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部分内容来自维基百科和https://www.vvmf.org/越战纪念碑基金官网正面历史才能抚平创伤——小蚂哥2020.7.22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次给大家介绍了爱尔兰国家战争纪念公园,就突然有一种想法萌生出来……爱尔兰国家战争公园的传送门在这里:我想把世界著名的,富有特色的纪念性景观都梳理一下,当然这是个大坑,但各种项目就从脑子里蹦出来,头一个就是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美国越战纪念碑。因为这是一个从设计到建设都争议不断的作品,喜欢它的人认为这是直面历史,治疗创伤的空间,而不喜欢它的说它是一道耻辱的黑色伤口。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全过程。chapter1建造起因越南纪念碑是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建造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Jan C. Scruggs。受伤退伍的斯克鲁格思回到美国后研究了现在所谓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后他就开始呼吁建立纪念馆,以帮助在越战服役的大约300万美国人。在看完电影《猎鹿人》(The Deer Hunter)之后,斯克鲁格斯显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行动能力,用自己的2800美元在1979年成立了越南退伍军人纪念基金会。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403/电影猎鹿人是斯克鲁格思行动的直接动力,电影也是越战题材,非常不错,推荐给大家。许多政客表示了支持,美国国会通过了立法,在国家广场的西北角预留了三英亩的土地作为未来的纪念碑。但是,所有捐款均来自私营部门。鲍勃·霍普(Bob Hope)和其他名人参与了筹款活动,到1981年,大约275,000名美国人以及公司,基金会,退伍军人团体,公民组织和工会为该项目捐款840万美元。这里插一句,美国华盛顿的国家纪念广场可谓是纪念性景观的大型露天陈列馆,不仅有我们今天说的越战纪念碑,还有我们接下来要聊的朝鲜老兵纪念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些纪念性空间虽然有现代,有传统,但被统一在大轴线下显得非常和谐。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chapter2设计过程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AIA)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AIA在小蚂哥的景观笔记中也出现过多次了,很多美国景观设计师也是AIA成员,比如我们熟悉的丹·克雷。结果,在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到年底,共有2,573人报名参加设计比赛,得奖者可获20,000元。在1981年3月30日,提交了1421份设计。这些设计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机库为评选委员会展出,每排占地面积超过35000平方英尺(3300平方米)。有没有很震撼~为了保护作者的匿名性,每一件作品都只通过数字进行识别。所有条目都由每位陪审员审查;参赛人数从232人缩减到39人。最终,评审团选择了由林璎设计的1026号作品。图片来自Dr.Gregory参赛方案中不乏有对战争,国家歌功颂德的作品,也大多是具象的纪念性作品。这就让林璎的作品脱颖而出,下图是林璎的设计图纸:极简的形式和林璎的建筑背景或者当时盛行的大地艺术有直接的关联。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被选中的设计是非常有争议的,特别是它非传统的设计,只有两面黑色的折角墙体,完全没有装饰,一些政府官员表达了他们的不满,称墙是“耻辱的黑色伤口”。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但是在重新组织评审团后,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委员会为慎重起见,重新仔细审阅了林璎的作品,审阅之后觉得仍然是一个佳作,就拒绝了退伍军人的要求。当时,内政部长华特还曾经出面,下令暂停工程进度,并要求在V字型建筑的中间,放一座雕像并悬挂一面美国国旗。林璎面临种种压力仍不肯妥协,毅然要求撤回自己设计人的名字,因为,她觉得如此这般的要求和篡改,已经破坏了她的原设计精神,刻上她名字不但是个谎言,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侮辱。在她的坚持下,插国旗之举取消,三位越战军人的雕像也被移往V型碑石的侧面。上图白色的位置就是原本放置雕像和国旗的位置,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实现的话,林璎的作品就完全变成了背景板。但还好最后的结果是林璎坚持了自己。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出资人的刁难,最后决定将她的设计和第二名的设计一起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但落成后,第二名的设计只是三名越战士兵的塑像,无人问津,她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的著名建筑,游人络绎不绝。chapter3拆解设计越南纪念碑现在由三个部分组成:越战老兵纪念碑墙+三个士兵雕像+越南妇女纪念雕塑Memorial Wall纪念碑纪念堂的主体部分“名字墙”于1982年完工,位于林肯纪念堂东北方向,毗邻国家广场的宪法花园内。纪念馆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维护,每年接待约300万游客。纪念墙由美国建筑师林璎设计,2007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建筑”,排名第十。作为国家纪念馆,它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名录。纪念墙由两道长246英尺9英寸(75.21米)的黑色花岗岩墙组成,打磨得非常光滑,上面刻着被纪念的军人的名字,这些名字被雕刻在140排水平的面板上,字体和间距都是规则的。这些墙凹入地下,泥土在墙的后面。在最顶端(它们相遇的地方),它们有10.1英尺(3.1米)高,在它们的末端逐渐变细到8英寸(200毫米)高。象征性地,这被描述为一个“愈合的伤口”,是60年代土地艺术运动产生的例证。一面墙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另一面墙指向林肯纪念堂,以125度12分的角度相交。每面墙有72个面板,70个列表名称(编号从1E到70E和从70W到1W),两端有两个非常小的空白面板。沿着墙的底部有一条小径,游客可以在此行走。1982年墙落成时,最初列出了57939个名字;不过后来又加入了其他名字,截至2018年5月,共有58320个名字,其中包括8名女性。纪念碑上刻着被列为“宣布死亡”的服役人员的名字。名字是用赫尔曼·扎夫设计的Optima字体镌刻的。关于军衔、单位和勋章的信息没有给出。被宣布死亡的人用钻石表示,身份不明的人用十字表示。当先前失踪的人的死亡被确认后,十字架上就会叠加一颗钻石。如果失踪的人活着回来,这从来没有发生过,十字架将被一个圆圈限定。另外为了平衡而建设的两组雕塑被放置在了离墙相对较远的角落,这样既不会对作品主体产生影响,又满足了国内的政治势力的诉求。The Three Servicemen三个士兵离墙不远的地方是另一个越南纪念馆,一个名为“三个军人”(有时称为“三个士兵”)的铜像。该雕像描绘了三名士兵,故意将其标识为欧洲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在最后的布置中,雕像和隔离墙似乎相互影响,士兵们以沉重的敬意向他们倒下的战友的名字致敬。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林璎设计的影响。Women's Memorial妇女纪念碑越南妇女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越南战争中服役的美国妇女而设立的,她们大多数是护士。它提醒人们在这场冲突中妇女的重要性。它描绘了三个穿制服的女人和一个受伤的士兵。它是越战老兵纪念碑的一部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大草坪上,在墙以南不远的地方,在倒影池的北面。chapter4纪念的意义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参观纪念馆的游客可以拿一张纸,把它放在墙上的一个名字,并用蜡笔或铅笔在上面摩擦,以纪念他们的亲人。chapter5林璎自述最后小蚂哥找到了几段林璎的自述,来看看吧。“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这时有一位同学收到了纪念碑的设计手册,其中明确规定纪念碑上必须刻有全部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于是我说:“太妙了!”将名字逐一镌刻在黑色反光的地表上。正是这样的一座纪念碑!”“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我只是想对人诚实,”林璎告诉《华盛顿邮报》。“我不想说“他们已经离开了一段时间了。” 我想要简单地说:“他们永远不会回来。他们应该被记住。'”最后这张图是文章开头的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Jan C. Scruggs,他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这个杰作的产生,也许除了要祭奠死者,我们也要心向未来。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