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必看!趁着全年最热的40天,来把暑、湿、寒邪统统赶走

前脚小暑刚过,一转眼,我们就进入三伏天了。
说起这个三伏天呀,很多小伙伴肯定第一反应就是“热”,毕竟三伏天是一年里面最热的时候。天气热也就算了,天气预报还显示很多地方都要下雨,甚至是下暴雨,我身边有的小伙伴因此开玩笑说:“这不叫下雨,叫下开水!”
高温+高湿的天气,不仅仅会让我们感觉日子难熬,还会带来不少健康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打算来聊聊关于三伏天养生,看看怎么利用好这段时间,把暑、湿、寒邪统统赶走

三伏天,到底是什么

三伏天,小伙伴们都不陌生,但究竟啥是三伏天?三伏天是啥时候?可能说起来很多小伙伴并不是很清楚。
三伏天其实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这两个节气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最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为啥叫三伏天呢?其实这个伏就是说这段时间太热了,应该“伏”而不应该“动”。当然啦伏不是说躺平了一动不动,而是说尽量不要去太阳底下剧烈运动,不然的话中暑呀、阳气损伤这些问题很容易找上门来。
一般来说,三伏天从入伏到出伏有40天左右的时间,大概就是在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中下旬。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是这样的:
头伏 10 天: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 20 天: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 10 天: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那三伏天我们该怎么养生呢?三伏天这段时间,暑邪重、湿邪重,寒邪也很容易缠上我们,所以说祛暑、祛湿、祛寒邪咱一个都不能忘!

三伏天怎么赶走暑邪?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40天,这个热也就意味着外界的暑气很旺盛,暑气是一种热气,这种暑气太过了就会引起一些疾病,所以叫暑邪。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有炎热、升散、兼湿邪等特性,被暑邪缠上轻一点的叫“伤暑”,重一点叫“中暑”。小伙伴们可以这样想,本来我们身体里有一壶水不冷不热刚刚好,暑邪就像是一把火,燃烧加热着这壶水。
烧着烧着水温变高了,于是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发热的症状,比如说高热、脸红、心烦等等。接着这壶水烧久了,水就蒸发成水蒸气跑了,也就是中医里面的“伤津耗气”,于是就会出现出汗多、口渴、心烦胸闷、头晕眼花、气短乏力等症状。
有时候暑邪还会挟着湿气一起找上门,因为夏天外界环境本来就比较湿。如果是暑邪挟湿的话,除了上面说的暑热的症状,还会伴有四肢困倦、恶心呕吐、大便像溏泥一样稀排不干净等症状。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胶囊)

三伏天怎么赶走湿邪

夏天雨水本来就比较多,湿气比较重,再加上三伏天的高温,让水汽蒸腾,潮湿充斥,我们就很容易感受湿邪,出现一系列湿气重的问题。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有黏腻、停滞、弥漫等特性,伤阳气不说还伤脾胃。关键是这个湿它侵入的时候我们还不容易发觉,有了症状一般就是体内湿气已经比较重了。
体内湿气重一般会表现为胸闷、腹胀胃胀、食欲下降、嘴里发黏、小便次数多淋漓不畅、大便稀溏、虚胖等症状,有的小伙伴还会长湿疹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

三伏天怎么赶走寒邪

看见这个寒邪,可能就会有小伙伴问了,这大热天的怎么还会有寒邪呢?其实夏天被寒邪困扰的小伙伴可不少呢!三伏天天气热,很多小伙伴就喜欢躲在屋子里吹空调,一吹就是一整天,空调温度还开的很低。同时呢因为天气热,有的小伙伴还爱吃凉的,冷饮冰棍不离手,这可不就给寒邪找到可乘之机了吗。
另外,最近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如果在外面不小心淋了雨,又没有及时的擦干,也很容易被寒邪缠上。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也是伤阳气的一种邪气,特性是凝滞和收引。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怕冷、发热、无汗、手脚发凉、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腹部冷痛等。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陈皮姜枣茶

三伏天养生小妙招

下面我们再来给小伙伴们分享两个三伏天养生的小妙招。
①艾灸
三伏天找准位置艾灸一下,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养效果,在这里我们推荐小伙伴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人体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方法:选择合适的艾条点燃,然后对准大椎穴,上下调整距离,调整到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温度距离,艾灸10-15分钟,每周2-3次。
作用:大椎穴可以调理热病、肩背痛、中暑、霍乱、呕吐等问题,所以比较适合三伏天艾灸。
②泡脚
配方:艾叶30g、生姜20g、花椒20g、水适量。
使用方法:先将艾叶、生姜和花椒用纱布包裹好,然后根据自己所需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并放入药包煮20分钟。熬好的艾叶生姜花椒水,加适量凉水把水温调到42℃左右就可以用来泡脚,每周泡1-2次。
作用:艾叶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生姜有祛寒、温中等作用;花椒入心、脾经,可以温中散寒、除湿和杀虫止痒。用艾叶生姜花椒水泡脚能很好的祛湿邪、除寒邪、温补阳气,同时还能改善手脚冰凉和脚气问题。
三伏天,正是把暑、湿、寒邪赶出我们身体的好时候,趁这段时间好好调理,健康才能常相伴哦!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文中图片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是否适合使用请找大夫诊治开方。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