华东局、市委根据你的党龄,过去和现在的职务,评了“兵团级”,当然我还是不懂得兵团级是怎样一个职位。解放初期,干部待遇还是供给制,这是从解放区沿袭下来的,在那种特殊情况下,这也是别无他法可行的制度,可是,这就和接管政策中的原技术、艺术人员全部.包下来”,对他们实行“保留工资”发生了矛盾。也就是说,“留用人员”拿的“保留工资”和党政干部的供给制之间,有了一个很大的差距。大学校长、教授、专家、工程师、名演员,一律拿',保留工资”,用国民党的金元券折合老区人民币,再折合新人民币,他们的每月收入都在二百元到五百元不等,而从解放区来的和地下党的党政军干部,在一段不短的时期还是供给制,后来改为工资制,也还是“低薪制”,就是市长、部长、司令员的收人要比工程师、名演员的低得多。这样,党政干部和业务人员之间,就有了各自的看法。

举个例子,有一次陈老总请刘伯承同志在他家里吃饭,潘汉年和我都在座。饭后闲谈,这两位大将军都在愁穷,陈毅同志孩子多,家累重,钱不够用,刘帅则说他想买一部开明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一问价钱,就只能放弃了买的念头。陈毅同志风趣地对我说,老潘可以靠小蓝(董慧,她的父亲是香港巨富),你则有版税的稿费,你们都是老财,我们当兵的都是两袖清风。可是,另一面,拿保留工资的却有另一种看法,他们说你们住公家的洋房,有汽车,有办公室,有不花钱的秘书,出差旅费可以报销,我们呢,搭一次电车,打一个电话也得自己掏钱。在欢庆解放的热潮中,大家都自觉地服从政策,表面上平静无事,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疙瘩,或者说是矛盾,我认为是和解放初期的这两种制度的并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