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药经验集「值得收藏」
张锡纯一生推崇《神农本草经》,对《神农本草经》中各类药物理论细加揣摩,精研药性不仅提出了许多颇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见解,也对许多药物药性重新论证,拓展了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
石膏
《神农本草经》原载“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产乳。”后世则多认为石膏大寒,并且据条文认为石膏可治产后无乳,对此张锡纯感慨到“变金丹为鸩毒也! ”
张锡纯认为石膏非大寒之性,而属微寒之品,治疗大热,须大剂方可,且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谓“产乳”并非指产后无乳,而是指“产后外感发热”,《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即是《神农本草经》石膏主“产乳”之义的最好证明。
此外,张锡纯还独创新见,认为石膏的退热机制为逐热外出,即“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退热而不伤脾胃,此论颇有新意。
《神农本草经》曰: “味酸无毒,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
张锡纯认为,山茱萸不仅有固涩之性,并且“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逐寒湿痹。”
《神农本草经》曰: “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神农本草经》论桂枝先言其主欬逆上气,张锡纯认为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并举“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之例说明“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 ” 。并且认为桂枝尚有理肝郁、和脾胃、宣通利尿之功。
张锡纯认为连翘味淡,可利水,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是用连翘以利湿热。薄荷味辛,气清香,“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薄荷服后出凉汗,并且用量少时,亦可治疗凉汗能清温,是以宜于温证病。”肝胆郁热及肝风内动之证。
少用可以调气,另兼利小便之功。
肉桂具有“为诸药先娉通使”之性,又有引消坚化瘀之品深入凝血积痰之功,使诸药达其病所。
茵陈蒿廪少阳春升之气,治疗少阳体虚之人,可以之代柴胡。
天冬“味苦平,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
精药物配伍之道,发扬药对理论
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虽未单独另列章节专述药对,然而仍可从各篇论述中探其配伍思想。书中所述药对繁多,其中不少对现今临床仍有启发思路的重要作用。
呕吐之症乃因胃失和降所致,半夏有和胃降逆之功,然半夏辛散温燥,恐药力不能持久,故张锡纯配以山药,并将山药调入汤中成粥,借山药黏滞之性,使药力缓缓释放,同时山药又可防半夏燥热伤津,兼有助肾纳气之功,两药配合相得益彰。
肺阴虚咳喘者,治以多汁之山药以益肺阴,然山药久服,或有滞腻,配牛蒡子,一可清热利咽,治疗肺热咳嗽;二可以其滑利之性防止山药壅遏气机,达到通补相济之效。
张锡纯遵《神农本草经》理论,认为黄芪“主大风”,将其与麻黄配伍,在加强发汗解表之功的同时,又有驱邪而不伤正之效,适于虚人外感。
临床上阴虚所致水肿、鼓胀者,多由阴不化阳,水湿泛滥而致,治疗上以白芍为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白芍“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运用白芍的同时配伍阿胶以养阴通肠,可治疗阴虚大便不通。两药并用则标本兼治,阴气得复,二便得通。
张锡纯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用牛膝、龙骨、牡蛎、代赭石配伍茵陈、麦芽、川楝子,以顺应肝脏调达之性,既可平肝抑肝,又可使肝气条畅,此法精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另外,张锡纯还指出“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与当归、地黄同用,可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 ( 赤芍;其他如干姜、瓜蒌) ; 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治腹疼,亦可与多种药物配伍而发挥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