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军事制度及其精锐部队
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吴均设有史官,只有蜀汉没有设置史官。所以关于蜀汉的军政史料,将官、军队编制记载非常少。有些将官设置又不同于曹魏和东吴。
刘备,字玄德,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公元184年以镇压黄巾军起家,于公元221年继承汉室称帝,开创蜀汉霸业。谥号昭烈帝,后史又称为先主。刘备白手起家,经过3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开创霸业,建立起能与曹魏、东吴相抗衡的一方政权。先主刘备初成霸业入蜀平益州时以左将军开府。后刘璋上表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亦推刘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刘备入蜀时左将军幕府官署设:长史:许靖。营司马:庞羲。留营司马:赵云。从事中郎:糜竺、孙乾、简雍、射援、伊籍。西曹掾:刘巴。兵掾曹:杨仪、马良、马勋。从事:廖立、刘琰。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拜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黄忠初为刘表手下中郎将,曹操克荆州后封代理裨将军职,后随先主刘备入蜀因平定益州有功拜讨虏将军。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霍峻为中郎将。魏延为刘备部曲平定益州因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首创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的职务。除了参与军事决策外还兼掌兵权。诸葛亮和庞统都担任过军师中郎将,211年诸葛亮升任军师将军。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大司马。自领为大司马汉中王,行大司马事,开大司马幕府。
府署:拜许靖为太傅(领司马府长史),尚书令:法正加护军将军。军师将军:诸葛亮。掌军中郎将:董和。留营司马:赵云拜翊军将军。营司马:庞羲。前部司马:费诗。后部司马:张裕。从事中郎:孙乾拜秉忠将军、简雍拜昭德将军、伊籍拜昭文将军。治中从事:黄权。主簿:雍茂。军谋掾:韩冉。东曹掾:杨戏。前将军:拜关羽假节钺。左将军:马超假节。右将军:张飞假节。后将军:黄忠。安汉将军:糜竺。镇远将军:赖恭。兴业将军:李严。安远将军:邓方督南中。镇远将军:魏延督汉中。
221年刘备称帝,设百官,改拜许靖为司徒,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寻领司隶校尉。拜马超为骠骑将军,拜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魏延为镇北将军,拜黄权为征北将军。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设立都督战区,以郡县划分。
蜀汉无大都督一职。设:中都护,一职统内外军事,李严。复设:行都护,一人。蒋琬。诸葛瞻。
西线:设汉中都督,219年置,首任魏延。北线:遥设关中都督,221年置,首任吴懿。
南线:设庲降都督,221年置,首任邓方。庲降都督战区管辖南中诸郡军务,又设副职副贰都督。
东线:设永安都督,又称巴东都督。221年置,首任李严。
后方二线又设置:江州都督,222年左右设置,首任费观。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国后,任命诸葛亮由军师将军升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托孤,诸葛亮开丞相府治事,兼领益州牧。军国事无大小皆裁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丞相幕府设置:
中军师:置一人,先后由刘琰、杨仪担任。
前军师:置一人,先后由魏延(231年以征西大将军任),邓芝(234年)担任。
后军师:置一人,先后由费祎,杨仪(235年 由中军师改任)担任。
军师祭酒:名额无限定,来敏、伊默、射援等三人。
中监军:置中监军一人,前监军、后监军各一人。复设行监军。位次三军师。
中领军:中领军主掌禁军。置中领军一人,复设:领军、前领军、行领军。位次三军师。
中护军:置中护军一人,前、后、左、右护军各一人。复设护军、行护军。位次监军。
中典军:置中典军一人,前、后、左、右典军无定员。复行设行典军。位次护军。
长史:置一人,先后由王连、向朗、杨仪(230年由参军选任)担任。
留府长史:置一人,先后由张裔(227年)、蒋琬(230年)、马忠(以参军担任蒋琬副职行府事)。
军司马:置一人,魏延(227年以镇北将军领),费祎(232年)担任。
