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我的父亲(二)

记忆中的父亲在八十年代中期,每天都有伏案急书,每一章初稿完成后有时会找人帮他抄写,他继续写其他章节,父亲说要找字写得工整的人抄写,不然出版社认不了。

那些年先后有父亲的大哥陈湖祖;学生:陈建平、吴萍、田忆芳以及弟弟陈逸等都给帮父亲抄写过,父亲不要我抄,说我:“你的字见不得人”。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二版和《中医病机治法学》都是在这几年完成的。休息的时候父亲也爱看武侠小说,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父亲就用粮票去换书。

十五斤全国通用粮票换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那几年父亲把金庸、梁永生的武侠小说基本上收齐全了的,父亲给我说:“金庸想象力很丰富,梁永生文学功底比金庸还好,古龙我不看他的书。”

八六年的一天,父亲从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几副画来,让我拿去裱起来。他说:“这是请我中学时的老师,原来宜宾画院的唐老师画的梅、兰、竹、菊、荷花、青松。我喜欢这六种植物,而这六样植物又代表着这一时代的六个伟人。

梅花:陈毅元帅喜欢梅花,他的《梅岭三章》是多么的有气质。兰草:为人低调,身居幽谷无人亦自芳,正是像我们的邓颖超大姐,参加革命早,经过长征,但一直默默的工作着。

翠竹:虚心而多节,正是小平同志一生的写照。荷花:周恩来总理岀身的家庭当时条件算不错,可早年就投身于革命,正是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菊花:不畏惧严寒,傲霜独开,就是贺龙元帅。青松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一直挺立着的就只有朱老总了”。

父亲又对我说:“你谢克庆叔叔说要给我刻一个图章,问我刻什么,我便请他给我刻了:‘六爱主人’这几个字,我这六爱主人就是爱梅、兰、竹、菊、荷花、青松而来的。”

八十年代后期,父亲为了培养成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梯队人才,他主动让出了教研室主任,让年轻的邓中甲老师担任。

他当时说:“我算成都中医学院方剂室第一梯队,邓中甲老师这一批算第二梯队,还要培养贾波老师他们那一代的三梯队,总之每一代都要培养接班人,这样成都中医药学院的方剂学科才不会落后于其他中医院校。”

九零年的暑假,为了更好的送医下乡,方剂教研室买了一台耳诊仪,是通过电流从耳部相应的穴位检测五脏的病变,到山区的乡卫生院去,由叶品良老师负责操作诊断,父亲根据检测结果再把脉处方。

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医馆,中医要发展,还得走出去,到基层去,当时那些乡卫生院的院长很多都是曾经来中医学院进修班学习过,认识父亲,父亲先给他们联系好了才去的。

山区缺医少药,又没有检查设备,每到一个乡医院,遇上逢场天,叶老师和父亲还很忙,我就跟父亲抄方,一个病人检查加处方,叶品良老师和父亲两个人一共挣五元钱,然后拿回教研室还要进行再分配。

记得刚到宜宾县蕨溪卫生院,有一个小女孩姓朱,15岁,高热(39~40度),时有谵语头痛剧烈,乡医院输青霉素也退不了热,怀疑是脑膜炎,正准备转院到宜宾市去治疗。

正好父亲、叶老师和我去了,乡医院管住院的医生,可能也是想看看成都中医药学院教授的水平究竟如何,就叫家属不慌转院,说:“让他们看看再说嘛!”

父亲问了病情:高热持续39~40度,已经三天了,头痛剧烈,烦躁不安,时有谵语,青霉素用到了1600万单位(80万一瓶,用到了20瓶)。

查体:一压肚子,病人叫痛,问家属,病人已经有七八天未大便了,舌红,苔微黄少津,脉洪大

父亲让我开了大承气汤合白虎汤,中午服的药,到下午五点左右病人上了两次厕所,八点左右热退,头已不痛了,肚子也不痛了,第二天便回家去了。

我问父亲:“难道乡医院的医生一个阳明腑实证都不认识?”父亲说:“这个病人刚进医院时,可能没有腹痛拒压这些表现,可能是后来才有的症状,他们就被高热,头痛,烦躁所迷惑,就认为可能是脑膜炎。

那知,阳明有热,从少阳三焦上攻于脑,也会让人头痛,烦躁,谵语,本来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就行,但热入气分,合白虎汤更好”。

也许是因为这个病人“一炮打响”,就这样我们三个人在蕨溪卫生院呆了一个暑假,天天病人都多,逢赶场天就更多。

暑假快结束了,有一天叶品良老师想考考我,问我:“师弟跟着老师抄了这么久的方了,老师都用了些啥子方哟?”我说:“三仁汤用得多”。他又问:“就三仁汤?”

