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和教育评价,谁将是教育的指挥棒?
职称和教育评价,谁是教育的指挥棒?
清理"五唯"以来,关于教育评价的问题让很多学校、老师无所适从,尤其是关于和"五唯"深度绑定的职称评审更是不知道如何和"五唯"划清界限。
众所周知,"五唯"之所以成为"牛鼻子",不是"论文"、"学历"本身有多大的价值,而是其是"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职称和老师的薪酬又深度绑定。"五唯"之所以能够作为指挥棒,并非是"五唯"本身有多少直接作用,而是间接对老师的"劳动报酬"起到了影响。
"五唯"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本身对教育意义并不是非常大,哪怕是最能说明研究成果的"唯论文",都因为与职称的深度绑定,不仅仅对科研促进不大,反而造就了无数的垃圾论文,使得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也无版面可发表的状态。即便是有一些真知灼见的论文发布了,也会因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感觉而被忽视掉。"唯论文"和职称、薪酬的绑定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论文背后追逐真理的精神,让研究人员变成了名利之徒。
"五唯"背后的利益导向,尤其是和职称深度绑定之后,职称完全脱离了职务的范畴,变成了旧时不劳而获和一劳永逸思想的延续。若问大学老师的理想,恐怕并非是在学术上成名成家,而是先评上教授,就可以成名成家坐享其成一劳永逸了。
教育评价的利益导向,与职称的一劳永获结合起来,放大了"五唯"背后的利益价值,一劳永逸的人性阴暗面被无限地放大,如果你说自己不想评职称只想做学问教学生,一定会被当作"异类"而被广大教师唾弃。
可以说,职称在与"五唯"的深度绑定过程中,不仅仅老师的薪酬与其相关,连尊严、荣誉、社会地位皆与其相关。老师之间谈论论文时不讨论论文内容对学科的价值和贡献,而说讨论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不同级别的期刊就能赋予同一篇论文不同的价值,可见"论文"卑微到了何等程度?
不同等级的职称让老师拥有了不同的财富,拥有了不同的尊严,甚至在大学不同级别的老师在学校里面的发言权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化,让"五唯"使用得越来越方便,"唯"的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学校出现了类似末位淘汰制的方案,而末位淘汰的评价方案制定又掌握在某些人手里,只有评上了最高级职称,方可具有一定特权获得豁免。
职称附加的各种权益越来越多,低职称的权益越来越少,争夺这种一劳永逸的高级职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而更多的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了。
"破五唯"重新提出把教育评价当作牛鼻子,总体思路是非常好的,可是与"五唯"深度绑定的职称这一关却不好过,即便是去除了"旧五唯",还会有新的"五唯"和职称绑定,职称又自然而然成为了教育的指挥棒!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