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瓶梅》遇见《堂吉诃德》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41天的第541篇原创文章
这一阶段,我的大历史的视角是:切入到历史的一个个横截面里面,横向对比一个时间点前后,中外的故事。
上一周,我们聚焦的时间节点是很有名的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我们不仅去关注1587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还通过比对万历皇帝和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和培根、申时行和蒙田,还有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利玛窦,试图去还原那个时期的中国和欧洲。
除了以上这些人物,万历年间,还有几个人物不得不提,他们在中外文坛铸就了光辉的史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并且,命运总有一些神奇的偶然,他们不仅身处一个时代,甚至冥冥之中从有一些安排。
一、万历年间成书的三言两拍、《金瓶梅》
中国的古典小说“浩如烟海”,但称得上名著的也就8本。长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短的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在短篇中,“三言二拍”是白话文,《聊斋志异》是文言文。
在这8部“著作”里面,有两部都处在万历年间。
一个是《金瓶梅》,一个就是“三言两拍”。
1、《金瓶梅》
中国有四大名著之说,这已经是很近代的说法,在明朝和清朝,他们可不这么说,他们只是说明朝“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这四本书里,《金瓶梅》甚至排在四大奇书之首。
不过《金瓶梅》至今仍然有两个悬案尚未盖棺定论,一个是它的成书时间,一个是它的作者。
关于《金瓶梅》的成书时间,长期流传的是嘉靖(1522—1566)说。最早明确提出此说的是屠本畯的《山林经济籍》。但是,郑振铎在《谈金瓶梅词话》中对此说提出质疑,认为“如果把《金瓶梅词话》产生的时代放在明万历间,当不会是很错的”。接着,吴晗证明“《金瓶梅》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1582—1602)这二十年中”。黄霖认为《金瓶梅》当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前后,是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而说到《金瓶梅》的作者,你现在看到的《金瓶梅》,作者一栏写的都是兰陵笑笑生。但这个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一直众说纷纭。《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为“金学”研究中的第一悬案,各个研究者已提出了70余位兰陵笑笑生的“候选人”。
2、三言两拍
冯梦龙(1574~1646)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抓住时机的人。他把手边的宋元白话短篇旧作以及一些有意思的传奇小说、文言笔记、戏曲、历史故事搜集起来整理加工。兴之所至,写上几篇,这样就得到一百二十篇作品,汇成三集,每集四十篇。
当凌濛初开始搜集资料时,发现冯梦龙实在太厉害了,他对于宋元话本几乎是作了地毯式搜索,只好另起炉灶,选取古今传闻中那些虽然短小而可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题,终于演绎成了《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原本就叫《拍案惊奇》,后来因为《二刻拍案惊奇》的问世,为表示区别,才改作《初刻拍案惊奇》。出版后,“翼飞胫走”。
眼看《初刻拍案惊奇》带来滚滚财源,书商怎肯收场?凌濛初在创作“二刻”时,已面临题材枯竭、江郎才尽,难以为继。于是“二刻”之后,凌濛初也就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没有再接着三刻、四刻地“刻”下去,“二刻”也就是终刻了。
(凌濛初)
冯梦龙和凌濛初,一个死于1646年,一个死于1644年,两个人都是爱国者。冯梦龙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而凌濛初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二、万历年间成书的莎士比亚悲喜剧
关于莎士比亚,我们前面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了(穿越门: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有汤显祖),这一篇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横向比对一下这几位中外文豪,所以再多赘述几句。
莎士比亚、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四个人的生卒分别是:
凌濛初:(1580年—1644年)
基本上属于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巨匠,用各自的文化的表达方式,留下了世界文学宝库的明珠。
三、万历年间成书的《堂吉诃德》
没错,除了莎士比亚、汤显祖、冯梦龙、凌濛初,在欧洲,在西班牙,还有一位比他们都年长一点的伟大的作家,他在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了一部旷世巨作《堂吉诃德》,他就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
之所以分两部分出版,是因为塞万提斯晚年看到了别人伪作的《堂吉诃德》第二卷,于是赶紧又披挂上阵与文化盗贼搏斗,方式也就是赶写真的第二卷。真的第二卷出版次年,他因水肿病而去世。
(西班牙马德里广场的塞万提斯像和堂吉诃德、桑丘)
而塞万提斯的一生,就是在和命运搏斗的一生,甚至可以说,这是欧洲文坛历史上最令人心疼的作家。
可以说,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
终于,他的抵达正是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这是塞万提斯用自身苦难铸造成的,由此证明他已彻底降伏苦难,获得了一种人类学上的读解。
当时,无论是英国的斯特拉福,还是西班牙的马德里,都没有对他们的死亡有太大的惊讶。人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阑珊。