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现象:野生中药和种植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致,但药效却明显不同
前些年看过一个科学栏目,验证了不论是野生植物还是人工种植的植物,化学元素成分都是一致的,各种元素成分之间的比例也是一致的。
看似没有区别,直到我最近去了一趟中医院,工作人员在挑取中草药的时候,我问了她一个问题:“这些中草药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当得到答案以后,才发现区别真的很大!
她回答说:“院中大部分的中草药都是人工种植的,纯野生的是非常稀缺的。”
后来我继续问她:“那野生中草药的药效跟人工种植中草药的药效是一样的吗?”
她回答说:“肯定是野生中草药的药效更好,而且效果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化学成分都是一致并且比例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在效果上会有明显的差距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草本植物,包括水果和可以入药的动物,野生的与人工养殖的在化学成分上也是一样的,但水果来说不论是口感还是营养上是不同的;野生如麝香、蛇毒、熊胆等跟人工养殖的在化学成分上也是一致的,但用药的效果依然是有明显差距的。
曾经有科研人员也对很多的草药进行过试验,因为很多专家相信野生与人工草药的效果不同,不要是体现在人工种植的特定产地和成长环境改变了,于是导致产生了不同的成长周期,那么元素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比如羌活这种中药,野生转为人工的时候,种植环境发生了变化。因为羌活本是一种高寒短日照植物,喜凉、耐寒、怕强光。但是后来人工种植的羌活,曾品质不合格率占到60%。专家会诊时发现,高海拔的野生羌活有效,而低海拔人工种植的无效。
但是最蹊跷的是,当选择在羌活高海拔原生地进行人工种植以后,土壤和气候等环境跟野生羌活完全是一样的,但人工种植后自然长成的羌活,依然在效果上跟野生成长,也就是没有人工干涉过的羌活效果好。人工的干涉,究竟破坏或影响了什么?
再比如燕窝,现在通过化学成本检测,其化学成分可能产生的营养和功效跟吃鸡蛋是差不多的,于是有不少人认为燕窝是炒作出来的,收割大家的智商税。
但我认为燕窝跟鸡蛋是不一样的。因为追溯历史,燕窝从古至今就是皇室的滋养圣品,在食疗养生中占据重要地位。据史书记载,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发现了悬崖峭壁上的燕窝,只不过当初是为了充饥而已。
再后来还有乾隆和慈禧等历史人物,都是食燕窝达人。慈禧的早膳,一桌30多样菜种,用燕窝做的就有7样。
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和《本草求真》中的记载,燕窝的药用价值是鸡蛋无法顶替的,那么古人的研究,或者古代皇室对燕窝的青睐,是不靠谱的吗?
在我看来,古人对草本植物的用药价值的研究是非常靠谱的,因为中药能延续至今,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最关键的是,我国国宝级的中药,也就是那些国家保密配方的中药,大家可以去查查,这些中药的研发创始人基本上都是我国古代的中医。
比如片仔癀,它就是是明朝太医的秘方,后太医出家,来到较为安定的闽南漳州璞山寺当和尚,他根据宫廷秘方研制出的一种特效退黄、消肿的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因其外形成条索状,使用时,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见效,故称“片仔癀”。片仔癀随着当地华侨“下南洋”而流传到世界各地,享誉斐然。
后来,针对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一位老中医朋友,也就是为什么野生和种植的中草药化学成本一致,但效果却有明显差别呢?难道这不是化学成本或者各种化学成本的组合在决定药效?
老中医认为,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比如中药的各种原植物本就是大自然当中的植物,但这些植物在病理上都有其对应的价值,不同中药草本,或者各种中药草本在按照克重和比例搭配熬制以后,就能解决很多对应的病理问题。
但为什么同样的成分,效果却不同呢?老中医朋友也给不出明确的答案,这也是目前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不过他相信除了草本植物的化学成分之外,还有一些无法检测出来的东西存在,或许这些东西并不是以粒子态呈现,很可能是野生草本中药是顺应大自然环境下的自然产物,乃至可以从大自然或者宇宙中吸收一些陌生的能量、精气或者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