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分岔路口的选择
当今社会,面临着太多选择,可以这么说,从生到死是由一个个选择而组成的。
出生是妈妈为自己所选,选哪家医院做产前检查、建档立卡,准备去哪个医院生产;孕期需不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选择哪个品牌,补充到什么阶段;生产时想找哪个医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选择哪个日子…只有出生的家庭和性别无可选择,不用纠结。
生完孩子以后,坐月子要不要请月嫂,是姥姥陪伺还是奶奶;长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又要开始进行早教的选择,学些什么,选哪个机构,什么阶段开始学…毕竟现在的各种学习机构繁多,各家的广告词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要选出一家真正能令孩子乐在其中的,不是一件易事。
到了上幼儿园年龄,又是一个选择,公立还是私立,与家的距离远或近,学费的价位多少比较合理,伙食好还是教学好,有无特色…芸芸众生,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
小学和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就近选择最好的学校是是理所当然的,毕竟哪个家长忍心对自家孩子的前途熟视无睹,谁也不愿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天价学区房就此产生,要不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尽财力,又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选择。
等到孩子上了学,身边的家长都在给自己的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这会儿选择就更多了,该报哪些科目的补习班,又或者该给自己的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兴趣,才会令他将来更好,必须选择。
高中的选择范围就更大了,将来孩子的大学,是留在国内还是到国外,高考成绩公布后,该选择省内还是省外;就读的大学升学的几率到底是大还是小,对考研是否有影响,将来就业怎样…这些通通都是选择题。
到了成家的阶段,难免会面临感情和现实的选择,万一伴侣与自己差距太大,是否要坚持下去,是否要步入婚姻的殿堂,日后又是否会后悔。
工作以后,对于工作的国家、城市、单位的种种选择,也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路。总之,世间没有双全法,在众多的选择题中,我们只能择一。
在这众多的选择中,我们难免有窃喜的时刻,只因这个选择比我们想象中所要带给我们的更多,但也难免会有悔恨的时刻,并且会导致人频频回头,责问自己当初为何不做出另外一个选择。
庆幸的是,我生的年代不用选择,家境贫富也无法选择。但没有选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心静如水,信念坚定,一切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村里的小学和片区的初中是当时的唯一选择,大家都一样,埋头苦读、跳出“农”门是当时唯一的理想和信念,每个人都为此而心无旁骛地读书。县一中是心中的唯一殿堂,当时只有这一个选择,也就没有了更多的“假如”或“如果”,没有怨言没有悔恨,纯真而乐观。
我十分庆幸没有那么多需要选择的机会,否则会不会患上“选择困难症”也就不得而知了。时常想着,到了老年我该会如何选择,是异地养老,与孩子分居,还是避免孤独,投亲靠友,又或者到养老机构与同龄人其乐融融,这将会是我需要面临的一个选择。
到临终时,倘若不好运,就会有是选择全身插满管子,每天花着上万的医药费,还是躺在家里的床上,在亲人们的祈祷安慰中安详西去的时刻了,当然,这应该是我的子女们为我做出的选择了。
总之是条件越优越,需要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出一个选择越困难。在我看来不需要做出的选择就是NO.1的选择。当今社会很多人的焦躁大概就是来源于社会上纷繁杂乱的选择。
就我自己而言,现在唯一值得商榷的选择就是我上大学所选的专业,年少寡见,懵懵懂懂中所做出的一个选择,不能说是我的最爱,但如今接触久了,倒也像生了一些情分似的,也不能说不爱。既然不能重新选择,那么我也只能将我的热情倾注于此,追求其精髓了吧。
弘原特约作者: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