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孙渡长湖村:儒道商贾青花王
发源于玉华山系的丰水河(清丰河)一路逶迤而下,流经石江、铁路、荷湖、丽村、荣塘后,开始东折进入孙渡,与芗水河汇合,水面更加巨阔,自古便是先民打渔撒网、龙舟竞渡的好所在。有趣的是,如此波澜壮阔的水系,在河洲、孙渡一带却赋予了一个很雅意的名称:竹溪,成为沿河很多村庄的前辍,如竹溪阳坊、竹溪孙村、竹溪长湖等。
大约在南宋末年(约1200年左右),郭溪黄泥巷(巷口)一位名叫王汉丞的学究,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直得不到命运的垂青,屡试不中。为了生计,只得到河西地区设馆授徒,当起了私塾先生。从河西回巷口时必须经过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王汉丞觉得这个地方毗邻竹溪,视野开阔,是个宜家旺族的风水宝地。回到家后,跟族弟王以兴一商量,决定一起搬过来定居。因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取名叫“长湖”(今孙渡渡南长湖)。王汉丞王以兴同被视为竹溪长湖王姓基祖。
说起长湖王姓,来历颇不简单。说得远点,王姓乃是受姓于周灵王之子晋公,可以说是王室帝胄了。说近一点,唐朝初年,有一位名叫王仪(号景肃)的,被唐太宗封为豫章伯,世居豫章(南昌)之东湖,成为王姓在豫章的发祥之祖。王仪三个儿子,长子政(字孟友),次子致(字仲友),幼子徵(字季友),个个是人中龙凤。尤其是幼子王季友(714-794),幼年时因家道中落,与二哥王仲友徙居丰城东山之云岭,成为云岭王姓始祖。王季友读书刻苦用功,诗文均闻名当朝,开元二十四年(736),22岁的王季友以“初试第三、复试第一”的成绩高中皇榜,成为江西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与当朝著名诗人岑参杜甫张九龄等都有很深的交往。后来时局混乱,王季友厌倦时政,辞官返回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王季友四传至王椿,生有十个儿子(任、俦、保、伦、仪、俊、仲、伻、信、侃),生齿日众,迁徙频繁,枝分叶茂,遍布丰城及周边府县。其长子王任徙于吴塘王坊,王任之子王景徙于屯溪,王任之孙王春于唐末迁居奉化乡郭溪黄泥巷(今孙渡巷口),成为巷口王姓基祖。迁居竹溪长湖的王汉丞是王春的十一世孙,算起来是状元公王季友的第十八世孙。
长湖虽然翠竹掩映,碧波万顷,但经常受到洪水侵害,居住在这里的人除了一腔诗意,却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与洪水抗争。沿竹溪一带,自古有“雷公打个屁,四面水包围”的谚语,说的便是这种洪水泛滥的场面。因此,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长湖王姓人口增长并不快,而且多以捕渔、养鸭为生。很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赴他乡,外出经商养家糊口,逐渐形成了长湖人外出经商的传统。
清道光年间,长湖人王世祥(字景云),自幼丧父,家里“清贫无长物”,穷得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受到村里人的影响,便和弟弟王世吉(字庆云)远赴四川威远县界牌场(今威远县界牌镇),跟人学做生意。兄弟俩有一些读书的底子,人也很聪明,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赚了不少钱,回家建房置地,日子渐渐过得越来越丰润。为了圆读书梦,王世祥捐了个监生,弟弟世吉直接入“成均”,圆上了读书梦。他们的子孙后辈也以经商和读书为生,强胜在家里捕鱼种田许多。
其时,还有一位族弟王世恩,也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物。年轻的时候,就跟朋友说:“丈夫得志则筹策庙廊,不得志亦须湖海遨游,继元龙之芳踪,安能株守家庭淹没无闻耶?”意思是说,大丈夫男子汉得志就要为朝廷献计出力,不得志就要四海为家,像三国时的陈登(字元龙)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决不能守在家里默默无闻度过一生。因为科举不顺,独自远赴四川成都府汉州三水关(今广汉三水镇)做起了生意。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又在当地开设油坊,以为长久之计。后来家道中兴,世代富足。
可惜,王世恩只活了三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他的儿子王身(号诚斋)、王修(号存斋)子承父业,前往广汉继承油坊生意,把生意做得更大。在四川时,王修意外结识了时任江南徐海河务兵备道李鸿裔,与其子李补臣成为结义兄弟。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号香严,又号苏邻,四川中江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曾任十府粮道,因镇压捻军起义军有功,补官为徐海道。后又擢为江苏按察使,赏戴花翎。李鸿裔精书法,工诗古文,著《苏邻遗诗》《益州书画录》《昭代尺牍小传续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等。李鸿裔与剑阁李榕、忠县李士棻,合称“蜀中三李”。李补臣赴江南省亲,正好王修也回乡省亲,二人结伴同行,一路吟风弄月,唱和相随,好不惬意。王修邀李补臣到丰城的家里做客,待以贵宾之礼,后来又同赴苏州拜会李鸿裔,成就一段佳话。
大约同治年间,长湖人王业材(号文兴),刚刚成年就赴四川重庆做生意,做的也是开油坊的生意。由于重庆距家太远,无法恪守孝道,便把油坊关掉,赴省内的景德镇做陶瓷生意。王业材去世后,他的夫人安排次子嘉发到湖南走马关(今双峰县走马街)经商,长子嘉长带着幼子嘉其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生意。几年后,在长沙新坡子街设立义发瓷业公司,兄弟三人易手,由老二嘉发驻景德镇负责发送瓷器,老大嘉长和老三嘉其驻湖南售卖,陶瓷生意做得很大。之后,又在汉口中山路开设中华瓷器商行,在醴陵开设瓷庄,“自是生意日有起色,家产日以就丰,创置屋宇,购买田园”。
资料来源:长湖《王氏重修族谱》、《孙渡街道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