我说:“蒿芩清胆汤和麻杏石甘汤,藿朴夏苓汤,小柴胡汤都开得多。”叶品良老师笑着说:“这个季节我想也应该是这些方”。

编辑|李培

校对|张欣悦

(0)

相关推荐

  • 医生和病人:我们怀念那个纯真的年代

    上期文章:离婚:散买卖不散交情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 01 父亲患有眼疾,我陪他到县医院检查,主治大夫是二十年前在我们乡卫生院工作的孟叔叔,故人重逢 ...

  • 割麦子、看店铺、搬家,80后在学校给老师干活是家常便饭

    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夹杂着太多的现代社会管理因素,说亲密也亲密,说疏远也疏远. 不像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粗糙,很简单. 尤其是老师让学生去办什么事,那是信任.是荣誉,都会 ...

  • 好儿男当兵去

    8月4日上午,邢台县城计头乡花木村胡爱群陪儿子一道到城计头乡卫生院接受征兵目测体检. 按照统一安排,乡镇征兵工作近日全面开展,城计头乡及早部署动员,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发动,形成浓厚的参军热情. 8月 ...

  • 中旗话讲故事【第9期】:人生没有草稿:从抗日特工到塞北乡医(下)

    主播:小娟 文字作者:夏立峰(学虎) 中旗的父老乡亲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咱们播出的内容依旧节选自夏立峰的<人生没有草稿:从抗日特工到塞北乡医>. 上一期,在社会动荡.中华大地的灾难来临之 ...

  • “神针”曹青霞

    新冠病毒让我对白衣天使更添一份敬意.也由此想到身边的白衣天使曹青霞,想到了她手中那副救命"神针". 她是邢台县中医院在龙泉寺乡卫生院的一位帮扶医生. 和曹医生相识结缘还得从我这双手 ...

  • 姚增华:卫东医院的潜力股

    卫东医院的潜力股 姚增华 从县城往东,上快速通道,向北转上分线,过青溪大桥,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卫东医院了.这家医院,单从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来看,与周边几家民营医院相比,一时半会儿还真得看不出它的 ...

  • [黄石文坛]杨运红的散文《父亲二三事》

    父亲二三事    父亲离开我已经一年多了,可最近总是时常想到他.   母亲去世时,我还不到三岁,在地质队野外分队工作的父亲一个人带不过来,只好把我送到四川彭县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寄养,把比我大三岁的哥 ...

  • 父亲二三事

    正当盛年的父亲 退休以后在省委机关大院 1960年代父母和我摄于长沙凯旋门 童年的我与父亲在他的办公室门前合影 父亲二三事 每逢佳节倍思亲.父亲张业精去世已经七年多了.昨天夜里和朋友聊天,谈到了父亲. ...

  • 我的童年(17):忆父亲二三事

    人就是这样,当爱情.亲情.友情在眼前的时候,并不十分珍惜,日常生活的琐碎.平淡甚至是矛盾.烦恼,淹没了这一切.只有当这些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追悔莫及. 父亲离开我们20年了,但我感觉父亲从未远走.父 ...

  • 父亲二字 重比责任,爱一肩挑

    烟儿的深居与行摄 烟儿436篇原创 品茗听书|行走拍摄 父亲节快乐 每年,总是轰轰烈烈的母亲节, 清清淡淡的父亲节. 未到母亲节,总是各种煽情各种温情,各种亲情泛滥. 可是父亲节,很奇怪, 仿如故意冷 ...

  • 【远方】 江苏《悼父亲(二)》 作者:朱建军 主播:袁嘉敏

    作者:朱建军 主播:袁嘉敏 编辑:小鹿 悼父亲(二) 殡仪馆 空气凝固 哀乐回荡 我们与父亲的遗体告别 脸颊上泪痕斑驳 一如织绳的死结 肢体麻木 灵魂逃逸了躯壳 我们成了一群空心人 脑海里 暗潮涌动 ...

  • 【纪录片】秦始皇留下的悬案 谁是秦始皇的父亲(二)

    【纪录片】秦始皇留下的悬案 谁是秦始皇的父亲(二)

  • 武淑贞:父亲二三事

    父亲二三事 文/武淑贞 父亲年轻时碹的窑,盖的房子被无人告知的情况下推倒了,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许多回忆以化为平地.我常常念及父亲在窑家的窗户上抒写着一幅对联,"神针济万事,妙药救群神,救死扶伤 ...

  • 父亲二

    徐幂刚刚和父亲通了电话. 徐幂对父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母亲告诉他,父亲在他半岁的时候,便去参加一个重要项目的建设,一直没有回来.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可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大英雄. 他一直珍藏 ...

  • 乔山人:【我与父亲二三事】(散文)

    [作者简介]乔山人,男,原名杨文科.60后,陕西宝鸡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新闻业余写作,其作品散见于省市各报及省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2012年以来,在企业杂志上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2016年6月至今 ...

  • 父亲二十五周年祭

    无亲时日惯偷生,夜黑难寻指路檠. 二十五年沉一梦,至今仍未见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