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端: 湮灭史海的书坛大师——王导

湮灭史海的书坛大师——王导

作者:罗明端

古代有哪些书法名家?许多人知道王羲之,不知道王导。

王导(276—339年)与王羲之(303—361年)都是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家族(今山东临沂),王导是王羲之父亲王旷的堂哥,论辈是王羲之堂伯。在王羲之父辈有王导、王廙、王敦等多位书法大家。王羲之年少时常去官任丞相王导伯父的府邸军帐玩耍,王导也喜欢聪明伶俐的侄儿,指导王羲之学书习字。还有一说王羲之父亲早逝,年少寄养在伯父王导家,王导当然成为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启蒙恩师之一。

古代官府文牍与社交往来都使用毛笔写字,毛笔是唯一书写工具,古人自幼就得学书练手,专注写好毛笔字,写好字是谋生入仕的技能,对古人书法家称谓那是后人添加的。据考王导书法曾摹学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151-230年)、卫瓘(220-291年)笔法,练笔锲而不舍,终成自创风格,擅写行、草书体,看上去王导书迹遗有王羲之书风特点,当然是王羲之继承吸收王导书艺而形成自己书风,成为王氏家族书风的代表人物。

王导的历史名望并不是以书法成就出名,而是官居高位,博学多才,是东晋建政的奠基人物之一,为东晋三朝(元帝、明帝、成帝)元老重臣。据唐代编著的《晋书》记载,王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方十四气度不凡,有赞“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王导与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276—323年)两人是知友,辅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司马睿赞王导为“吾之萧何也”。王导辅助元帝登基后,多次在国家面临外敌内乱关头,忠于朝廷,献策举兵,平定谋反,稳固了东晋三代皇帝江山。王导功标青史却从不自傲,摆正君臣关系,以宽厚仁德聚拢人心,招募贤士,维护政局,复兴德理朝纲,改良社会风气,在晚年时有意糊涂不理朝政,退出政坛平衡朝廷派系势力很受称道,王导在历史上的定位,首先是一位具有治国理政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次才是书法家。

史载王导著有十一卷文集失传,尚存部分文稿收录于清编《全晋文》,尚未发现书法作品传世,宋代《宣和书谱》记王导善作字,规模前人,行草尤工。宋代内府藏有王导草书《省示帖》、《改朔帖》,因年代久远,社会动乱,上二帖轶失,传世仅存碑刻法帖残片,书迹残片显然不能反映王导的书艺风格水平,尽管史上对王导书法有很高的评价,但无奈缺失书迹,王导书法的真实面目无人所知。

王导书法在史海湮灭,当代国家馆藏书迹无存,书界专家未曾见识,王导书法仅能在史籍中搜出只言片语资讯,王导书法是个什么样子,看来是未解之谜,也是当代认定难题。有幸民间收藏发现王导书法,填补了王导书法轶失的缺憾,但对王导书法的认定,看来只有凭书迹水平 求证为大师作品。

民间收藏的王导书帖是小手卷本(纵高约30cm),内容是抄录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的一篇文章《学记》,约三百余字。《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世界上最早专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原文作者是战国时代鲁国人乐正克(约公元前300—200年),是孟轲的学生。限于本文篇幅,在此略去王导书卷的全貌图片以及书帖内容释文等,重点展示书迹单字(见以下1—11图)。

以上图1是书帖局部图,图2—7是放大单字,图8—9是行、草书体写的同字,图10—11是不同笔法写的同字。

看过一千七百年前的王导书迹,或有人会惊讶怎么与当代文字、当代书法无明显差异,为便于了解与认识王导书法成就与历史地位,需要对文字与书法史略作概述。

中华文明形成文字体系已有四千多年,可大致划分为文字演变期与书体定型期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时长各约二千年。汉文字演变是从商代甲骨文起,至西周金文演化为战国大篆,各国文字不尽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多国文字统一为小篆字体,同时采用一位叫程邈官员创作的隶书作为官方书体,这一阶段称为文字演变期。文字在古代治国理政、文化教育与社交活动方面等应用广泛,但无论篆书还是隶书,都存在结构繁杂与书写不便的问题,于是从两汉至魏晋时期,不断有书体创新,提高书写速度,隶书由此演变出正(楷)、行、草书体,加上秦篆、汉隶形成楷、行、草、隶、篆五大书体沿用至今,这段时期称为书体定型期。

有两位历史人物为汉字演化与书体定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位是上述秦相李斯创建与统一汉字,规范了汉字结构体系;另一位是三国魏相钟繇(151—230年),集前人书法大成创立正(楷)书,被后世誉为 “楷书鼻祖”,楷书比篆、隶官书易写,结字用笔有许多突破,演化出灵动多姿的行、草书体,获得社会认同,得到推广普及,形成书艺法度规范。当然,史载还有其他人为汉字书体演化做出了贡献,任一书法家的贡献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继承革新,其他书法名家的文字书法创新功绩在这里不再详述。唐代著《法书要录》记载古人书法传技,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印证了王导与王羲之书风同源,共同摹学钟繇书法为两人尊师。

王导所处魏晋时代,是书法史上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书法名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蔡邕、钟繇、王导、王羲之是其中之一。王导书迹充分反映出这一时代书体变革的成就,有楷书的结构端庄,行书的组字恣意,草书的简有法度,笔法的随心所欲,王导书迹表明在“书圣”王羲之诞生此前,书界已达到技法成熟,规则完善的地步,书法名家众多,书艺百花齐放,王羲之书法成就显然不是原创或独创结果,也是站在前人基础“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博采篆、隶、楷、行、草诸体之长融入自己的书法,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推向极致,技传一千多年,至今无人超越。

察看王导书迹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一个字都写的笔势委婉,结构端正,灵秀天成,像在哪里见过,这一似曾相识的感觉来自见过王羲之《兰亭序》的深刻印象。《兰亭序》书法艺术的章法和谐,风格秀媚,气韵流畅,在王导书迹有完美表现,章法布局顾盼呼应,笔划粗细轻重相衡,行草笔法依循法式,出锋疾速笔力遒劲,尤是尖峰起笔、连带牵丝笔法与《兰亭序》很相似,书艺水平可与《兰亭序》媲美。

王导书迹的每一笔横竖撇捺、弯钩点划,都是书写规范,组字稳健,刚柔拙巧,笔法多变,每个字都写的俊朗舒展,疏密相间,书技娴熟,笔法超凡。有说书法如同文章,下笔就知道功底深浅,王导书迹笔笔显现真功夫,字字窥见硬实力,《学记》帖无疑是一件神功妙笔的佳作,传世千年的珍稀艺术瑰宝,作品凭借超凡书艺现身,再以凡俗方式考证已没有多少意义。

古书画或有以假乱真,独有当代书技不能比肩古人,王导书法以书技折服,无须解读并略去书卷题跋钤印,这对于一般读者不是重要看点,重要的是鉴赏书法的大美书艺,这一观点也有先例,传世《兰亭序》书帖就是唐代摹本,当鉴赏摹本被书艺征服或可忽略是否真迹。王导书帖虽是真迹但也不必纠结社会承认,民间以藏为乐,不屑有无据打假者非议,本文仅为发掘民间古书画资源,提供大众鉴赏一件高品质书法作品,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书法国粹,净化时代的文化环境做出一点努力。

2021.1.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