从事中郎:置一人,射援(由军师祭酒选任),樊岐先后担任。
主簿:名额无从考,共有董厥、胡济、宗预、杨戏、杨颙等五人担任过此职。
参军:名额无限定,先后有马谡、宗预、杨仪、廖化、蒋琬、费祎、张裔、王平、姚伷等十七人。
西曹掾属:李邵(掾),赖厷(令史)。东曹掾属:蒋琬(掾),杨颙(属)。
仓曹掾:置一人,姜维(228年加奉义将军)。记室:置一人,霍戈。门下督:一人,马忠(223年)。
诸葛亮死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府。
蜀汉官制盖同汉制,大司马、大将军为最。骠骑、车骑、卫将军次之。杂号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次之。镇、征、安等皆属杂号将军。
大司马:官一品,239年置,蒋琬由大将军进位。司马府官属设置参见刘备任大司马时府置。
大将军:官一品,235年置,258年 分置右大将军。蒋琬235年由尚书令迁。费祎243年由尚书令迁。姜维256年由卫将军迁。阎宇(右)258年 迁。
骠骑将军:官二品,221年置,259年复增置右骠骑将军。马超221年由左将军迁。李严230年由前将军迁。吴班,假节。胡济(右)。
车骑将军:官二品,221年置,258年分置左右车骑将军。张飞221年由右将军迁。刘琰230年迁兼丞相中军屯汉中。吴懿234年由左将军迁假节督汉中。邓芝243年由前将军迁假节督江州。夏侯霸249年授。张翼(左)259年 假节督汉中。廖化(右)263年假节领并州。
卫将军:官二品,247年置,姜维由镇西将军迁。诸葛瞻261年迁。
镇军大将军:官二品,258年 宗预由征西大将军迁。辅国大将军:261年 董厥由尚书令拜。
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皆金印紫绶,位次列于上卿。主征伐。
镇东将军:223年赵云由征南迁。
镇南将军:资深者加大将军,辅匡建兴中迁镇南。242年 马忠以庲降都督加拜镇南大将军。255年张翼以征西大将军拜镇南大将军。
镇西将军:资深者加大将军,243年姜维以(蒋琬大司马府属)营司马拜镇西大将军。255年胡济由前将军拜镇西大将军。
镇北将军:资深者加大将军,222年黄权督江北军防魏。221年魏延由镇远将军拜。244年王平拜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征南将军:223年赵云拜督江州。231年 刘巴(邕)拜,姜维拜。
征西将军:资深者亦为大将军。219年黄忠因功拜。223年陈到拜。230年魏延拜征西大将军,假节。238年张翼拜征西大将军。宗预以永安督拜征西大将军。
征北将军:219年申耽领上庸太守。
安汉将军:军师将军:辅汉将军:镇远将军: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兴业将军:荡寇将军:征虏将军:讨虏将军:镇军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秉忠将军:建义将军:建信将军:奉义将军:忠节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军将军:翊武将军:副军将军:辅军将军:护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偏将军:裨将:
掌军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奉车中郎将:军议中郎将:军师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翰林中郎将:副军中郎将:笃信中郎将:武略中郎将:昭武中郎将:绥南中郎将:
监府校尉:儒林校尉:典学校尉:昭信校尉:宣信校尉: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尉。
步兵校尉:将兵都尉:绥戎都尉:青羌五部都尉
南宋王应麟所著《玉海》中记载:“蜀汉昭烈初置五军,其将校略如西汉,而兵有散骑、武骑之别。诸葛武侯治蜀,以八阵法教阅战士。”
另据《历代兵制》中记载:“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后,督、将军兼一人。其将校略如汉。而兵有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盖不全用蜀人也。”
刘备时期蜀国军队未分中外军制,刘备独自掌握中央战略机动部队。223年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丞相开相府,设中外军。中军分两部,一部为中央机动部队,官职设:中都护、中监军、中领军、中护军和中参军。中都、中监官秩在中护、中参军之上。一部为宿卫成都皇宫的中军,设左右羽林部、虎贲、虎步营左中右三部、虎骑营。仿汉制设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
