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彩老临床经验总结---湿热辨治
2019-10-09
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看伍老讲《金匮某些理论与临床》的视频,从那得知伍老也是姚荷生老先生的学生。伍老讲课吉安口音很重,但我也是吉安人,所以听的很入迷,他讲课的那种普通朴实却又高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今天我把伍老有关的学术论文分为“法、方、证、病”四大块,如下图,今后总结好分享出来。
从上述论文不难看出,伍老一大中医特色就是辨治湿热证学术思想,那就从“证”这一部分开始。
辨湿热用名方——伍炳彩治湿热杂病经验
1.热病辨证部位,分内湿、外湿,大致可分为伤于肌表、伤于腠理、流于关节和深入脏腑四大类。深入脏腑又有三焦之分,大致可分为上焦心肺之湿热、中焦脾胃胆之湿热、下焦肝肾膀胱大肠之湿热。
2.湿热伤于肌表见头痛恶寒,身重酸楚疼痛,倦怠乏力;湿较重者往往浮肿麻木沉重明显;兼热毒者发热较重,皮肤关节红肿灼热,甚则流水黄浊而味重;在皮肤则有湿疹或疔疱,湿盛则浮肿明显,流水清晰,热重则灼热明显,流水黄浊。
3.在关节筋脉则关节重着红肿灼热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4.在肌肉则见头痛身重酸痛困倦乏力
5.在上焦则有头重胸闷、咳嗽声重浊低沉、痰多色灰暗、喉阻咽痛、或伴身热不扬、甚至神志昏蒙等。
6.中焦脾胃湿热可见脘腹胀满、纳呆、乏力、口粘、口渴但渴不多饮、大便不爽、舌白、脉濡数;
7.肝胆湿热可见口苦纳差、厌油恶心欲呕、胁肋痛、烦躁不眠、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脉弦数等;
8.下焦膀胱湿热可见小便色黄而混浊、频急涩痛;
9.大肠湿热可见大便色酱黄而臭秽、肛门灼热、腹泻、身热、前额疼痛、甚至腹痛里急后重。
10.男性湿热多有阴囊潮湿伴湿疹,甚则性功能下降;
11.女性湿热则有带下量多黄稠味重、下阴瘙痒、甚至不孕
伍炳彩教授从湿论治内伤杂病的学术经验和临床研究
1. 辨汗 总以汗出不能畅达周身,不能透达下肢,常出现齐颈而还、齐腰而还、齐膝而还,这都是湿病的诊断耍点。检查汗出不透的方法,经验是要注意从脚往上摸。
2. 身热足寒是湿郁 病有身热足寒者,外感之风邪,郁于表分则身热,郁挟之湿,阻于里分则足寒也。
3. 口粘不爽是湿阻 粘人自觉口中粘腻不爽,甚如口中含浆糊。口粘而苦为湿热,口粘而淡为脾虚或寒湿,口粘而甜为脾湿。
4. 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脾;热重于湿者,病变重心偏重于胃。因胃为阳土主燥,脾为阴土主湿,故凡素体中阳偏旺者,湿邪易于化燥而为热重于湿,病偏于胃;素禀中阳不足者,则邪从湿化而为湿重于热,病多在脾。
5. 以咳嗽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6. 以咽喉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7.以头昏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夏月,头脑昏闷,心烦,口渴,溲赤,脉虚者,此暑气上冒,清气不升,法宜清暑益气,与生脉散加鲜荷叶边、菊花、佩兰叶之类。
8.以腹胀满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9. 以胃气上逆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病在阳明胃多实证热证,病在太阴脾多虚证寒证;病在阳明胃易涉及血分,病在太明脾多在气分;脾主升胃主降,病在阳明胃多见嗳气、呃逆、呕吐等,病在太阴脾多见下利;上部出血多因阳明不降,而下部出血多因太阴不升;脾主运,胃主纳,不能食多与阳明胃有关,能食而消痩多与太阴脾有关;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湿偏重多与太阴脾有关,热偏重多与阳明胃有关。
10. 以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11. 以肢体疼痛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12.以心动过缓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