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为氏的黄姓,曾以弱抗强名留青史,忠孝传家,名人辈出!

这个姓以国为氏,史上因不服强楚名留青史,如今跻身全国10大姓!

1/引语

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出来后,中国十大姓氏的人口与排名再次引人关注。排名前十的十大姓氏的总人口约为5.5亿人,其中,黄姓国内总人口约为2680万,排名第八。黄姓是个具有辉煌历史的大家族,发祥早,根源深。黄国,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自有黄国,方形成“以国为氏”的黄姓。

黄国故城位于“光州定城西十二里(宋 郑樵《通志·氏族略》)”,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潢川县。潢川古称光州,“光州定城西十二里”之地,为现在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隆古。

黄国故城始建于周成王平定东夷之后,故城周长为677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城墙略呈长方形。黄国故城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都城,2006年05月25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黄姓之源

潢川,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自古以来为豫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七、八千年前这里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春秋为黄国,泰汉为弋阳郡,唐代设光州,民国二年撤州改县。

近年来,海内外许多黄氏儿女情牵梦绕这块古老文明的大地,纷纷前来寻根拜祖。这是因为:在这片黄土上,曾书写下了历经夏、商、周三大朝代立国长达1400余年的黄国历史,这里现存闻名遐迩的黄国故都遗址,有黄氏始祖的神奇足迹。

据传说,夏代,一个以黄鸟为图腾名叫“黄夷”的部落集团,由华夏东部游牧而发展迁徙到江淮地区定居,生产活动中心便在今河南省东南部一带。佐禹治水的英雄伯益(另一说法为陆终)是这个“黄夷”部落的传奇首领,其后受封于黄,由此诞生了黄国,这个受封的“黄”邑和据此而建的黄国就在今河南省潢川境内。

记载黄国在潢川的古文献,最早见于殷墟甲骨卜辞和《史记·殷本记》,其中就已经有记述商帝王巡视黄国的内容:“王寅卜……王贞:王其至于潢、霍,亡灾。”这里的“潢、霍”都是地名兼方国名,“潢”就是黄国,就是今河南潢川(境内有条潢河得名)。商王重视黄国人,在其甲骨卜辞中常出现“ㄓ于黄尹,告于黄尹”、“黄示”等。

到了两周时期,史记文献对黄国的记载已较具体:当时黄国为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霸,黄国不服,既积极与江淮流域的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又和中原北部的齐、宋、郑、卫、鲁等修好,充分利用自己处于“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团结周边的国家力量,在相当阶段与楚抗衡,创造了黄国辉煌的历史。

3/抗衡强楚

黄国历史上,是有其辉煌之笔的,虽然为诸侯小国,但是,却有着不畏强暴的勇气与担当。这在其与野心勃勃的楚国对抗中,可见一斑。

楚国方兴时,于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有参加,结果随国受到讨伐,地处淮水之滨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是,楚军陈兵于汉水与淮水之间,黄国也受到楚国的军事威胁。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左传·桓公八年》)

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楚文王首次伐黄。可能是感动黄国的抵抗精神和强大武力,楚军并没有一鼓作气灭亡黄国,在惨胜之后匆匆回国。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碏陵。”(《左传·庄公十九年》)

面对势力已扩张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并不甘示弱,而是采取了依靠强齐抵御强楚的策略。极力北上争霸的楚国当然不甘示弱,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位于今河南光山)灭掉,弦国国君逃到了黄国。6年后,即前649年冬,楚国借口“黄人不归楚贡”,出师伐黄。半年后,即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楚成王带兵灭国了。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 夏,楚灭黄。”(《左传·僖公十二年》)

4/以国为氏

自黄国诞生那天起,便诞生的黄姓姓族,却不管历史如何变迁,而始终发展向前。东汉蔡邕的《汉交址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中说:“江陵黄氏之季女字曰列嬴,其先出自伯翳,别封于黄,以国为氏。”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中说:“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载:“黄氏嬴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黄氏宗族自唐宋以来,陆续产生丰富的家谱族牒。唐进士尚书黄禹锡咸亨元年奏请唐中宗准修族谱的奏章中说黄姓是:“颛顼之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因以国为姓焉……”北宋江夏黄氏族谱序中也明确记述:“且稽黄氏之先,始出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其后以国为氏。”由此以后,代代修谱相袭,都作了类似的记载。

黄国属当时有一定势力的诸侯国,其辖区东至今固始,南到光山,北临淮河,西部延伸到罗山、信阳一带。黄国定都于今潢川的隆古乡一带,是因这里地居江淮要塞,为豫东南各诸侯国的交通枢纽。

黄国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现存有三处城门豁口,墙厚、门阔、路基硬,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都城的雄风。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

黄国古城尽管历经漫长岁月风雨无情地剥蚀,巨变沧桑,但当你置身于2000多年前的古都里,面对着俯首可拾的古陶片、古瓦当,不由地为其丰厚的古文化氛围所动情,能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慨叹黄国先祖开创古代文明的艰辛与辉煌。

5/青铜文化

在黄国故城遗址里,有考古发现的三处冶炼作坊遗址。黄姓先民们,就是在这文化摇篮里,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青铜器,留下了灿烂的黄国青铜文化。