设置外军,由战区都督辖制。各郡县置郡兵。在汶山郡西五部险要之地自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修建五处防御设施置牙门屯驻牙军。邛都县置七部营军,又置四部斯臾,242年置赤甲、北军二牙门。涪陵郡设置助郡军。诸葛亮时期迁南中青羌入蜀,招募巴賨、青羌等精锐成军。
三国时期曹魏盛产骑兵。东吴靠丹杨山越征得精兵十几万。而蜀汉则有强悍的叟兵(《后汉书》注叟兵亦为蜀兵)。叟者,蜀夷之别名,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因系属氐、羌系统的部落或部族而得名。宾叟也叫賨叟或板楯蛮为古代巴人一支,分布在川东阆中,嘉陵江中游一带。善弩射,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大姓。巴人领袖范目曾率七姓巴人帮助汉高祖平定关中。
青羌亦为青叟。《华阳国志 ·卷四·南中志》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诸葛亮《心书 · 择材 篇》记载:“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诸葛亮将军队按士兵的特长分为六军。
将好勇斗狠爱打仗,武艺高强能够独自杀强敌者,分为一部。号称:报国兵。
将气概豪迈,勇力过人身手矫健者,分为一部。号称:突陈兵。
将行动敏捷善于奔跑,快如奔马者,分为一部。号称:搴(拔取之意)旗兵。
将善于骑马射箭,往来如飞,箭不虚发者,分为一部。号称:争锋兵。
将善于射箭,百射百中,能够一箭毙命者,分为一部。号称:飞驰兵。
将善用强弩,能远距离射中目标者,分为一部。号称:摧锋兵。
白眊兵:
先帝刘备帐下精锐部队。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中提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主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者,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也。”眊,结牦牛尾毛作的饰物。古代军中符节以牦牛尾为饰。《魏略》记载刘备“性好结眊”。白眊,是指用白色牦牛尾为装饰。《华阳国志》记载蜀国出产毡眊为其一宝,诸葛亮曾赠孙权白眊。白眊兵是刘备帐下精锐。为区别于其他的部队,其头戴以白色牦牛尾为装饰的头盔,身披白色毡皮装饰的盔甲,作为刘备帐下亲兵,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蜀国的上等部队。夷陵大战之后随刘备驻守永安由陈到统领。陈到是汝南人。自豫州就追随先主,名望地位仅次于赵云,以忠勇著称。223年,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杨戏《季汉辅臣赞》中记载:“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赞赵子龙、陈叔至”可见陈到所统领的白眊兵都是经过挑选的,勇猛忠烈之士。
另《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出自《太平御览 · 卷三四一 · 诸葛亮与瑾书》北宋著名学者李昉,在编纂《太平御览》时将诸葛亮的这封书札提作《诸葛亮与瑾书》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其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的。后世学者张溥、张澍等以此为据收录作《与兄瑾论白帝兵书》。但今有些学者认为这封书信应该是诸葛亮写给当时由永安移屯到江州李严的。如果此信是写与李严,按信中所提“则先主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白眊兵应该是由蜀国西部羌胡中招募的。
无前、无当飞军:
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四郡。分置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将南中劲卒青羌万余户移置蜀中。收其精锐成军分为五部,设置五部都尉号称“五子”。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又将贫弱小户分配给焦雍、娄爨、孟量、毛李四大姓家族为其部曲依附民。故这些移民又称“四姓五子”。青羌又称青叟,古代西南地区羌族的一支。服饰尚青色,故称青羌。蜀国的叟兵中尤以青羌勇敢善战而著名,其善战与板楯蛮齐名。深受各路军阀青睐。刘焉入蜀时就曾招募青羌为叟兵,凭借青叟兵击杀益州土著大豪贾龙。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言:有“突将、无前。”据《心书》记载:突将,盖为“突陈之士”将领。无前,为“争锋之士”将领,无前军为骑兵的先锋部队善骑射。《汉晋春秋》记载蜀国设有无当监一职。故疑诸葛亮设南中劲卒青羌五部都尉,分无前、无当两军。五部号称飞军,《心书》所载有“飞驰之士”是精锐弓箭手,能够百射百中,一箭毙敌。这些“飞驰之士”应当就是所谓的飞军。无当军应该是由这些神箭手组成的。胡三省曰:“无当,盖蜀军部之号,言其军精勇,敌人无能当者。”《汉晋春秋》记载:231年 五月司马宣王派张颌围攻蜀将无当监王平(何平)于南围。张颌屡攻不动。诸葛亮后派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蜀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魏将张颌大败。王平时任无当监,所率部坚守南围的应该就是无当飞军。无前、无当飞军主要是由青羌,南中濮族、昆族等组成。
