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声音:唯有基本面接力,牛市方行稳致远
本栏目撰稿人:廖凌,先后担任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策略团队负责人,曾获新财富、II China最佳分析师。2020年8月加入广发资管,目前为权益策略首席。
近期市场再次进入方向选择的关键期。低价股爆炒表明市场热度仍在,但强势股高位调整又释放出并非积极的信号。加上本周美股科技龙头骤跌,打破了“一直放水一直涨”的共识,高波动之际投资者开始正视高估值与基本面的巨大鸿沟。
对于A股,消费医药科技等“大众情人”资产估值并不便宜,因此盈利的持续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流动性难以进一步宽松条件下,要稳住甚至继续推高市场中枢,低估值资产的“落后者补涨”也需要基本面Beta发力。当下能否打破“流动性和基本面的纠缠”局面?本期《首席声音》栏目就此问题分享我们的观点:
(一)
危机来临之时,宽松就像一味解药,让人欲罢不能。但显然我们的经济早已走出疫情困境,正以一个常态化的复苏节奏演绎。和美联储“无底限宽松”的大招相比,我们的央行相对更克制,近期货币政策基调也出现了结构上的边际微调。从利率走势来看,长端中枢上移映射了经济复苏和通胀抬升,短端利率走势一定程度演绎了政策变化,如空转套利监管、边际微调等(图1)。
但结构微调绝非收紧,央行称之为“正常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是属于对资本市场相对“合宜”的流动性,整体中性偏宽;此外,“宽货币→宽信用”的传导链条仍然畅通,不至于系统性杀伤风险偏好(图2)。
一个相对“合宜”或中性略宽的流动性,对于股市走势和结构选择有哪些影响?我们觉得对市场至少有几个启发:
第一,“水积得够多,也会往低处流”。只要流动性宽松的大基调不变,低估值品种也能实现“落后者补涨”,当然前提是基本面向上修复;
第二,“贵的可能还是很贵”。宽松未逆转的前提下,市场对于高估值的“大众情人”存在更高的估值容忍度,贵的并不必然变便宜;
第三,但“树也不会长到天上”。宽松是有底限的,投资者也会关注性价比,会关注估值偏离度,而不仅仅是关注趋势。
(二)
基本面恰似内功,有盈利支撑的“拔估值”,似吐气吸纳,更加平稳、绵延不绝。本轮A股牛市始于政策扶持、流动性宽松(18年底/19年初),带动估值中枢系统性上移。但在估值不再便宜、流动性边际微调之际,基本面复苏是牛市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庆幸的是,以A股非金融为样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见度”较好,且持续性较强:
第一,A股业绩实现“V型”反转。A股剔除金融20年中报盈利增速-25.03%(一季报增速-52.41%),负增长出现明显收敛;中小板和创业板累计盈利同比增速转正,其中创业板盈利同比大幅反弹至12.97%。根据历史规律,A股盈利周期一般为2-3年,其中上升期为1-1.5年;预计在疫情不反复的前提假设下,本轮盈利上行有望回升至明年Q1或明年中(图3)。
第二,ROE趋势向上的概率偏高。A股剔除金融20年中报ROE(TTM)为6.2%,相对于20年一季报的6.16%上行0.04pct。简易的杜邦三因素分析表明,ROE易升难降,其中PPI反弹、控本降费带来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回升,宏观修复和收入改善意味着资产周转率下滑有限,而只要宽信用周期还在,则企业仍倾向于加杠杆。
综上,即使市场估值扩张的Beta正在收敛,但基本面和盈利带来的Alpha机会依然丰富。从财报分析的角度出发,我们容易筛选出两类景气改善的细分行业:
第一,景气趋势交易类。即业绩及ROE趋势同时向上连续改善的子行业,例如黄金、电气设备、机械、食品、医药、物流、电子元件等,多分布于中游投资品、下游必需消费及TMT;
第二,底部反转交易类。包括部分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线下场景,例如产销反弹的汽车、地产周期的可选消费(家电、轻工家具等)。
(三)
最后聊一聊港股。港股长期复合收益来自于盈利增长,不论短期估值如何波动,港股市场始终围绕盈利中枢“螺旋式上升”。随着中资股盈利修复,市场极低的估值钟摆存在向上“均值回归”的动力,中长期投资性价比凸显。此外,人民币汇率的企稳反弹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港股,同时有助于稳定市场对港股的盈利预期,从而形成估值和盈利的正向循环。
从资产配置的维度来看,如果说AH市场有一台配置“天平”,那么19年以来该“天平”无疑是严重倾向A股的,盈利偏弱、汇率波动、香港局势使得港股跑输A股。
但未来AH资产配置的“天平”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中期而言,A股更依赖于货币政策,而港股对基本面更敏感。历史上盈利上行期,港股的Beta要强于A股;加上AH溢价接近16年初的高位,AH市场之间的基本面和估值偏离也达到了极端的水平(图4和图5)。
因此,我们倾向于将港股看成是A股牛市“后发制人”的追赶者,前半程流动性和政策驱动周期对A股更有利,后半程基本面驱动周期则于港股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