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最大的伤害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最大的伤害
    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在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中也经常存在。
    法律领域中,其实有颇多的专业可选。选择以刑法为业,自然有偶然的因素在内,但仔细想来,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相比于私法所关注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我对公法领域中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此种关系中涉及支配的问题。
    所谓的支配,就是一方发出命令或是提出要求,让另一方按照命令或要求的内容去做。支配关系的背后,潜含的其实就是权力;支配的本质,就是权力的操控。其中的权力,不仅包括非法的暴力,也包括合法的暴力(比如国家的权力)以及其他的社会性权力。
    由于刑法只涉及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中相对较窄的面向,老实说,我曾经认真地思考过,是不是要将自己的专业换为宪法学。
    读博的最后一年,一度纠结于究竟是直接在国内找个教职,还是去德国再拿一个国家法方向的博士学位。倘若当年选择的是去德国读博,我如今从事的专业应该是宪法学。
    在支配关系的类型中,赤裸裸地通过暴力或威胁的支配关系,因为涉及非法暴力的行使,行为的好坏容易一眼就看出。
    所以,这样的支配关系,只要一个社会还存在基本的秩序,一般不会成其为问题。
    无论如何,法律会选择站在被支配者一方,宣布支配者的行为违法,从而扭转支配关系中的力量对比,让被支配者得以从被压制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然而,除了这种非法暴力的支配类型,还有一种支配关系,由于存在看起来正当的理由或是根据,受支配的一方,不仅在行动上选择服从对方,而且自己也认为有服从对方的义务或责任。
    与赤裸裸的暴力支配不同,这种支配关系经过巧妙的包装,使得权力的操控被掩盖起来,有时甚至表现出温情脉脉的一面。
    当然,动用各种隐秘的包装技术,本质上也不过是为了获得相对方的服从。
    所不同的是,它基本上不是通过强制,而主要借助各式规训的技术,包括运用规范、纪律、社会观念、各类宣传甚至所谓的专业知识,训练你的身体,并驯服你的灵魂,让服从成为一种身体的习惯。这种支配关系的至高境界便是,个人在受到操控的同时,还认为这是自己在自由意志之下自愿做出的选择。
    在后一类支配关系中,操控通常显得比较隐秘,甚至经常被打扮成自愿的样子,似乎服从乃是被支配者自愿选择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支配关系,一般说来特别容易被滥用。
    其中之一的滥用形式,就是以爱的名义来进行。
    由于权力的操控为玫瑰花的美丽所装饰,人们往往对它缺乏必要的警惕,以致自己落入陷阱之中也不自知。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在亲子关系中并不少见,两性关系则是更为典型的事例。
    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不好的感情才谈女权,好的感情只谈爱”。其中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发现,真爱一个人,我们愿意为他/她付出生命,付出所有,愿意为他/她变得更加美好,做好自己的事情,支持他/她去实现梦想。如此说来,一个深爱你的男人怎舍得你受委屈?一个深爱你的女人怎不愿意为你生儿育女,洗衣煮饭?……当你的家人跟你谈权利和义务,或者整个国家都在谈论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说明了你的家人不爱你,整个国家都缺爱,这才是需要警惕的。
    这段话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
    在爱的名义之下,个人的权利算什么,尊严算什么,甚至于生命又算什么,都是可以毫无保留地交给对方的。
    问题在于,一个深爱你的男人,怎么可能让你成为生育机器,以爱的名义,让你甚至差一点付出生命的代价,目的只是为了他家的传宗接代?这是我在看《生门2》时产生的疑问。
    《生门2》中讲到一名产妇,在经历两次剖腹产而已育有两女的情况下,冒巨大的生命危险生育第三胎,目的就是想要一个儿子。结果不幸产后大出血,人体4000CC的血液,流失3000CC;最后,一条命虽得以捡回,但手术切除了整个子宫。说句实话,看到这样的女性,身为同性,我感到无话可说。
    这究竟是一种无私,还是一种愚蠢?从她的丈夫与儿子的角度来看,似乎这是一种巨大的无私:连生命都可以为对方付出,这样的爱多么值得感动,这不是无私又是什么呢?然而,为了给丈夫生个儿子,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完全不考虑年幼的两个女儿以及年迈的父母,这能算是一种无私吗?
    我特别地想问这样的女性一句,难道你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给夫家传宗接代?
    拜托,不要再沉迷于自我臆想的无私之中了。试问,动物界有哪一种动物,置已有的雌性幼小动物于不顾,不惜以命相博,就只是为了给对方留下雄性的后代?这根本不是伟大,不是无私,而是愚蠢,好不好?
    可能有人会说,人各有自己的选择,不应当对别人自愿做出的选择说三道四。问题在于,这样的选择真的是个人自由意志决定的结果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这样的自愿牺牲,分明是外在强制内在化的产物,根本无法从生物性上的母性来进行解释。
    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大学有一篇博士论文,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女性更加墨守成规。这样的结论在政治上可能不正确,但就我所见,女性的确似乎更容易接受既有的秩序安排,更愿意守护社会的陈规陋习。