连弩士(元戎兵):
《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在涪陵郡招募三千劲卒称为连弩士。涪陵郡辖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沿河一带。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治所在涪陵县(今重庆市彭水县城)。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是巴人(賨人)主要聚集地,其民天性劲勇,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东汉时期的赤甲军就经常在此地招募兵源。賨人又称板楯蛮曾帮助过周武王伐纣,《尚书》曰:“巴师勇锐,歌舞以淩殷人,殷人倒戈。”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秦王重金招募勇士除虎害。賨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制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受到秦王嘉奖立碑盟誓,令其民众安定。汉初,阆中人范目招募賨人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大姓,随汉高帝灭秦,为汉军前锋,冲锋陷阵。锐气喜舞。汉高帝很喜欢賨人打仗时跳的军舞,说此乃:“武王伐纣之歌也。”令乐人习学称之为《巴渝舞》。并免除七大姓租赋。专以射虎为事。故世号白虎复夷。又称板楯蛮,因见敌无所畏惧,曾有“瞎巴”之称。唐朝樊绰所著《蛮书》又引称其为弦头虎子。
板楯蛮善弩射,精于狩猎。诸葛丞相招募的三千精锐连弩士,应该就是《心书》中提到的持强弩远距离射杀敌军的“摧锋之士”。蜀军强弩威力巨大,1961年成都郫县出土蜀汉一强弩,其铭文记载需要“十石”之力才能拉开弩弓,按蜀汉制“十石”合现今约534.6市斤。另据《魏氏春秋》记载:“诸葛氏长於巧思,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王应麟《玉海》记载:“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雅,矢谓之飞枪,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又有八牛弩、威边弩、定戎弩、静塞弩。”
248年,涪陵郡土著豪族徐巨叛乱,车骑将军邓芝讨平叛乱,随后将当地豪族大姓徐、蔺、谢、范五千家移置蜀中,为猎射官。将贫弱小户分配给督将韩、蒋为其部曲,名为助郡军。汉末设置助郡都尉,助郡军是在郡县常备郡兵之外征本地人或豪强大姓部曲的武装,协助郡兵守备郡县。
四部斯臾:
斯臾人亦为徒人,为古羌族的一支,又称斯、斯榆、斯臾、斯都。也被称作斯叟。蜀汉在越巂郡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一带)招募斯臾人精锐成军分为四部,驻守邛都县。故称为四部斯臾。按照汉代军制,一曲500人,两曲为一部。四部斯叟兵得人数在四千左右。
邛都七部营军:
七部营军主要是由招募的邛人组建成的。邛人又称作邛都夷,其族属至今未定。古书多以邛人、笮人并称之。列为西北方民族。为古羌族一支,秦汉时期南迁入蜀。但《史记·西南夷列传》将邛都夷与夜郎、滇等濮僚部族并列,其生活,生产方式与羌人不同。邛都夷的七个部族,征其族人为兵。每部族编为一营,故称七部营军。按汉军编制人数当在五千至七千人左右。
赤甲军:
盖以穿赤甲而著称,东汉时期就有赤甲军编制。奉节县东的赤甲山就是因赤甲军常驻其山上而得名。蜀汉时期240年越巂太守荡寇将军张嶷平定越巂郡叛乱后,认为虽有四部斯臾及七营军,但仍然不足以固守,就招募巴郡少数民族组建赤甲军和北军牙门。《三国志·张嶷传》记载,张嶷恩威并用“蛮夷皆服,颇来降附。”连最骁劲的北方徼捉马部落也被降服。赤甲军皆主要由越巂郡降服的巴人蛮夷中招募。北军主要由汉军组成。古代军中有牙旗,行军设营则竖牙旗以为门,故称牙门。
越巂郡的这几只军队。“斯臾督军中坚”。四部斯臾最精锐是军中的中坚部队。
五校营军:
蜀汉盖仿汉制设: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营军。主都城皇宫宿卫。蜀汉续汉之大统,以汉制为准。五校营军汉时编制为:屯骑校尉领营兵七百。步兵校尉领营兵七百。射声校尉领 营兵七百。越骑校尉领领 营兵七百。长水校尉领骑兵七百三十六人。