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原黄国境内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黄国青铜器、玉器,件件美奂绝伦,无不闪烁着黄氏先祖的智慧之光。青铜器上纹饰古朴、生动、多采,有云纹、涡纹、波纹、蝉纹、虎纹、 虺纹、三角纹,属典型的时代图案。其造型轻巧精致,实用大方,是春秋早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瑰宝。

古黄国境内出土的这批黄国稀世珍宝,分别为国家、省、地区、县博物馆所珍藏,仅青铜器就达74件之多。其中,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珍藏在国家级历史博物馆,郭沫若先生所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亦收录且撰有考证文字。

在已发现的黄国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器皿达38件之多。“黄孙须子白亚臣”、“黄君孟自作行器”、“黄季作季嬴宝鼎”、“黄孙子奚君叔单”、“惟黄朱柢用吉金作鬲”等等。这些极具考证价值的铭文清晰镌刻下的“黄君”,“黄公”、“黄伯”、“黄父”、“黄太子”、“黄孙”。这些上古铭文,非常有力地解答了一个问题——黄姓祖根所在。

6/迁徙与崛起

黄国的建立植下了黄姓的根。楚灭黄的“野火”烧不倒深深植根的黄氏参天大树。公元前648年实际上成为黄姓历史上一个特别的里程碑。“以国为氏”的黄国遗民发生了第一次大分流,他们虽奔走地方各异,但寻求新的开拓、发展,创造着黄氏族人共有的精神基石。

迁居河南中部的,发展为后来的著名淮阳黄氏;南徙湖北地区的,后因黄氏族人的繁荣、鼎盛而得名,就有了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成为后来名冠天下的江夏黄氏;为楚“浮诸江南,以实海滨”的黄国遗民,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为南疆少数民族中的黄氏望族。尤其是苦恋故土守候家园的黄国故国遗民,更是饮恨图存,几经裂变。

经300多年的痛苦沉寂后,终于迎来了家族中兴的一天——这便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崛起。

史学家司马迁曾浓笔为黄歇立传。他在《史记·春申君传》中说:“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邓世明在《古今姓氏辩证》中也讲:“楚灭黄,其族仕楚,春申君黄歇即其后。”这就确证了黄歇是古黄国遗民的后代。黄歇委身仕楚为相25年,位极显赫,带来了黄氏家族的中兴。

7/黄姓望族

黄歇晚年虽遭李园之害,但其子孙繁多,早已在外地发展。家族受挫,其后裔并未沉沦,有一些裔脉分别团结起原先分流各地的黄氏族人,顽强抗争,不仅很快走出低谷,且先后在一些地方形成了望族。

探求不同历史时期,经沧桑岁月先后形成的淮阳、江夏、金华、邵武等著名黄氏望族的源与流,寻出其变迁轨迹,便可发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支脉联系,是源于一脉,根枝相连。

据有关史料、姓氏通书及现代姓氏学家研究成果证明:淮阳黄氏的代表人物汉相黄霸,源出黄歇的脉系。姓氏通书和一些族谱(如禾坪谱、鹤薮谱、潮州谱等)都确认:黄霸是黄歇的直系后代,是黄歇长子黄尚的第六代裔孙。

而号称“天下黄姓出江夏” “万派朝宗江夏黄”的江夏黄氏,也根连黄歇。如《渠阳黄氏世谱·源流考》记载:“六十九世祖黄歇公仕楚,其裔多居江夏,故因之而名我姓为'江夏堂’,'江夏郡者,皆自此始”。

另据江西金溪《双井黄氏族谱》考证,被后世黄氏尊为江夏大始祖的黄香,其父是名见于《东观汉记》的叶县县令黄况,黄况是黄霸的第七代孙;因而,黄香就是黄歇的第十五代嫡传裔孙。

继江夏黄氏之后,浙江金华、福建邵武一带的黄氏先后崛起,成为昌盛已极的江南黄门大族。称盛于宋元时代的金华黄氏,其始租黄苾,是黄香的第十代孙、明朝宋廉的《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直接讲:黄苾是“自江夏迁婺之金华者”,属江夏黄氏的分支。

而继江夏黄氏之后,形成黄姓历史上一个堪与金华黄氏同样辉煌的巨族――福建邵武黄氏,也是江夏黄氏的分支。据史载:在魏晋至五代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中,有大批的江夏黄氏分流:有迁江西后入闽发展,也有折回祖地光州固始,后入闽开拓,形成了福建黄氏大望族。

8/结语

纵观各大支系黄氏望族的形成与发展,寻其根溯其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即黄国——黄歇——淮阳、江夏黄氏,进而分衍出金华、邵武等大望族及星布四海的支系。不管支脉怎么纷繁,他们都是同根共祖,情系一脉,即天下黄姓根归黄国,源出潢川。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炎黄子孙一代代共同写出来的。兴旺发达的黄氏宗族,英才辈出,历代涌现出一批批很有建树的名人,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

西汉名相黄霸、东汉孝道楷模黄香、三国名将黄忠、黄盖,到后晋的开拓家黄峭山、北宋文豪黄庭坚、南宋思想家黄震;从元代纺织家黄道婆、明代硕儒黄绾、清代史学家黄宗羲,到近代民国第二开国元勋黄兴,等等……

黄姓的优秀族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领域、行业,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推动历史的进步,为了同一个地球上的文明繁荣,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值得永远铭记的。

(参考文献:《黄姓文化春秋》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