    不只是在生育的问题上,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颇为明显。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女性,真的就是男权社会的坚定的捍卫者。她们非常习惯于从维护男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处心积虑地想要替现有的秩序,来规训那些不够驯服的女性。有时,甚至可能因此而对同性表现出巨大的敌意。
    据说日本女性对于职场上成功的单身女性就特别地不屑,认为后者就是人生的loser(失败者)。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也有相当的市场。所以,才会在采访成功的单身职业女性时,动不动就要问对方,没有选择结婚或是没有生孩子,是不是代表着作为女性的人生不够圆满。
    其实,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更何况,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怎么就想当然地料定,选择单身就是别人的人生遗憾呢?
    不可否认,比较常见的现象是,职业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功,往往需要以放弃婚姻或是生育为代价。只能说,现有的制度与秩序的安排,无论中外,多多少少都是有利于男性的。
    婚姻制度便是如此。
    婚姻对于大多数的男性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选择。而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则基本上是给自己找了一位需要终身服侍与照顾的主子或是孩子。
    中国高等院校中女生的比例不断攀升,很多院系中占据的人数已超过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但同时,职场上女性的比例却日益降低,导致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的世界排名连年下跌。
    两相对照,就会发现,随着养育负担的增加,很多家庭都选择让女性退出职场,承担起孩子教养的全部或至少是大部分的任务。“丧偶式育儿”概念的流行,也表明这样的现象正日益变得常见。
    时下流行的各式育儿专家,所鼓吹的那一套所谓专业育儿知识,大多正是用来帮着规训女性的,让女性心甘情愿地在养育孩子上承担更多。之前看到一篇关于孩子性意识的文章,其中讲到三岁的孩子就会有性意识。文章因而建议,家里的女孩在三岁之后,就不要让爸爸帮着洗澡了。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生养的是男孩,三岁之后是不是也不应该由妈妈帮着洗澡呢?按其中的逻辑,应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文章对此却不置一词。于是乎,按照专业育儿的知识,不管生养的是女孩还是男孩,帮孩子洗澡的任务,总之应该由妈妈一力来承担。
    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就有能力成为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力的女性。
    实际上,在爱的名义之下,很多女性都特别容易放弃自己,并为自己的放弃找出各式的宽慰理由,常见的理由当然是为了孩子。
    比如,动不动以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的陪伴为由,放弃职场而完全回归家庭。问题在于,孩子的成长难道就不需要爸爸的陪伴吗?倘若退出职场的选择真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基于社会压力或外在压制的内在化,怎么不见(至少是极为罕见)有以陪伴孩子为由而选择当全职主夫的呢?
    相当残酷的现实是,女性放弃自己的成长而回归家庭,往往换不来家人的认可。
    相反,无论在养育孩子与家务上有多大的付出,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就足以成为被轻视的理由。更为残酷的是,在婚姻遭遇暗礁时,回归家庭的女性往往会面临悲惨的境遇。
    首先,家庭中最重要的财产房子,如果在登记时没有写上女方的名字,基本上就不要指望分得房产。其次,如果全职在家还不掌握家庭的收入情况,离婚时会因为无法提出相应的证据,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家庭的其他财产也不见得能分到一半。最后,女方悉心看护的孩子,但凡对方想要争夺抚养权,多半会因自己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所以,以爱的名义,不谈权利与义务,不守住本应该坚守的界线,对于女性而言,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身在法律界,相比于其他行业,我的确更多地见识到人性的凉薄,也因此对人性没有什么信心。
    动辄谈爱与付出,而回避权利与义务的问题,终究有一天会体会到,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在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中也经常存在。
    国家本身只是想象的共同体,并不是现实的存在。所以,国家不可能有自己的目的,它应当以民众的福利作为自己的全部诉求。
    由于民众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所组成,相应地,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公民都尽可能地过上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除了特定的危机时刻,动不动以爱国为由,要求民众做出牺牲的国家,其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必定不太正常。国家是用来保护个人的,不是用来让民众不断地、无限度地做出牺牲的。
    据说日本NHK电视台在街头采访日本民众,“你愿意为国而死吗?”几乎所有被采访的年轻人都发表了类似的言论:“要人家为它而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我对日本文化并无太大的好感,总觉得精致有余而格局不足。
