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心血管!生活中常见的14类食物,该如何吃?看这篇了解

来源e药环球

近日,一项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期刊《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的综述,对特定食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心血管健康的具体饮食建议,包括每类食物的安全食用量和频率。

“就心血管健康而言,没有迹象表明哪种食物是有害的,而是要看食用的数量和频率,”研究通讯作者、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Gabriele Riccardi教授表示,“我们过去犯的一个错误是将某种食物视为'敌人’,这是人们需要改变的观念。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还应注重整体饮食结构,如果我们减少了某种食物的食用量和频率,要选择一个健康的替代品。”

那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促进心血管健康,又该如何吃呢?我们来看看这篇综述是怎么说的。此外,我们也将综述中不同食物的推荐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进行了比较,读者可在文末查看。

综述指出,整体而言,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讲,低盐、减少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量,以及增加植物性食物食用量,包括全谷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橄榄油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

肉类

综述指出,肉类大致分为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和白肉(鸡肉、鸭肉等)两大类。根据是否添加化学物质,又可分为新鲜肉类与加工肉类

不同肉类在营养方面有很大差异。与红肉相比,白肉饱和脂肪和血红铁素含量低,不饱和脂肪含量高,而饱和脂肪与血红素铁,均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相关。

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添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如硝酸盐等,会增加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障碍风险,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有研究发现,每日食用50g加工肉类,与冠心病风险升高27%-44%相关;每日食用100g红肉,与冠心病风险升高27%相关。而食用白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并未发现显著关联。

综述建议,白肉可以适量食用,每周不超过300g;而红肉和加工肉类应限制食用,红肉食用量不超过200g/周,加工肉类应限制在偶尔食用,并尽量少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也建议,成年人每周食用畜禽肉280g-525g,优先食用禽肉。

鸡蛋

适度食用鸡蛋,即每天最多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心病风险之间,并未有显著关联,不过食用较多时,可能会增加风险。同时,由于鸡蛋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可能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因此部分人群应谨慎食用鸡蛋,如高脂血症患者。

根据现有证据,综述建议,应适度食用鸡蛋,每周最多6个。而对于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患者,每周食用鸡蛋不应超过3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周吃蛋类280g-350g(大约每天一个鸡蛋),而且吃鸡蛋不弃蛋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周食用3-6个鸡蛋

鱼类

有研究发现,适度食用鱼类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每周食用400g鱼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12%相关;即使少量食用,每周100g-150g,也与冠心病风险降低4%-7%相关。

鱼肉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助于控制血浆甘油三酯、改善膜的流动性并发挥抗炎和抗血栓活性。

综述建议,每周食用鱼肉300g-60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推荐,每周吃鱼280g-525g。

乳制品

有研究发现,食用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相关。发酵乳制品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而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同时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特性,可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水平。

综述建议,每周食用奶酪150g,同时每天饮用酸奶20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吃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300g。

豆类及豆制品

有研究发现,每周食用400g豆类,与冠心病风险降低14%相关。豆类不仅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之一,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对血脂、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具有良好的有益作用。同时豆类还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叶酸和植物化学物质,可以改善心脏代谢健康。

综述建议,经常食用豆类,每周360g-720g,可能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饮食方法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周摄入210g-350g大豆及豆制品。

坚果

坚果中富含膳食纤维,也是亚油酸的优质来源。有研究发现,每天食用28g坚果,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25%相关。

综述建议,每天食用坚果30g,以促进心血管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则推荐,每周食用坚果50g-70g。

蔬菜和水果

水果和蔬菜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可以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如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疾病风险。此外,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多酚具有抗氧化特性,并改善脂质代谢,促进有益的肠道菌群生长。

有研究发现,每日食用400g蔬菜,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18%-21%、死亡风险降低34%相关。每日食用400g水果,分别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10%和18%、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21%和32%相关。

综述建议,每天至少食用蔬菜和水果各40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则推荐,每天至少300g-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食用新鲜水果200g-350g,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全谷物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精制谷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而全谷物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食用量每增加30g/天,与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8%相关。

经常食用全谷物,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亚临床炎症、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综述建议,每日食用1-2份全谷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则推荐,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g-150g,如小麦、燕麦、大麦等。

油脂

有非常一致的证据表明,食用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和猝死风险相关。反式脂肪主要来自动植物油的氢化和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脂肪。氢化过程是将液态油转化为部分固态的形式,如人造黄油等。

而食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如红花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综述指出,与黄油以及其他动物脂肪或富含饱和脂肪的油相比,橄榄、大豆、葵花籽、红花和玉米油,可能是更健康的选择,其摄入量每日应在25g-40g之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烹调用油25g-30g,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多项研究发现,与低盐(钠)饮食相比,高盐(钠)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饮食中钠摄入量每增加1g,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6%相关。

高盐(钠)摄入,除了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外,还会对左心室质量、动脉硬化、肾功能和交感神经流出的改变等,产生不利影响

综述建议,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5g以下的盐,相当于2.3g的钠,同时减少隐性盐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g,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同时注意减少含盐加工食品的食用。

含糖饮料

有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一份250mL的含糖饮料,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升高15%-22%相关。

含糖饮料中的果糖进入人体后,会对血浆脂质和胰岛素敏感性有不利影响。果糖在肠道和肝脏中代谢,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促进血脂异常、内脏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还可能会使C反应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增加血清尿酸浓度,进而降低内皮一氧化氮活性,从而损害骨骼肌血流。

综述建议,根据现有证据,严格限制饮用含糖饮料,并用水替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酒精

经常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并诱发脂肪肝,损害胰岛素敏感性,并导致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

综述建议,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能不喝尽量不喝。《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建议,能不饮酒尽量不饮酒,尤其是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巧克力

巧克力中含有的多酚、黄烷醇、儿茶素等,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不过,相比于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中含有更多的可可和其生物活性物质,同时饱和脂肪和添加糖含量较少,可能会更有益心血管健康。

综述建议,根据现有证据,在饮食中每天食用黑巧克力不超过10g,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咖啡和茶

有研究发现,每天饮用3杯咖啡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0%和16%相关。咖啡含有许多活性化合物,包括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以及咖啡因、矿物质(如钾和镁)、烟酸及其前体胡芦巴碱和木脂素。适量饮用咖啡与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性、较低的2型糖尿病风险和较低浓度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E-选择素相关。

而对于喝茶,有研究发现每天3杯茶,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20%相关。茶,尤其是绿茶,儿茶素含量较高。而儿茶素具有抗氧化特性,有助于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有助于调节血浆脂质和血管反应,减少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综述建议,根据现有证据,如果不是特殊人群(如孕妇),或有其他健康禁忌,每天最多饮用3杯咖啡或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日饮水1500ml-1700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