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是对生活的最大尊重
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一时一分一秒,丝毫不差。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时间伸展,蔓延成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乘着一艘小船,飘摇在生活的洪流里。
若任其漂泊,那生活的主宰便永远归于别处。若为自己的小船寻得一支桨,那生活的奇遇,则更多的由自己掌控。你愿随波逐流,还是乘风破浪?
生活的拼图等你拼凑
若回顾生活,稍稍留意,便能察觉其琐碎。看看此时身边正在发生着的一切:随兴所至的闲聊,脑海中突然想起的老歌,窗外停留了片刻又飞走的鸟儿。一切毫无预兆地发生,又往往在不经意间消逝。还没等你细探究竟,新的情况便又接踵而来。 我们不断地经历着、体验着生活,就好像面对着一张散乱的拼图,被分割而成的每一块都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成百上千个小卡片簇拥在一起,偶然的,随意的,杂乱无章,眼花缭乱,正如这瞬息万变的生活。
然而,看似零散,各个碎片中却隐藏着能够组合在一起的线索。加以精挑细选,考量比较,才能拼成一幅鲜活的图画。 生活也是这样,偶然事件背后的意义,只有经过不断地回顾与整合才能有所感知。与生活互动,才能找到接下来要去往的方向。不赋予生活意义,也得不到生活的馈赠。拥有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寻找提示。能够在过往中获得力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未来。
凡是过往,皆为宝藏 苏轼,就是这样。
那一年他41岁,刚刚从密州调任到徐州,路途的颠簸使人又消瘦了几分。那日,正是清明时节,梨花开遍,柳絮飘飞。
立于院中,
看着眼前这一片青青白白的淡雅景色,不禁感叹这暮春的美好。回顾前半生,仕途起起伏伏,亲人生离死别,经历过春风得意,也遭受了生活的重压。“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四十个春秋,宛若过眼云烟,经历了人生沉浮,才悟得了些生活真谛:梨花开开落落,清清淡淡,从不为惊艳任何人;而人在官场,日日奔忙,祸福旦夕,患得患失。人生变幻原是常态,倒不如把一切看淡一点。虽身处凡俗,但心若明净,世事万物也便明净了。
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了徐州,徐州便是家了。仅两年,抗洪水、建黄楼,挖煤炭、治旱灾,劝农桑、兴旅游。只要是百姓需要的,他便竭尽所能,至于是否有益于政绩,也不屑去考虑。虽然苦一些,心却是踏实的。历波折,而不怨,持一心明净,富一方水土,于过往中寻得本心,这是苏轼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的真实,一旦发生,便会留下痕迹,只等你留心咀嚼。只要心中有生活,待到某个瞬间,所经历过的一切便都有意味了。闲暇时,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机会,像品他人人生般,回味自己的生活,不忘过往,总能找到一些宝藏。
生活没有固定公式
人生实短暂,一去不复返。 时间的脚步,仿佛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忙忙加了速。小时候我们还试着追赶太阳,现在的太阳,在不经意间便偷偷溜下了地平线。如果只是顺着时间的轨道,被时间推着无意识地往前走,生活也便匆匆然无迹可寻。
然而,《百年孤独》中,这种匆匆在布恩迪亚家族,却呈现出另外一种状态。陈旧的生活模式,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灵魂中,被生活奴役的人永远都在原地打转。一百多年的时间流逝,对于他们生活的马贡多地区来说,似乎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剩下的只有停滞和孤独,无休无止地循环往复。
如果生活只剩下了单曲循环,那人生的意义又在于何处呢?
鲁迅先生曾说,做学问“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生活不也正是如此吗?体验得多了,见识便宽广了。经历了摸爬滚打,才知道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曾几何时,面对挫折的我们,本以为自己无路可走,然而,“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一切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殒身,也是值得被铭记的先锋者;曾几何时,经历变故的我们,以为世上一切不过如此,然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好书读得越多,越发觉自己的浅薄。
在没有看遍世间风景之前,请不要太快定义自己的生活。
寻找生活的太阳
人活一世,总得有一件自己热爱的事吧。
记得有那么一句温柔的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是一种心灵的能量,是对快乐和利益的心灵反应。因为喜欢,开始了解;因为喜欢,才愿尝试;因为喜欢,近乎执迷;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了很久、很久。真正热爱的事,哪怕过去很久,依然会让人满怀热情和期待;对于爱做的事,挑战和枯燥,只会让人越挫越勇,在悬崖边开出花来。
如果你要醒来,希望是因为心中有爱。
心怀热爱的人,期待每一个朝阳,珍惜生命的每段时光。
因为心中有力量,所以总想去创造,这样的人,即使陷入生活的低谷,也能找到向上攀爬的绳索。生活有了热爱,自此便有了阳光。
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的喧嚣和诱惑,生活在不经意间,就被庞杂的外物堆满了。记得给自己留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找到那么一件让你心动的事,坚持下去,少一点功利,只为自己片刻的惬意,多一点享受,乐在其中。
生活的样子正是生命的样子。
请成为一个特别的人,过着特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