    但是,如果这个信息属实的话,不得不说,二战之后的日本社会,的确是有巨大的进步。至少是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比我们这个社会的年轻人,更具见识,也更为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不等于国家,政府只是受委托代表人民来对社会进行管理的组织。所以,国家、政府与民众之间,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彼此之间的利益既有相一致的地方,也必定存在尖锐的冲突之处。
    三者之间,涉及的首先应当是权利义务的关系,而不是爱的关系或者监护关系。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承担的都不是家庭中大家长的角色;公职人员,当然也就不是所谓的父母官。动辄以爱的名义来定义国家、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多少有混水摸鱼之嫌。
    在一个共和国里,既然民众才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只是受托人,政府自然需要受到民众的监督,需要防止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政府对外是国家与民众的代言人,但未必能够忠诚地履行受托人的角色,而完全有可能将小集团的利益,置于国家与民众的整体利益之上。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国家需要出台一套公法体系,来防止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违背委托关系与忠诚义务的根源所在。
    所以,不是有国才有家,而是有家才有国,不应当颠倒其间的关系。在强调个人应当爱国之前,需要先行追问两个问题:第一,国家是不是已经合格地履行了应当履行的保护义务;第二,国家是不是热爱自己的民众。由于国家并不是一个实体,保护义务的履行,以及国家是否热爱民众,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来体现。
    这意味着,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理应先谈论权利与义务,再来谈爱与付出的问题。权利义务是底线,爱与付出则是底线之上进一步的伦理要求。
    在这个意义上,片面地强调个人应当爱国,一味地强调单方面的爱与付出,并不符合现代政治的基本伦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若是动不动将民众的利益当作可以随时牺牲的代价,有什么理由反过来要求民众的热爱呢?
    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中,不谈权利与义务而只谈爱与付出,由于缺乏基本的界线感,颠倒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以爱的名义进行操控,在历史上,在各个社会中,都并不罕见。
    无论是在两性关系中,还是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中,这样的一种操控,表面上谈的是爱,骨子里仍然是一种不正当的支配关系:爱成为操控与获得服从的技术,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自我牺牲。
    让人悲哀的是,以爱的名义而受到操控的人,自己还往往沉醉在莫名其妙的骄傲感与自豪感之中。甚至于,倘若有人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一样,直率地指出操控或是奴役的实质,还可能引发他们无名的怒火,遭群起而攻之。
    可以说,他们非常接近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状况心满意足,有的甚至还着想周全,反过来体谅赵太爷们的不易。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容忍无底线的美德。
    同时,虽说自己也是被操控被压制的一方,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站在赵太爷们的立场来看待与考虑问题。
    所以,但凡看到有别的人竟然不能容忍而发表异议,或者甚至想愤而反抗既有的秩序,便忍不住要跳出来帮腔,帮着指责与辱骂心有不甘的人们。
    当然,具备容忍无底线的美德,并不妨碍他们同时拥有欺善怕恶的品格。就像阿Q那样,若是遇到合适的对象,他们才不会放弃欺辱他人的机会。
    由于有精神胜利法的武器,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苟且地活着,自由算什么东西,尊严又有什么不可放弃的。在他们的眼里,自由与尊严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用;所以,当然无法理解为自由与尊严而愤起反抗的人,只会觉得后者可恶而愚蠢。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这一群体无疑表现出明显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在不断地遭受外在的压制与规训之后,为了避免心理上的巨大痛苦,而自觉地驯化自己,最终导致外在奴役的内在化。
    无论是两性的关系,还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说到底,想要使之趋于良性发展的态势,都不是通过其中一方的无限容忍,甚至以爱的名义进行自我奴役,而能够得以实现的。
    这样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男女平等,也难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缺乏基本界线的爱与付出,换来的只可能是日益畸形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只有愚弄与操控,而缺乏基本的尊重。
    指望通过无底线的忍让,来让强势者有一天良心发现,做出相应的改变,注定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改变被支配者的糟糕境遇,反而可能会使强势者更加地不可一世,甚至以主人自居,而把对方视为奴仆。
    在缺乏正当根据的支配关系中,对于弱势的一方而言,无疑只有团结起来积极地进行抗争。像耶林所说的那样,为权利而斗争,才有改善自己境遇的可能。
    所以,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还是先谈权利与义务,再来谈爱与付出吧!
(0)

