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真实表达,孩子就会用谎言让老师看到“老师想看到的”
不让孩子真实表达,孩子就会用谎言让老师看到“老师想看到的”
///
文/虹野
前几天看到一道小学生的选择题,题目是这样说的:
小朋友,你怎样才会快乐呢?在你认为对的说法后打“✔️”。
1.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整天吃喝玩乐。
3.帮助有困难的人。
4.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一个小朋友选择了选项2,结果被老师打“×”。
当网友质疑这道题目的时候,有老师说,教育不仅仅教书还有育人,难道我们真的让孩子选择第二项整天吃喝玩乐,家长就开心了?
猛一听似乎也有道理,确实没有哪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整天“吃喝玩乐”,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却还是觉得不对劲。
我们怎么知道老师给学生这道题目判错之后,学生就乖乖地把“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当做快乐的事情了呢?我们怎么知道孩子会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以让自己快乐呢?我们又怎么知道“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就真的快乐呢?
不排除有很多孩子在帮助自己爸爸妈妈做家务时感到很快乐,但是至少这位选择“吃喝玩乐”没有这么认为。老师通过做题目只能让孩子知道“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应该是快乐的,但这代替不了孩子实际的感受。
这个题目作为一个具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本身是有问题的,这顶多是一个调查问卷,老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到底有多少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的“快乐”来自于何方,如果没有选择“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快乐的”,要反思的更应该是父母,为何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家务并没有感到快乐?为什么孩子努力学习也取得好成绩了也感受不到快乐?
诚然,如果按照上面题目的“训练”方式,孩子们下一次选择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吃喝玩乐”,尽管他认为“吃喝玩乐会带给自己快乐”,孩子们肯定会给老师和家长一个非常“体面”的答案,这个答案只是让孩子认识到:只有让老师和家长满意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至于真实的答案就无所谓了,稍微懂教育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的扼杀,对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扼杀,说谎就成为了孩子的“生存技能”。
这里并非是否定其他三个选项的价值观,而是我们落实这个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不能用一种简单、粗暴甚至带一点“掩耳盗铃”的“自我欺骗”的方式来落实孩子的价值观教育,而是让孩子们真正在生活中体验到“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快乐”、“助人为乐”、“取得好成绩是快乐的”,而不是一边心里向往着“吃喝玩乐的快乐”、厌恶着“努力学习的快乐”,一边欺骗着老师父母“我学习好开心”……
这样用谎言编织的教育,不仅仅欺骗了老师自己,也让孩子们无法形成对社会正确的认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谁说的话是“真的”,他们会认为老师、家长和他们一样在说谎!他们也不会真正去落实那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应该是好的事物”,他们会用谎言来一次次地让老师和家长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真实、诚实,是孩子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落实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违反了这些的教育就是有毒的。不仅仅伤害孩子的成长,对老师和家长都会带来伤害。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