羽林军:分左右两营,主官为羽林监,设羽林左右部督。掌皇宫宿卫。
虎步营:分左中右三营,也称中虎步兵。是中军主力精锐,掌宿卫。主官为虎步监,姜维曾任虎步监,掌管过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诸葛亮曾派遣虎步监孟琰率中虎步兵据守武功县渭河以东,防御魏军。《水经·渭水注》记载:司马懿趁渭河水涨,出骑万人来攻营。被中虎步兵击退。
虎骑营:主官为虎骑监,掌皇宫宿卫。
蜀军兵力考
西线汉中地区:作为对抗魏国的第一线,蜀国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西线。《三国志·诸葛亮传》郭冲五事记载:“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蜀军按兵力十分之二的比例轮换探亲休假。在前线还能保持八万人。可见诸葛亮的北伐军至少有十万人。
东线永安地区:刘备时期永安驻有重兵,夷陵之战后刘备所剩兵马和赵云的援军一起驻守永安白帝,防备吴军。当时东吴在西陵驻守4万人,永安的守军至少不低于4万。后期吴蜀联合抗魏,重心移到西线汉中一带守军减少。永安由陈到统领的白眊兵驻守,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中可看到有部分江州兵增调永安加强防备。诸葛亮死后,吴国向巴丘增调守军万人,蜀国对应也增强了永安的守军。永安守军应该不下万人。257年右将军 阎宇带5000人,增援白帝。由此看出永安守军应该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之间。263年 魏国伐蜀,阎宇奉命回援成都,“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这句话有点意思,是阎宇留给罗宪两千人守城?还是阎宇只带领两千人回援成都呢?若是留给罗宪两千人何不写成“留宪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东晋史学家孙盛在评谯周投降论时说:“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说罗宪以重兵镇守白帝。两千人不能算重兵吧~!公元263年至264年,东吴趁蜀亡先后三次攻打永安,东吴末代名将陆抗率众三万围攻了六个多月都没拿下永安。而且罗宪在268年,还攻取了东吴宜都郡的治所巫县和北井县。只靠两千守军很难办到吧~!
南线庲降地区:光是四部斯臾、邛都七部营军、赤甲军、北军牙门这些部队。加起来至少在一万两千以上。李严任犍为太守时就曾发五千郡兵平定马秦、高胜之乱。郡兵加上助郡军,庲降地区凑齐两万军队应该不难。说霍戈“以强卒镇夜郎”倒是没错~!
江州地区:作为二线防区,兵力到不薄弱。230年诸葛亮调李严率两万江州兵赴汉中抵御曹真。其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由此看出江州军不止两万人。抽调两万赴汉中,剩余的由李严的儿子李丰督军。但人数应该不会多。蒋琬时期边境基本无战事,邓芝任江州都督,兵力应该恢复到李严时期的两到三万人。243年邓芝死后未见再设江州都督。江州驻军应该被调往他处。
成都中军:虎步营分左中右三营,至少在万人以上。五校营军至少三四千人。羽林军分左右两营至少两千以上。加上虎骑营、虎贲军。成都宿卫部队至少在三万人以上。加上汶山五牙门牙羌兵和郡县兵。成都附近的部队应在四万左右。
刘备全盛时期蜀国兵力:刘备带荆州兵号称三万入蜀,加上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部队和关羽留守荆州的两万多部队,荆州军团兵力在六万人左右。加上收编的刘璋军队。蜀国全盛时期兵力在二十万左右还是可信的。
诸葛亮时期蜀国兵力:在荆州丢失和夷陵惨败后刘备集团实力大损。经过诸葛亮的努力,蜀国在诸葛亮时期的兵力全盛时大致将近十五万。
蒋琬、费祎时期蜀国兵力:在蒋琬、费祎时期蜀国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致力于恢复国力。其兵力大致恢复到诸葛亮全盛时期。汉中兵力两万多人,主力主要驻守在涪(今绵阳)和成都。
姜维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加上黄皓乱政,致使国力受损。姜维屯沓中,兵力三万多人。汉中两万多人。成都驻军不到四万。永安一万多人。庲降地区霍戈的叟兵近两万人。总兵力在十三万左右。
王隐《蜀记》记载:蜀亡时“带甲将士十万两千”,个人觉得这个数字应该可靠,但是这十万两千应该指的是蜀汉的正规中、外中军。招募的少数民族叟兵,牙门兵,郡兵应该未计算在内。
姜维沓中,汉中的外军有五万多人。阎宇永安外军一万多人。外军合计七万左右。
成都中军三万左右。中军,外军合计十万多人。
霍戈庲降地区主要是,四部斯臾、七营军、赤甲、北军牙门等少数民族叟兵及郡兵。有两万左右。
汶山五牙门羌兵及各地郡兵,有一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