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翅膀和神仙的云彩:中西方宗教比较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西方神话中的天使无一不生着一对翅膀,半人半兽,何等威严;中国的神仙脚踩一片云、身披一根带而飞,何等的飘逸、潇洒、浪漫!

神和上帝真的存在吗?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否存在灵魂?是否存在天堂与地狱?从十来岁时有死亡意识开始,这些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促使我不断思考并阅读大量宗教方面的书籍,对儒、道、佛、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宗教的产生应该源于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灵魂的思考。中国殷商时代就有祭祀鬼神的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提出灵魂不死的概念。对于鬼神的信仰,中国人通常半信半疑,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王充则认为“人死如灯灭”。

基督教认为人死亡时要受到上帝的审判,不是进入天堂就是进入地狱。中国最初只有天上与地上之分,阴间的观念是从佛教来的,十八层地狱的观念已扎根于部分中国寻常百姓的世界观里。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神。按其有无位格而言,则可找到两种极端的类型,即源于欧亚大陆西边的犹太/基督教的唯一位格神与源于欧亚大陆东边的中华文化的非位格神。在这两者之间,有各种混合的类型,比如印度和波斯的类型等。

利马窦等传教士曾将基督教的神比附为中国的“天”,译“God”为“天主”或“上帝”,以求尽量减少这两种神性观之间的区别。但深入了解之后,可以看出西方的耶和华与中国的“天”之间的巨大差异远胜过其相似之处。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位格神,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上帝唯一的选民,而耶稣则宣扬说上帝会宽恕所有悔罪的人。

罗马皇帝尼禄曾反对基督教,把基督信徒感到斗兽场让野兽吃掉,而信徒毫无畏惧,一点不反抗,从而感化了众人,392年基督教被成为罗马的国教。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曾是欧洲人的一切。

近代西方,宗教改革已经把上帝从彼岸归于人心,新教徒在生活中修道,体现在完成上帝的使命上,接近上帝,不一定到来世。

康德认为上帝并不是另外世界的一个什么神,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寄托,一种假设。尼采更加激进,宣称“上帝死了”,人的追求应该是“超人”。

“天”的神性并非人格实体,也就没有必要像耶和华那样去断定和维护自己的唯一性、普遍性、创造者的身份以及与人类的定约。

中国人几千年来认“天”为终极存在,认世界为“天下”,认人的本性为“天良”,认明君为“天子”,认万物的本源和真理为“天道”等等。

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就要“参天地之化育”,遵循天道。不论是讲“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的儒家,还是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的道家,还是反对坐禅,主张“内外不在,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的禅宗,都是这种天道观的体现者。

与西方唯一神宗教相比,中国宗教更具有包容性,儒、道、佛、回、基督等多种宗教共存。儒教其实是道德实践,关注点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种宗教。

道教则兼收并蓄,有人格化、多神论的特点,72位全神有些是虚构的人格神如玉皇大帝,有些是历史人物如关公,还把佛教的如来、观音等众多人物都囊入道教神位之中。道教的核心是神仙观,追求长生不老,成为中国最为广泛的民间信仰。

中西方宗教的差异在于“天人合一”与“灵肉分离”。中国宗教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尺度;西方宗教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的向往,期盼外来的力量来拯救自己,以神为价值尺度;而中国宗教,以自我拯救为目标,神不是宗教的核心。

西方的神在人之上,灵魂在肉体之上。神创造了一切,把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看成是水平的,人可以征服自然,到了现代,成为破坏自然的因素。

中国的“天”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本身比什么都伟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顺应自然法则,“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给人类带来可持续性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