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驹全集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赵伯驹,字千里,是赵宋王朝的宗室,为宋太祖的七世孙。就是跟宋徽宗赵佶是堂兄弟,系出燕懿王后裔,曾官至浙东兵马钤辖。赵伯驹与其弟赵伯骕都很善画,其爷爷赵令晙、伯公叔公赵令穰、赵令松都是宋代数一数二的画画牛人,甚至是自己家的家丁赵大亨画得有模有样,皇兄赵佶的画艺那是更不必说,可见他们老赵家的艺术基因是真牛逼。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 绢本设色 56.6cm×323.2cm 北京故宫藏,赵伯驹名下画作多不胜数,仅此一卷是真迹。所画重峦叠嶂,奔腾起伏,嶙峋醒目,"悬崖间行云缭绕,瀑布飞溅,山下河川回环,碧水涟漪,峰间水畔,穿插安排楼观屋宇,栈道回廊,水阁长桥,配衬以苍松古柏,茂林修竹,错落有致,聚散得宜。三三两两行人闲步于竹径,俯仰于林间,待渡于溪岸、垂钓于水滨,拾级登高,居山顶高楼侃侃而谈。江上小舟荡漾,车马行旅正翻山越岭而来。人物小巧精妙,须眉表情清晰可见,生动传神。全图布局严谨,勾斫工致,设色富丽却不失淡雅。

靖康之变后,皇兄赵佶被掳至北方后竟惨死。宋高宗赵构南逃,被金兵追得是东奔西跑,上山下海,狼狈不堪。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也随众南渡,时局动荡,二人便隐去身份,混迹在市井杂流之间与佣工杂处画画打工聊以维生。后来时局稍定,兄弟二人售卖的扇子偶被赵构所见,这画风好不眼熟啊,赶紧召见二人,这才发现是两位流落的皇叔!

赵伯驹家学渊源,其祖父赵令晙师承李公麟,工画鞍马,又曾与苏轼、黄庭坚等大牛来往交流。兄弟二人在徽宗朝为供职于宣和画院的翰林待诏,奉旨摹抄唐画,山水师法李思训父子,其画法深得唐人精髓,擅花果、翎毛、楼台、人物,青绿山水更是他强项中的强项。

他的好友曹勋评说道:赵伯驹,禀天潢之秀,擅丹青之誉;规摹人物,效法顾陆,或得其口戏子一水一石,必珍藏缇袭。士大夫每以难致为恨,倦于落笔,厥闻四驰。后世文徵明亦称“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之有昆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莲舟新月图 绢本设色 24.2cmx591.8cm 辽宁省博物馆藏,内容描写周敦颐爱莲的故事。树石勾勒用笔是元人画法,与《江山秋色图》相去太远。是元人所作托在赵伯驹名下,但画面设色淡雅清新,勾勒精致,不失为佳作一件。

这些石头,跟《江山秋色图》的画法根本就对不上嘛!

六骏图 纸本设色 46.2cm×168.3cm 大都会美术馆藏,马都是好马,却都是元人所画,赵孟頫画马的一路,托在赵伯驹名下。

画是两张接起来的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题签为赵伯驹蓬瀛仙馆图,画法精工严谨,设色雅致,是宋画,但未必是 赵伯驹所作。

传为赵伯驹汉宫图,上方有董老棍的题跋,此“鉴真”实为“鉴假”,只要董老棍认为是真迹的画,基本上都是假画,此画亦然。树法、远山皆是南宋后期马夏画法,成图时至早在南宋中叶。

画中此梅树出枝法直取自晚于赵伯驹的马远,故此画非赵伯驹作!

马远梅石溪凫图局部

仙山楼阁图,设色太艳,树石之法相较宋人拙劣,为明人所绘。

我说这个宫殿来自于早春图没人有意见吧 ↓

这一个局部内集中了十二颗共五种不同的树,不论是近处的松树弯腰树还是远处的杉树疏叶树都欠精工,拙劣之极,非宋画。

更有史籍记载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不过说来奇怪,这个评论在我们面对赵伯驹的作品时确实能感觉到是如此,但放到其他山水画名家的画上照样也能说过去,就如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们说它“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有没有问题,他弟弟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当此话语“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也不别扭,而奇怪的是,作为宋代名头最响亮的青绿山水三大家,希孟、千里、希远三人虽都是同时期的人,都曾供职宣和画院、长于青绿之法,他们的画风画法却截然不同。

希孟的青绿山水重在用色,设色更接近唐人,厚涂极矣,而勾斫甚弱,群山遮挡掩映,全如摆放。他的《千里江山图》整体华丽堂皇,绚烂无比。相比之下,赵伯驹妥妥的老司机一个,其作品《江山秋色图》可见,画面勾斫与用色俱佳,甚至更重勾斫。山体繁复交错,穿插过往,山石勾勒精妙,结体严谨,皴法老练。设色更为雅致清淡,清新自然,已不再厚涂取胜。画面以石青、石绿为主调,又据山石坡岸等远近不同,分别施以轻重之色,且色墨互用,互为辉映,在统一的青绿色调中又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层次变化。画中人物画法更胜,行旅、僧道、村夫、渔人、牛马皆面目可见,举止生动,形神具备。且赵伯驹笔下的松树十分老到得体,树法精深,树形漂亮至极,群松高下远近参差布置自然,松叶也是老练去了,相比希孟的无根、撒针、没骨的卡通松树真是强了不止一星半点。打一个比方,《千里江山图》就如一个浓妆艳抹衣饰华美绝伦的新手花旦,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却似一个打戏身手和唱功都十分了得的武生,十分耐看。但不足之处是《江山秋色图》画中的每处高山山脉走势雷同,山下虽有不同的瀑布村舍汀渚溪流配属,却仍显蹩脚。

《江山秋色图》中的山、屋、人、树

《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屋、人、树

松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未授权私转后果自负

《千里江山图》中的松树

赵氏兄弟生于北宋,发轫于宋王室南渡之后,在南宋声誉颇高,高宗皇帝还曾命他画集英殿的屏风。纵使受到皇家的重视,侄子赵构亲自为他打call,但事实上当时的赵氏兄弟画风的传播却远不及后来的李唐等南宋四家。

后来南宋院体画中兴,用笔刚劲简练、大斧劈猛烈的南宋水墨山水画完全成为画坛的主导,这还是要得益于北宋末文人画思想的影响和宋徽宗对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赵氏兄弟的画风的培养和形成,也正是在北宋的宣和画院中。

北宋末宣和画院正盛复古之风,赵伯驹受命摹写唐画,远师李思训父子。加之徽宗的的诗意化、文人化的思想核心对画院的影响,以及彼时文人画思潮泛滥的社会背景,赵氏兄弟正是在此三股风潮相互影响交融之下,一变唐人浓郁之风为清新雅致,自成一家,合青绿、院体、文人画于一体,创出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体系。用笔秀劲,布置精工,清新可爱,又不失文人画家所推重的士气,逼格高妙无穷。青绿山水自隋展子虔始到南宋初五百年去矣,始得脱胎换骨。明代董老棍曾称赞赵伯驹的绘画“精工之极,又有士气”,“虽妍而不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