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图书】跨越认知陷阱,建立科学思维
小
播
读
书
///
02/10 2021
跨越认知陷阱,建立科学思维!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在今天,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重要,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越来越多,而我们的有意识思考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各种专家、大V、10万+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很难分辨真假,还很容易信以为真,如今在网络上各种奇葩离奇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见证了太多反智的现象,特朗普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公然让大家注射消毒剂来杀死新冠病毒,英国一些人坚信5G 信号会传染新冠病毒,他们试图通过烧毁5G信号塔,来阻止病毒的传播等等。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在情感、情绪面前,真相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就像哲学家大卫·休谟说: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那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摒弃各种谣言、伪科学、权威、假消息的影响,做一个更理智的人呢?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大量的认知陷阱和思维偏见,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其中的一类:神经心理局限性。
它包括大脑功能受限或者出错的各种可能,它们包括:记忆、知觉、幻想性错觉、超能感知、临睡幻觉、意动效应。
首先,我们来看看:记忆。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场景、有些话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常常只记得在某个地方听过某件事,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听过,甚至记不得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发生过。我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人的记忆,就像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一样,总是不会出错的,用的时候只需要复制和黏贴。但实际上我们错了,我们对记忆的提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记忆重塑和更新的过程。
记忆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它在我们脑海里面更像是一些非常零碎的拼图,具体呈现什么样子,是要看我们想让它呈现什么样子。记忆是融合的,是临时拼凑,甚至记忆还可以是虚构的,比如在一项调查中,但询问调查者,美国9.11事件的当天,他们在什么地方,具体在做什么的时候,很多人都能“清晰”记得,他们就在现场附近不远,现场的画面甚至还历历在目,但实际上,很多并不在场,他们的记忆是虚构的,甚至还会“脑补”很多不存在的画面,让真个事件看起来更真实,2015年心理学家们发现,假如警察连续盘问3个小时以上,很多成年人就会相信他们真的犯下了某种罪行,而这样的冤案其实比比皆是。那为什么记忆会被虚构、被扭曲、被拼凑、会错乱呢?
关于记忆形成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感官会不停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或者说我们想要的信息会保留,而其他信息则会被过滤,但是我们是用这些已经被过滤之后的信息来判断所感知的内容的。这些过滤之后的感知信息会逐渐形成短期记忆,然后其中一小部分会形成长期记忆,有研究表明,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有可能也是同时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流失,记忆内容会迅速衰退,几天之后,长期记忆被会加强,并成为头脑中的主导。
但记忆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掺杂了很多我们固有的观念和成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最后记忆逐渐扭曲,并纠缠在一起,各种记忆的碎片就像一个废料堆一样,持续不断地发酵。作者说,与其说记忆给大脑提供信息,倒不如说它加固了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信念而已。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我们头脑中的信念不会被动地等着被传入的信息证实或者反驳,相反,它们对塑造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说说:知觉。
如果说记忆不可靠,那么我们的直观感知可靠吗?实际上,我们的知觉也是大脑主动构建的过程,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台摄影机,它会记录所有内容,但它也是会过滤掉很多内容,并且会产生很多不真实的错觉和幻想。
关于我们的知觉其实是大脑构建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现在面对一面镜子,仔细观察你的左眼,在一段时间之后,眼睛不要离开镜子,再观察你的右眼。这个过程中,你的目光的焦点从左眼转移到右眼,但你其实看不见自己的眼球在移动,如果从第三者的视角看,你的眼球肯定在动,但你却完全看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大脑蓄意去除了,我们在移动眼球时候的视觉体验。而实际上,我们每天中,被大脑抹去的部分占据的时间大概有两小时,而且你对此毫无感知。
换句话说,我们所意识、感知到的世界,是我们经过我们大脑加工之后的。而这个大脑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客观的,会受我们固有的思想信念,价值观、情绪、环境文化等影响,而且我们的知觉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只能感知到部分信息,局部信息,而我们却以为我们感知到了所有内容。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让受试者看一段激烈的篮球比赛视频,然后让他们统计视频里面双方球员的传球次数,在观看完之后,实验者问受试者,他们看到一只大猩猩吗?
40%的受试者都只顾着去数传球次数了,并没有注意到视频画面中,有一只大猩猩曾经出现过,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实际上,我们最可靠的感官知觉也并不可靠,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我们想看到的而已,而且这些信息还是大脑加工之后的结果。就像大卫·休谟说:人性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会赋予外部事物以人类自身的情感,而且在各处都印证自己的那些理念。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