相关推荐

  • 不好意思,我有婚戒恐惧症!

    Yee君说-- 现在年轻人选择不结婚的最大理由不是没钱也不是没计划,而是她们拒绝提前走进"坟墓"."温馨的家中每天都有着人间烟火的幸福气息,"这只是你安慰自己的 ...

  • 蒙古国发生了啥事?280万民众请求中国出手:只有中国能帮

    文/背起行囊(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载分享)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一颗不老的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敕勒歌流传千年,依然很符合人们对蒙古国的印象,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草似人高,牛 ...

  • 家庭成员间的权威关系

    ​家庭成员间的权威关系: 家庭成员在家庭事务上 彼此所享有的支配权的 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 即各成员 在家庭中 的权力 有多大 不平等的权威关系: 部分家庭成员 所拥有的权力 超过了另一部分成员 人有 ...

  • 刘晓林:谁在为时代的一粒灰加重

    谁在为时代的一粒灰加重 刘晓林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的头上,便如一座山.这毫无疑问!以"有限"来对"无限",卵石相击. 时代的一粒灰由谁"制造&qu ...

  • “格雷五十道阴影”背后的风情世相

    从<哈利波特>到<暮光之城>再到<五十道阴影>三部曲,三部作品虽然同样畅销,但在各大网站上的口碑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实话,幼稚得有些过分的玛丽苏再加上油腻得惊人 ...

  • 法律知识: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一.概念与特征 1.概念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特征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张三赌博输给李四6000元 ...

  • 【心理学科】语言暴力的伤害,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语言暴力的伤害,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 文/周瑞玲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

  • 【心理学科】每天自问10个问题,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每天自问10个问题,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那就很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 ...

  • 【心理学科】如何才能把看不顺眼的人看顺眼?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如何才能把看不顺眼的人看顺眼? 作者:David K. William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与我们交往的每一个人都会和蔼.友好.体贴.细心.大 ...

  • 【心理学科】性格是把双刃剑:十四种性格类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性格是把双刃剑:十四种性格类型     任何性格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性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纵观古今,每一种性格都有成功者,每一种性格也都有失败者.性 ...

  • 【心理学科】忙碌的父母,更要重视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忙碌的父母,更要重视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文/周瑞玲     忙碌的工作,经常会使父母疏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这样带来的危害,但他们仍然用一 ...

  • 【心理学科】不被过去捆绑,不为未来设限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不被过去捆绑,不为未来设限 文/聂  飞     我们从听别人的话开始学习:依别人的眼色与别人互动:好像别人的看法感受,比我们自己更重要.心灵的成长 ...

  • 【心理学科】情绪是我们内在的语言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情绪是我们内在的语言 文/陈玉霞     情绪就是我们内在的语言.     可以说:了解了情绪,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     那么,关于情绪,你一定 ...

  • 【心理学科】脾气与命运的关系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脾气与命运的关系     泰国的传奇人物-白龙王告诫: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很多人来到这里都问我 我的事业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缘 ...

  • 【心理学科】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主要反映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成分,也就是对人的喜爱或厌恶.     1.接近性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