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自己
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很多人问我,人生最难的是什么?
我说:人生难的不是活下去,也不是活出精彩。因为只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理由不活下去,也没有理由活得不好。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唯有自知,向内审视自己,看到弱点和不足,才能战胜自己。
任何时候,不放弃对自我的要求,管住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
01
管住自己的“嘴”
孟子曰“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的修养,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适时的闭嘴更是一种智慧。
管不住自己的嘴,不仅仅惹人厌烦,有时候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生性多疑,总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他经常吩咐侍卫们说:“我做梦喜欢杀人,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上前帮他盖被子。曹操惊醒,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侍卫杀了,继续上床睡觉。
第二天起床后,他假装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将事实如实禀告,曹操痛哭,命人将侍卫厚葬。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无意识杀人,惟有杨修知道真相,侍卫下葬时,他叹惜地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后来在与刘备的汉中之战中,杨修又一次展现小聪明,曹操借机杀了他。这就是历史上的“鸡肋事件”。
做人,一言一行,都不能“荒腔走板”,而是要拿捏有度。
多嘴多舌是致祸的门径;慎言敏行,是功成的根基。
明代大学士徐溥少年时代,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曾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
每当心生一个善念,或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慢慢瓶中黄豆渐多,黑豆渐无。
直到后来为官,他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因为他言语有节,行事恭谦,严于律己,却从不究人小过,在朝中多年,谨慎如始,因此成为一代贤相,以“四朝元老”的殊荣告老还乡。
曾国藩说过: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人生最好的修养就是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懂得闭嘴才是最好的人生智慧。
语言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以像一把无形的刀深深地刺痛人心。
当一个人学会说话和闭嘴的时候,才能避免“祸从口出”。
管住自己的“嘴”,才是守住安身立命的智慧。
02
管住自己的“身”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让一个肆意挥霍身体的人管住自己?”
高赞回答中写道:“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孟浩然是唐代的田园诗人,和李白是朋友,两人在喝酒上可谓是臭味相投,后来因喝酒而死。
孟浩然生活的年代已经不是什么盛世,他看到了许多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对于政治已经觉得失望透顶。
最终寄情于山水之间,成就了孟浩然山水诗人的美名。
五十一岁的时候,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即将被医者治愈。
但王昌龄路过孟浩然家里,遇到了好友的孟浩然怎么能不喝酒呢,于是,开怀畅饮的孟浩然恶疾发作,死在了家中。
不加节制的贪享,不是做人的能耐,而是人生的无知。
我们只有让自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把身体照顾到位,才能有力气去学习、去热爱、去积极掌控生活。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云谷大师问了凡为何觉得自己“命里无子”,除了他认定的命数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呢?
了凡先生分析,自己平日嗜酒,酗酒会伤害自己的精神和体力,另外长期静坐不睡眠,对自己也有伤害。
云谷大师听后,说道:
“既已知因,便去纠正,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他克制自己那天起,一切都和从前大不相同。
之后,袁了凡对自己的作息和习惯勤加约束,并护生向善,第二年,果真妻子有孕,生了儿子天启。
自控力强和自控力弱的人,差的不止是整个人生,还关乎一个人活着的质量。
健康的生活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只有学会自我节制,才能真正驾驭自我,不受内心欲望的控制和摆布,真正控制和主宰自己的人生。
有道是,欲文明其精神,先自强健其体魄。
03
管住自己的“气”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周瑜,虽有勇有谋,却心胸狭窄。
孙、刘联合抗曹时,诸葛亮巧借东风大败曹兵。
周瑜忌惮诸葛亮的才能,派人去刺杀他,却被诸葛亮逃脱,此为一气。
周瑜为夺回荆州,骗刘备去娶亲,结果却叫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此为二气。
周瑜佯装要帮刘备攻打西川,要求刘备送来粮草慰问,以伺机刺杀刘备。
诸葛亮将计就计,布下四路大军,将他们团团围住。
气得周瑜口吐鲜血,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世人都道周郎智谋不及孔明,却不知在拼智谋之前,周瑜早已输给了自己的脾气。
怒气,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情绪。
正因为难以控制,所以很容易因为一时怒气酿成大祸、损害健康。
北宋大儒程颢说:“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不道亦思过半矣。”
意思是,人的感情之中,最易引发而又难以控制的就是怒气。
如果在处理事情时,未能事先将怒气摒除,那么便无法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应付外物。
愚蠢的人,遇事只会生气;聪明的人,压得住脾气,赢在了大气。
曾国藩早年脾气并不好,其在京任职期间与不少人发生过争执,也得罪过不少人。
他与两位同乡郑小珊、金藻都曾发生过口角,所为的也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结果是,“肆口谩骂,几于忘身及亲”。
在京期间,曾国藩还“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以至于好多人见到他就躲开,更不敢同席吃饭。
曾国藩也多次反思自己:“龃龉之后,我反悍然不近人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后来,大彻大悟后的曾国藩几乎实现了脱胎换骨。
咸丰八年七月,清廷命他入江西重新掌兵,他的改变令人感到惊讶。
好友郭嵩焘说他“曾司马再出,颇务委曲周全”,胡林翼说他“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
这种隐忍平和的心性,最终让他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荀子》中讲:“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暴跳如雷;不会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拿自己的不快影响别人。
有本事的人,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脾气。
没本事的人,在一直提升自己的脾气,而非能力。
遇到问题时,把毫无用处的脾气先放在一边,反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
王阳明曾说过:“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所以,高层次的人,往往都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行谨能坚其志,言谨能崇其德,而能守住心,则会让我们完全成为自己。
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人,都不会放任自流。
唯有对自我拥有足够掌控力的人,才不会拱手把自己后天可造之运,全部交给“命”,做自己人生真正的掌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